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更新世以來青藏高原東部黃土沉積過程與環境演化》是依託蘭州大學,由楊勝利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晚更新世以來青藏高原東部黃土沉積過程與環境演化
- 依託單位:蘭州大學
- 項目負責人:楊勝利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青藏高原東部廣泛分布的黃土和相關風成堆積,與高原內部和亞洲內陸乾旱化過程密切相關,是研究高原隆升環境效應和乾旱環境演化的理想材料。本項目計畫圍繞青藏高原東部黃土及其以西的黃河-長江源區的風沙區,選擇六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地質橫斷面,包括典型晚更新世-全新世黃土、古沙丘和風沙沉積,利用目前廣泛用於風成沉積物的、可靠的光釋光測年和放射性碳十四測年技術,進行詳細的年代學研究,獲得不同時期風沙活動歷史、黃土沉積通量和沉積速率記錄,進而開展多環境指標綜合研究,分析黃土沉積與風沙分布在空間和時間的耦合關係,深入探討高原黃土的沉積過程,傳輸路徑,環境演化歷史及其與高原隆升過程、乾旱環境演化的關係。
結題摘要
青藏高原東部廣泛分布的風成黃土和相關風成堆積,與高原內部和亞洲內陸乾旱化過程密切相關,是研究高原隆升的環境效應和乾旱環境演化的理想材料。本項目圍繞青藏高原東部風成黃土及其鄰近的風沙沉積,選擇多個典型黃土沉積剖面開展系統的光釋光測年和放射性碳十四綜合測年,建立了末次冰期以來高原東部黃土沉積的可靠年代框架,獲得了末次冰期以來不同時期黃土沉積過程和粉塵活動歷史。研究表明石英光釋光測年技術可以對高原東部黃土進行有效測年,但對於年代較老的樣品,可能存在誤差較大或年代低估的問題;高原東部的廣泛分布的黃土主要開始堆積於~80-50ka B.P.以來,不同地區的黃土沉積特徵和古土壤發育存在明顯差異,而且黃土沉積速率存在軌道-亞軌道尺度的變化,與黃土高原地區不同,可能與影響高原黃土沉積的環流與物源變化有關。在可靠的年代學基礎上,通過沉積學、地球化學、岩石磁學等多種環境代用指標的綜合研究,分析了高原東部黃土的物源和可能傳輸路徑,重建了高原東部末次冰期以來軌道尺度的黃土古環境記錄,探討了大氣環流和印度季風演化歷史。這一研究對於深入理解我國青藏高原東部地區的古環境演化歷史、荒漠化過程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