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型厝香龍習俗,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民俗,泉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晉江型厝香龍習俗流行於晉江市東石鎮梅峰(型厝)村,元宵節游燈舞香龍是這裡的年例民俗,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晉江型厝香龍習俗活動有香龍、火把、酒盞燈、採轎腳、火鼎公婆等。活動時,村中大人小孩提燈籠,扛火把、扛酒盞燈,聚集廣場,俱集神威“香火龍” 大展神招,似火龍沖天,大有驅魔除妖之陣勢,扣人眼球,令人稱奇。香龍到村中巡遊,似祥龍降福,游燈隊伍巡遊“七墩八橋”,繞境一周,到不二庵行香禮拜,祈求福祉,香龍依神品焚化。
2010年,“舞香龍”民俗活動被列入晉江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晉江型厝香龍習俗經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泉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序號:3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晉江型厝香龍習俗
- 批准時間:2013年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單位:晉江市文化館
- 項目序號:35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據傳,型厝(梅塘)原來村前村後有兩條溪溝,常發水患,或沖毀田園,或溺沒人畜。北宋進士顏懌攜族歸休時,認為是魔怪作祟,即採用以龍治水、用火祛邪的辦法,發動村民於每年上元節舉行香龍巡境鎮邪活動。此習俗千年不替,沿襲至今。
民俗內容
晉江市東石鎮梅峰(型厝)村元宵節游燈舞香龍是年例民俗,其活動有舞香龍、燒火鼎、燒火把、酒盞燈、採轎腳等,每年從正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元宵節三夜鬧燈,香龍是主軸,元宵夜最為隆重。
香龍,用一條長二十三米左右的粗麻繩作龍骨貫穿於中,外裹稻草以豐滿龍體並作插香之用。每兩米為一節,每節捆綁一根垂直木棍作龍足,也作提把,整條龍共十一節。龍頭上綁紮一支三叉樹枝作龍角,用兩把手電筒作龍眼,取蹺彎帶葉的枝條作龍尾。
上元夜,觀眾取火鼎中燃燒的木柴點燃貢香均勻地插於龍身上,經由插滿貢香的龍球引領,沿村中境路舞動,到每家每戶為之賀歲祝福,逢開闊地帶停下,表演造龍塔、龍翻身、龍念珠、龍扣尾等各種招式。行程結束,香龍拆散依神品焚化。越年重扎。
在香龍巡境活動的同時,還有燒火把、提酒盞燈、燒火鼎、踩轎腳等,幾乎都是玩火遊戲,意即用火龍火把燒掉污穢,驅邪除魔,祈求一年風調雨順,合境平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晉江型厝香龍習俗是年例民俗,歷史悠久,習俗純樸,活動內容豐富且富有地方鄉土色彩,原汁原味,充分展現了閩南民俗文化的魅力,具有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晉江型厝香龍習俗是泉州地區獨特年歲時節的民俗,對閩台民間文化交流的研究及泉州多元文化研究,起著積極得推動作用,深受廣大民眾的歡迎,對增強族群團結與台灣同胞的民族認同有重要意義。
傳承人物
晉江型厝香龍習俗代表性傳承人物為:蔡用龜。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17年,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東石鎮舉辦2017元宵“閩台東石燈俗”系列活動,晉江型厝香龍習俗的舞香龍是重頭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