《晚泊岳陽》是北宋詩人歐陽修的作品。全詩描繪出一幅清麗明快的洞庭夜景圖。首聯看來字字平易,卻表現出作者對家的思念。羈旅之人聞得悠悠鐘聲,感受到城中黃昏人歸的氣氛,那種家的氣氛不禁牽引著小船駐留樹下,詩人靜靜地諦聽著,感觸著。不久,江上月出,洞庭湖一片蒼茫,令人生起一種前途未卜之感。夜深明月煥發光彩,舟人吟著歌迴轉,那一曲回家的歌兒又令作者聽而不厭,只是輕舟轉眼已如飛而去,留下的只有詩人獨自面對江月江濤。作者以景寓情,又巧妙地讓情景相悖,含蓄地表達自己失意之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晚泊岳陽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詩》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歐陽修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晚泊岳陽⑴
臥聞岳陽城裡鐘,繫舟岳陽城下樹。
正見空江明月來,雲水蒼茫⑵失江路⑶。
夜深江月弄清輝⑷,水上人歌月下歸。
一闋⑸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⑹去如飛。
注釋譯文
注釋
⑴岳陽:湖南洞庭湖邊岳陽城。
⑵蒼茫:曠遠迷茫的樣子。
⑶失江路:意謂江水蒼茫,看不清江上行船的去路。
⑷清輝:皎潔的月光。
⑸闋[què]:樂曲終止。
⑹短楫:小船槳。
譯文
我躺在船上聽到岳陽城裡的鐘聲,航船就系在岳陽城邊的樹上。江面空闊,明月漸漸升起,天水相連,夜氣漾漾,江路茫茫。夜深了,江上的月色特別皎潔,又傳來舟子晚歸時的歌聲。一串長長的歌聲還在耳邊迴響,可舟子盪起船槳,如飛似的駛過我停泊的地方。
創作背景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歐陽修因疏救范仲淹被貶為峽州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歐陽修攜家人沿水路前往貶所,溯江而上,於九月初四夜泊岳陽城外的洞庭湖口,月下難眠,寫下了這首七言短古《晚泊岳陽》。
作品賞析
文學賞析
首聯“臥聞岳陽城裡鐘,繫舟岳陽城下樹”,點染停舟的地點及周圍的氛圍。先用倒裝句寫出,因“繫舟岳陽城下樹”,才有“臥聞岳陽城裡鐘”的意境。詩人先以“岳陽城下樹”做為定點,然後,才移動他的視點,從上下、左右把握舟系城外的佳景,寫聽覺的遠聞、近聞,視覺的遠觀、近觀,從左右遠近俯仰的轉向,描摹岳陽城外的月光水色,傾聽城內的晚鐘和水上的晚唱,這一切都顯得灑脫,曠達,毫無貶途中的黯然神傷之情。詩人先從鐘聲寫起,鐘聲喚起了詩人的遐想,他是在貶謫途中於城外聞城內的“鐘聲”,這“鐘聲”令詩人無法閒臥孤舟,那么詩筆就自然移到舟外江面上的天。
頷聯“正見空江明月來,雲水蒼茫失江路”。“空江”二字,固然指洞庭湖口空曠開闊的景象,也暗示了詩人剛從遐想中醒來時的一片茫然之情,天地的空闊正顯出了孤舟(即詩人)的渺小孤獨無助。但月亮卻是有情有義的,能及時而來,與詩人默然相對,為詩人排解貶謫夷陵的失意情懷。“空江明月”正是為寫“失江路”做好了鋪墊。詩人似乎想到了王勃的“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面對皎皎明月,面對“雲水蒼茫”的大江,詩人情不自禁要發出“路在何方”的疑問和嘆惋。
繼而頷聯描繪月下晚唱:“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詩人的注意力重返現實時,已是夜深月上,眼前呈現一片“江月弄清輝"的美景,令人想起唐代張若虛的詩句,“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月似乎看出了詩人心中的迷茫,於是故弄清輝,照明詩人高潔澄清的本心,提示詩人要堅守超拔脫俗的人生志趣。忽然水上傳來舟子的漁歌,聲音嘹亮悠遠,這歌聲與城裡鐘聲又互相融合在一起,晚鐘與晚唱,在浩渺江面上瀰漫無際。
結聯的“一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句,勾畫了詩人被觸動的心緒,當他驀然聽到歸舟晚唱時,不禁在寂寞的旅途中獲得一絲心靈的慰藉,陶醉於清輝江月及水上歌聲之中。但是,由於輕舟短楫,疾去如飛,這一闋歌聲還沒聽完,已經遠逝了,岳陽城外的一切又歸於寧靜。詩人運用交錯的聲色描繪,以江面的歌聲聽不盡和輕舟疾行如飛的動態意象,給讀者留下綿綿不盡的情思。詩人也以交錯呼應之美,在實景的摹寫中靈動地寄寓他曠達、孤寂的矛盾心境。
此詩寫旅中思歸,深藏不露;只是句句寫景,然景中自有縷縷情思。以“城裡鐘”起,以月下歌止,拓前展後,留下足以使人馳騁想像的空間,同時以有意之“聽”照應無意之“聞”,表現了感情的變化。全詩語句平易流暢,情意深婉曲折。
名家評價
方植《昭昧詹言》:“歐公情韻幽折,往反詠唱,令人低徊欲絕,一唱三嘆而有遺音,如啖橄欖,時有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