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稻(糯)7號

晉稻(糯)7號

晉稻(糯)7號,幼苗健壯,根系發達,葉片直立,株高90cm,主莖16片葉,莖稈堅韌,劍葉角度中,株型緊湊,屬多穗型品種,穗長15-20cm,每穗平均85粒左右,著粒疏密適中,粒色淡褐黃,粒形短圓形,落粒性中,千粒重25g左右,米白色。

晉稻(糯)7號屬中早粳中熟糯性品種,生育期155天,分櫱力強,單株分櫱成15穗左右,成穗率高,結實率91.6%,抗稻瘟病,抗惡苗病,中抗紋枯病。抗倒性強,耐鹽鹼、耐肥、耐寒、適應性廣,灌漿快,米稍有香味。根據農業部稻米檢測中心檢驗結果,糙米率83.2%,精米率75.3%,整精米率64.5%,長寬比1.6,鹼消值7.0級,膠稠度100mm,直鏈澱粉含量1.4%,蛋白質含量10.7%。其中有6項指標達部頒優質米一級標準,2項指標達二級標準,米飯品嘗綜合評定較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晉稻(糯)7號
  • :植物界
產量表現,栽培技術,適應地區,套用情況,

產量表現

1993-1994年所內產量鑑定試驗中,晉稻(糯)7號平均單產8865kg/hm,比對照京引174增產9.4%。參加省水稻區域試驗,1995年各點平均單產7606.5kg/hm,比對照增產10.2%;1996年各點平均單產7338kg/hm,比對照增產6.5%;1997年各點平均單產7170kg/hm,比對照增產6.8%;三年平均單產7371kg/hm,比對照京引174平均增產7.83%,增產普遍率88.9%。1998-1999年兩年10點次的省生產試驗中,平均單產7968kg/hm2,比對照京引174平均增產10.6%。
2000年在太原姚村鄉種植5hm,平均單產8820 kg/hm。2001年在太原南郊南大寺、王郭村大面積示範平均單產8310-9870kg/hm。2001—2002年在山西定襄、五台等地種植,產量在8100-9750kg/hm,比當地推廣品種增產8.6-21.2%。從省外多年引種種植情況看,一般單產都在8250kg/hm以上,比當地推廣品種增產10%左右.

栽培技術

生產中要發揮新品種的生產潛力,提高品質,提高商品優質率,在實際操作中必須因地制宜,做到前期穩長,群體適中,最高苗數較少,個體生長粗壯,後期葉片青綠,根系活力強,變“秋落型”水稻為“秋優型”水稻。1、適期早播早栽,合理密植,培育高質量群體:嚴格種子消毒,稀播培育壯秧,早育早栽,實行稀植。合理安排單位面積上秧苗個體的數量及其配置方式,建立一個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的高質量群體動態結構,可以提高成熟度、抗倒性,不易發生病蟲害。太原地區要求在5月上中旬移栽,栽秧密度一般行株距以30cm×10-13cm為宜,每穴栽2-3苗。2、科學施肥:施肥原則力求穩長,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合,氮磷鉀配合使用,嚴格控制氮肥總量,以產定量,一般純氮總量不超過200kg/hm,前穩、後少,分期施入。氮肥採取底、櫱、穗肥比例4:5:1的方法施入。粒肥一般不要求施用,如後期水稻生長量不足,可採用噴施葉面肥作為補充。3、水分管理:灌溉採用“淺—深—淺—間斷濕潤—濕潤”模式。移栽期淺水立苗,緩苗期深水護苗7天左右,分櫱期淺灌促分櫱,分櫱中後期多次輕曬田(控制無效分櫱),幼穗分化至抽穗期淺水間斷濕潤灌溉,孕穗期若遇低溫應深灌護胎。後期乾濕交替灌溉,延長葉片的光合功能,切記不可斷水過早,一般收穫前10天左右斷水為宜,有利於提高籽粒充實度和整精米率。4、綜合防治病蟲草害:化學除草與人工除草相結合,以化學除草為主,人工撥草為輔。病蟲害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6月中旬—7月上旬進行主要蟲害二化螟的防治,7月上旬開始到始穗期加強稻瘟病和紋枯病的防治工作。5、適時收穫:稻穀在黃熟期適時搶晴收割、脫粒,即當籽粒的90%以上變黃成熟,穗軸有1/3變黃,基部有很少一部分綠色籽粒存在時為最適的收穫期。過早收穫,會導致青米率高影響品質;過晚收穫,影響產量,田間落粒,碎米增加,商品率降低。脫粒後要及時曬乾揚淨,晾曬時不要暴曬,攤曬時注意不要攤的太薄,尤其是水泥場基。

適應地區

晉稻(糯)7號適宜在山西代縣以南無霜期145天以上的地區種植。

套用情況

省外可在寧夏、遼寧、北京、河北、新疆、天津、陝西榆林、貴州畢節、山東等地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