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公園

晉祠公園

晉祠公園位於太原市區西南25公里處的懸瓮山麓,為古代晉王祠,始建於北魏,是後人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晉祠公園
  • 地理位置太原市區西南25公里處
  • 占地面積:165.65公頃
  • 開放時間:夏季9:00-18:00;冬季9:00-15:00
  • 門票價格:晉祠公園免票,晉祠門票40元
  • 著名景點:聖母殿、唐碑亭等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山西太原
  • 建議遊玩時長:3-4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遊玩指南,門票信息,開放時間,最佳季節,建議遊玩,交通信息,歷史沿展,景區特點,主要景點,聖母殿,唐碑亭,奉聖寺,伏龍山,德隱齋,難老泉,地理位置,

遊玩指南

門票信息

旺季95元/人( 3月1日-11月30日)
淡季75元/人(12月1日- 2月28日)

開放時間

8:00-18:00 (4月-10月);8:30-17:00(11-3月)

最佳季節

四季皆可

建議遊玩

2小時

交通信息

在太原乘坐308、856、804路可到晉祠,火車站坐公交約1個小時。

歷史沿展

姬虞封於唐,稱唐叔虞。虞子夑繼父位,因臨晉水,改國號為晉。因此,後人習稱晉祠。北魏以後,北齊、隋、唐、宋、元、明、都曾對晉祠重修擴建。
南北朝時,文宣帝高洋,推翻東魏,建立了北齊,將晉陽定為別都,於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築池塘”。隋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在祠區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 。唐感觀二十年(公元 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晉祠,撰寫碑文《晉祠之銘並序》,並又一次進行擴建。宋太宗趙光義於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在晉祠大興土木,修繕竣工時還刻碑記事。宋仁宗趙禎於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並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規模宏大的聖母殿。
自從北宋天聖年間修建了聖母殿和魚沼飛梁後,祠區建築布局更大為改觀。此後,鑄造鐵人,增建獻殿、鐘樓、鼓樓及水鏡台等,這樣,以聖母殿為主體的中軸線建築物就次第告成。原來居於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邊,退處於次要的位置了。

景區特點

晉祠是具幾十座古建築的中國古典園林遊覽勝地。環境幽雅舒適,風景優美秀麗,素以雄偉的建築群、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於世。游晉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進行。中,即中軸線,從大門入,自水鏡台起,經會仙橋、金人台、對越坊、獻殿、鐘鼓樓魚沼飛梁聖母殿。這是晉祠的主體,建築結構嚴謹,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北部從文昌宮起,有東嶽祠、關帝廟、三清祠、唐叔祠、朝陽洞、待風軒、三台閣、讀書台和呂祖閣。這一組建築物大部隨地勢自然錯綜排列,以崇摟高閣取勝。南部從勝瀛樓起,有白鶴亭、三聖祠、真趣亭難老泉亭、水母樓和公輸子祠。這一組樓台計峙,泉流潺繞,頗具江南園林風韻。此外最南部還有十方奉聖禪寺,相傳原為唐代開國大將尉遲恭的別墅。祠北浮屠院內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於隋開皇年間,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間重建,為七級八角形,高30餘米,每層四面有門,飾以琉璃勾欄。登塔遠眺,晉祠全景歷歷在目。

主要景點

聖母殿

晉祠最著名的建築為聖母殿,創建於宋代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聖母傳為姬虞之母邑姜。聖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寬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後補塑2尊),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態莊嚴,雍容華貴,鳳冠霞帔,是一尊宮廷統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動,情態各異,是研究宋代雕塑藝術和服飾的珍貴資料。魚沼飛梁,建於宋代,呈十字橋形,如大鵬展翅,位於聖母殿前,形狀典雅大方,造型獨特,是國內現存古橋樑中僅有的一例。金人台四尊鐵人姿態英武,因鐵為五金之屬,人稱之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鐵人,鑄於北宋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態威武,英姿勃勃,氣概不凡,銷明甲亮,閃閃泛光,頗為獨特。據說,一年夏天氣候特別炎熱,身披鐵甲的西南隅的鐵人忍受不了這難熬的痛苦。獨自走到汾河邊,只見汾河滔滔而流,怎么過河呢,鐵人犯了愁。正在著急,忽見從上游不遠沿岸邊駛下一條小船。鐵人趕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對岸。船家沉吟一陣,方才慢騰騰地說:“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時,再等等有無旁人。”鐵人一焦急,趕忙說道:“你能渡過我一個,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鐵人說:“你能有多重,一隻船不止裝一人,除非你是鐵鑄的。”話一落音,一語道破了鐵人的本相。瞬間,鐵人立在汾河邊,紋絲不動,怎么這人不說話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著一位鐵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晉詞的鐵人。船家不敢怠慢,趕忙找了一些鄉親,把鐵人抬回金人台。聖母勒令手下將領,把鐵人的腳趾上連砍三刀,表示對鐵人不服從戒律的懲罰。今日的鐵人,腳上還留著連砍三刀的印痕。
侍女泥塑為宋代塑像,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中的珍品,共有43尊之多,為聖母殿最著名的藝術品。邑姜居中而坐,神態莊嚴,鳳冠霞帔,雍容華貴,強烈地表現出皇后的儀容與風采。其他彩塑侍女像有的捧飲食,有的侍起居,有的奏樂歌舞,有的捧文印翰墨等,身材的尺寸都和真人大小差不多,這些侍從都是根據秦制度六尚(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尚書),唐宋因襲其制,各有專職,身份、性格無一雷同。她們或幽怨、或憂鬱、或慍怒、或哀思,神態自然逼真,面目俊俏可愛,造型生動,眉目傳神,表達出被禁錮深宮,身心備受摧殘的宮女的強烈不滿情緒。其塑造手法突破了古代寺院中宗教題材的平淡,採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塑造了具有豐富思想感情的人物形象,是中國古代泥塑的精品,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參天古樹周柏,老枝縱橫,盤根錯節,位於聖母殿左側,相傳為西周時所植,距今已有2700多年。樹身已向南傾斜約40度,但仍充滿了生機。左右兩株,同年所植,故稱齊年古柏。一株為東嶽寺西南的長齡柏,高15—16米,乾粗2米餘,形似卷龍,葉如濃雲,挺拔壯美。另一株就是聖母殿北側的齊年柏。可惜有一株在清朝道光年間被砍伐了。剩下的一株,橫臥如虬龍,斜倚在擎天柏上,披覆在聖母殿左側。北宋歐陽修在慶曆三年(1043年)來到晉祠題寫詩句:“地靈草本得余潤,鬱郁古柏合蒼煙。”明末著名書法家博山也在樹旁留下“晉源之柏第一章”的名筆。晉祠古木眾多。樹齡最長、最負盛名的是植於周代的兩棵柏樹與漢、隋、唐的三株槐樹。

唐碑亭

唐碑亭,即“貞觀寶翰”亭。亭內陳列唐太宗李世民手書碑刻“晉祠之銘並序”。 全碑1200多宇,書法行草,骨骼雄健,筆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書法神韻,是書法藝術的珍品。聖母殿右側,是千年古樹“臥龍周柏”。難老泉,俗稱“南海眼”,出自斷岩層,終年湧水,生生不息,北齊時有人據《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之句起名“難老泉”。周柏、難老泉、侍女像譽稱“晉祠三絕”。
在晉祠難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樓,俗稱梳妝樓,別號水晶宮。樓內水母像銅質金裝,端坐瓮上,束髮未竟,神態自若。據傳,水母姓柳,生性賢良,家住晉祠附近的金勝村,嫁到晉祠為媳。不幸的是,她同嫁後橫遭婆線虐待,每日到遠方去挑水。挑回的水,婆母只要前桶,不要後桶,名為嫌髒,實則存心刁難。一天,柳女挑水歸來,在途中一騎馬人要借水飲馬,柳女欣然應允。等柳女返回重挑時,那人送給柳女一條金絲馬鞭,並告她馬鞭放在瓮中,只要輕輕向上一提,水即滿瓮。柳女回去一試,果然靈驗。這個秘密不久就被柳女的小姑子發現,一次她趁獲女回娘家不在,從瓮中提起馬鞭,頓時,水從瓮中奔涌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沒附近村莊……,柳女正在娘家梳頭,聞訊趕來,毅然坐在瓮上,水勢一下變小,人們得救了,水母再也沒有離開水瓮。

奉聖寺

晉祠南部,名奉聖寺,相傳這裡曾是唐朝大將尉遲敬德的別墅。奉聖寺此,有舍利塔,塔高38米,七級八角形。在奉聖寺附近,有巨槐一株,乾老枝嫩,蒼鬱古樸,獨具一格。據傳,原來這株槐樹歷史久遠,早已乾枯,也不知過了多少年,到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農曆三月廿一日,奉聖寺內集會,人來人往熙攘非凡。恰好,有一個老道士在枯槐下叫賣,出售膏藥。口裡喊著:“膏藥靈應、能漢百病,有福來買,無福不信。”叫賣半晌,沒人買他的藥。這位老道繼續叫賣:“如此仙藥,來購無人,凡人無福,枯槐宜生。”說罷,他將膏藥貼於枯槐身上.拂袖揚長而去。說來真巧,不到一個月,這株枯槐,死而復生。生枝展芽,甚為茂盛。人們見狀,都驚呼這株枯槐叫復生槐。實際上,俗話說得好:“千年柏、萬年松,老槐一睡幾百春。”這株枯槐復生,大約是因為多年長睡而碰巧甦醒的緣故。

伏龍山

伏龍山是園內假山,山的半腰,嵌石題書“伏龍山”。山腳有石洞流水,水從石龍口中淌出,流入池中。池旁有石刻兩羅漢,池中有石刻天女、麻姑,池邊石虎飲水,狀貌惟妙,情趣橫生。

德隱齋

公園中部有德隱齋。西北部有仙翁閣,又稱紅閣。因閣上供奉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而得名。此閣創建於明代弘治年間(1488年一1505年),清代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重修。還有北極閣,這座明代創建、清代重修的建築,古樸端莊,典雅不俗,底洞門有“古唐邨”題刻。陶然村別居一角,亭秀閣明。

難老泉

晉水由智伯渠溯流而上,即難老泉。整個泉系,形成一組的建築組合。其中有七孔八眼的泉眼,有神奇的中流砥柱、張郎塔、不繫舟、人字堰、洗耳洞、真趣亭,還有“南海眼”的難老泉亭,然後是水母樓。難老泉素有“晉陽第一泉”之譽,泉水自懸瓮山下的岩層湧出,潛流十多米,從水塘西岸半壁的石雕龍口注入水塘,看似白練飛舞,聽如鳴琴合奏,構成晉祠八景之一的“難老泉聲”。是晉水的主要泉源,流量1.8立方米。源前十孔分水,南北兩渠。因它晶瑩澄澈,冬暖夏涼,暢流不斷,終年生生不息,所以北齊時有人取《詩經·魯頌》中的佳句“永錫難老”,命名為“難老泉”。 難老泉水世世代代澆灌晉祠附近的千頃良田,造就了“千家灌禾稻,滿目江南田”的豐饒景象。因泉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水溫恆定,水質優良,所以晉水澆灌出的晉祠大米,米質晶瑩,顆粒飽滿,口感香醇,回味無窮,是與天津小站大米齊名的米中極品。泉源上有北齊天保年間所建水母樓,頭層三間帶廊二層為三間。歇山式屋頂,內塑水母坐像及侍女。
難老泉的來歷,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傳說在晉祠北邊二十里地的金勝村,有一個姓柳的姑娘,嫁給了晉祠所在地的古唐村。她婆婆虐待她,一直不讓她回娘家,每天叫她擔水。水源離家很遠,一天只能擔一趟。婆婆又有一種脾氣,只喝身前一桶的水,故意增加擔水的困難,不許換肩,折磨她。有一天,柳氏擔水走到半路上,遇到一個牽馬的老人,要用她擔的水飲馬。老人滿臉風塵,看樣子是遠路來的,柳氏就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把最後一桶水遞給了馬。可是馬仿佛渴極了,喝完後一桶水連前一桶水也喝了。這使柳氏很為難:再擔一趟吧,看看天色將晚,往返已經來不及了;不擔吧,挑著空桶回家,一定要挨婆婆的辱罵、鞭撻。正在躊躇的時候,老人就給了柳氏一根馬鞭,叫她帶回家去,只要把馬鞭在瓮里抽一下,水就會自然湧出,漲得滿瓮。轉眼老人和馬都不見了。柳氏提心弔膽地回家,試試辦法,果然應驗。以後她就再也不擔心了。婆婆見柳氏很久不擔水,可是瓮里卻總是滿的,很奇怪。叫小姑去看,發現了抽鞭的秘密。又有一天,婆婆破天荒允許柳氏回娘家,小姑拿馬鞭在瓮里亂抽一陣,水就洶湧噴出,溢流不止。小姑慌了,立刻跑到金勝村找柳氏。柳氏正梳頭,沒等梳完,就急忙把一綹頭髮往嘴裡一咬,一氣跑回古唐村,什麼話沒說,一下就坐在瓮上。從此,水從柳氏身下源源不斷地流出,流了千年萬年,這就是“難老泉”。

地理位置

晉祠公園位於晉祠古建築門前的開闊地上。東對碧水蓮塘,西靠晉祠古建築,南北兩翼,緊挨千頃稻田、農舍、村莊。
晉祠公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