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民歌批評研究

晚明民歌批評研究

《晚明民歌批評研究》是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柳倩月。

基本介紹

  • 書名:晚明民歌批評研究
  • 作者:柳倩月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04月 (1版1次)
  • 頁數:374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615607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全面考察晚明民歌批評的專著。民歌批評向為正統詩學所忽視,而本書的資料正是來源於“寄生”在明人各類著述中的隻言片語,通過對這些資料的充分發掘整理,還原了一個豐富的晚明民歌批評語境。從研究範式上看,本書堅持重視實證研究的策略,又運用人類學、民俗學、批評文本細讀等多種研究方式揭示了晚明民歌批評的廣度與眾多維度。由於抓住了“禮失而求諸野”這一關鍵思路,本書研究的對象從文壇中心到社會底層,擴展到帝國邊疆,並廣及少數民族聚居區。廣闊的研究視野與細緻的研究紋理緊密結合,加上作者對民歌體察入微的細讀,讀起來常讓人拍案叫絕。本書會讓讀者對豐富的晚明民歌批評有瞭然於胸之感

作者簡介

柳倩月,女,1970年生,漢族,湖北恩施人。2014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國文學批評史專業,獲博士學位。現任湖北民族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教授。主要學術研究方向為文學人類學、民俗文藝學。出版專著《詩心妙悟——嚴羽〈滄浪詩話〉新闡》、《文學創作論》,參編《中國文學批評史檔案》、《文化符號學:大小傳統新視野》、《民族風情》、《民間文學概論》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民間文學批評史研究”。現為中國民俗學會、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理事,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中國文學人類學學會、湖北省文藝學學會、恩施州文藝理論家協會會員。

圖書目錄

緒論
一發現文化大傳統——明代民歌
二 明代民歌批評的演化
三 晚明民歌批評的研究趨勢
四 撰寫思路及必要說明
第一章 晚明民歌批評的語境
第一節 晚明民歌批評的社會語境
一 朝綱弛解,政治黑暗
二 經濟繁榮,世風遷化
第二節 晚明民歌批評的文化語境
一 思想基礎:個性思潮湧動
二 文化土壤:俗文化的繁榮
第三節 晚明民歌批評的概貌
第二章 晚明民歌批評的表述者
第一節 眼光向下的民歌批評表述人群體
一 晚明民歌批評表述人群體描述
二 堅持采詩觀風傳統的理想主義者
三 走向民間的詩學突圍者
四 粉墨登場的民歌批評實踐者
五 呂得勝、呂坤的兒歌批評
第二節 民族志觀察與寫作的先行者
一 民族志觀察與寫作的群體
二 民族志寫作的情感態度
三 民族志觀察與寫作的代表張岱
第三節 民間聲音的代表馮夢龍
一 以“情教”為理論基石
二 以“真情”為批評標準
三 摸索出一套民歌蒐集整理與批評的方法
四 馮夢龍民歌批評的生成土壤
第四節 過渡性的小結:立足於批評文本
第三章 晚明民歌批評的本體建構
第一節 論民歌的本質與特徵
一 釋名章義:歌、謠、曲
二 民歌的本質
三 民歌的特徵
第二節 論民歌的體制
一 民歌為詩之變體、為俗體
二 論山歌
二 論小調
三 論民謠及其他
第三節 論民歌的功能和地位
一 論民歌的功能
二 論民歌的地位
第四章 晚明民歌批評的多重文化視野
第一節 晚明民歌批評的地域視野
一 晚明民歌批評的地域意識
二 南北民歌的比較批評
三 東西民歌的比較批評
第二節 晚明民歌批評的民族視野
一 晚明民歌批評的民族意識
二 國族意識下的胡樂漢音批評
三 南方多民族地區的民歌批評
第三節 晚明民歌批評的民俗視野
一 晚明民歌批評的民俗意識
二 民歌是民眾生活的“信史”
餘論
一 通過民歌批評促進俗文化評價機制的生成
二 俗文化引領“時尚”潮流
三 雅俗文化觀的對立與消解
四 “晚明”作為文化原型符號的跨代思考
附錄1 明人蒐集整理的民歌輯本一覽表
附錄2 明代南方多民族地區各民族民歌習俗一覽表
附錄3 圖證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