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廟

晉王廟

晉王廟原名是李衛公廟,紀念的是唐初名將李靖。而它的前身則是僕射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晉王廟
  • 地理位置:河南省鄭州市未來路與鳳凰路交叉口
  • 原名李衛公廟
  • 前身:僕射廟
歷史記載,遺址現狀,

歷史記載

北宋大中祥符4年(1011年),趙恆在既不查證史實,又不調查核實的情況下,即以宋天子身份豎立了《靈顯王廟之贊》御製碑(此碑高2.6米,寬1米,厚0.3米,今存)。碑中他不提李沖,卻對唐初屢建戰功的李靖大加讚揚,稱其“功存於國,惠浹於民”。既然皇帝旨意如此,原本大度、寬厚、包容的鄭州人,豈有異義。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辯李沖李靖也就默認了,而且直至今日。
僕射陂在州東,後文帝賜沖因名之。這說明,該地為僕射李沖之封地,所建廟宇,當然就叫僕射廟了。明《鄭州志》說:“李衛公廟,在鄭東門外二里許,宋建隆(960-962)間建”又說“唐天成間,冊贈太保,暨晉天福中,施以王封”,(見《唐忠臣李衛公廟記》)。這就是說:唐代天成年間,李靖曾冊封太保;後晉天福年間,又被封為王。後世稱其為晉王,即緣於此。二人相處兩個朝代,一在北魏(具體是476年前後),在唐初(618年前後),間隔僅140年,按說年代不同,二人身世各異,是不應該混淆的,之所以出現這種先是“一廟二主”,後又另易其主的真正原因,是宋真宋趙恆御製御書碑誤導的結果。

遺址現狀

原晉王廟遺址,1964年被列為市文物保護單位,由於城市改造,目前僅存少量文物,即四通石碑和廟殿柱基石12塊。其中二通碑已“半截入土”,地面上半截,均有後人刀鑿的孔洞。另有(金)明昌二年《鄭州重修唐忠臣李衛公廟記》及宋真宗《靈顯王廟之贊》碑,也是周身裂痕,多數文字已模糊不清,無從辨認。原有的12塊1米見方的殿柱基石,也只有見到4塊,且都半埋在修建的未來大道旁邊的泥土之中,東倒西歪地躺著。但農曆每年4月24日的廟會,已延續數百年,如今廟會已經不復存在,只留下簡單的民俗。
晉王廟晉王廟
據了解,晉王廟始建於唐代,原名李衛公廟,紀念的是唐初名將李靖。2015年負責晉王廟村改造的河南中博股份有限公司方面提出,董事長徐國強先生提議將修復晉王廟古遺址,還原唐代文化民俗古街生活區,建成鄭州名副其實的“武廟”,與現有的“城隍廟”“文廟”遙相呼應,彰顯中華文明“文武兼備”的歷史傳統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