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蕩青春:一個十八歲男孩的青春史記

晃蕩青春:一個十八歲男孩的青春史記

《晃蕩青春:一個十八歲男孩的青春史記》的作者認定自己是個問題嚴重的學生。作為生活在大城市的獨生子,他出生在一個條件優越的幹部家庭,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在某大學附屬國小時,他曾經榮獲一般學生望塵莫及的“小博士”稱號。可是,進了中學以後,他卻變成一個頭髮不僅擋住眼睛而且遮住鼻子的男生。如果天天在老師面前晃,那已經是他最好的表現了。拒絕學習的他厭學、曠課、夜不歸宿、沉迷於網路、早戀、抽菸、喝酒……假如解釋為暴風驟雨的青春期來臨改變了一切,那是非常幼稚的判斷。青春期固然有驚人的叛逆力量,但影響當代少男少女發展的其他綜合因素,譬如信息化時代和教育體制等社會因素所產生的作用,遠遠超過生理或心理變化產生的作用。這《晃蕩青春:一個十八歲男孩的青春史記》的價值,或許就在於寫出了資訊時代青少年的精神變異和回歸。

基本介紹

  • 書名:晃蕩青春:一個十八歲男孩的青春史記
  •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 頁數:256頁
  • 開本:32
  • 作者:嚴寶暄
  • 出版日期:2008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325540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晃蕩青春:一個十八歲男孩的青春史記》由著名作家海男,著名教育專家孫雲曉,熱情作序推薦。一部讓人驚訝、感動、共鳴、深思的書。
一個十八歲的男孩,曾經在國小同學中脫穎而出獲得“小博士”稱號,為什麼後來卻厭倦學校教育?他在昆明和上海之間往返,經歷了怎樣的徘徊不前?網路怎樣改變了他的生活?他如何看待友情、戀情?他能否走出“心魔”,讓人生的小船駛上正確的航道?…… 答案,就在《晃蕩青春》中。作為一部青春史記,《晃蕩青春》有其不同於一般文學作品的價值。它提供了一個生動的個案,為我們了解今日之青少年打開了一扇窗。

作者簡介

嚴寶暄,男,1988年生,目前在上海一所中學讀高三。讀書期間從遙遠的西南邊陲轉學至上海,一度迷失自己,為各式各樣的情感所困擾,成為老師、家長眼裡的問題少年,後休學一年,屢經內心掙扎和心靈拷問,寫成此書。此書如實記載了他的心路歷程,他希望與大家分享自己這段私密的青春旅程和刻骨銘心的青春體驗。

圖書目錄

薦序一 少年的私密之旅 海 男
薦序二 這是一本奇書 孫雲曉
自序
一、那時候,我們如魚得水般快活
二、在阿怒日美的日子
三、我的第一幕上海劇
四、重返故地,我的心能否復活
五、諾大世界,我只能聽到自己的呼吸
六、站在此岸,我向彼岸回應了笑容
七、一個女孩和我一起流浪
八、上對車下錯站的胭脂牛仔
九、我要繼續往前走
編後記 青春史記之可貴

文摘

一、那時候,我們如魚得水般快活
1
從國小一年級起,就有寫日記的習慣,儘管那時候並不十分樂意去記。幼年的事在記憶中已經有些模糊,日記本上的稚嫩字跡也總是不能清楚地記錄那時的情形。
六歲那年,本該是讀國小的時間。由於身體不好,那一年我還是待在了家裡,準備第二年的九月再去讀書。
同齡的小夥伴都去了學校,爸爸媽媽要上班,爺爺奶奶也不是經常在家,所以白天的時間,只能交給我自己去打發。我經常攀在院子門前的矮樹上,看著天,出出神,等待著雲彩變化的圖案,會不會有自己喜歡的卡通片人物呢?或是待在屋子裡,把手中的小人擺成敵對的兩個方陣,互相打仗,這樣一弄,就是幾個小時。
院子門口,有解放軍駐守,我也時常去找他們玩,摸摸真槍,或是借軍帽戴在頭頂。我不知道獨生子女是否都那么孤獨,沒有夥伴,好像再盡情的玩耍都是乏味的。小人書翻了幾遍後,便不再有興趣了。但我喜歡看《三國》,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故事爛熟於心,甚至倒背如流。我還喜歡研究《三國》地圖,一天到晚拿支筆在白紙上畫出一張張地圖來考慮打仗的布陣。可能因為父母都是學歷史的,經常聽他們談論,潛移默化,看歷史書是我的喜好,而對科技讀物什麼的,我就不太喜歡。
母親讓我去學手風琴、鋼琴,都被我拒絕了。學了兩年的畫,也沒堅持下去。除了看《三國》,查字典,畫地圖,對其他的學習,我都拒絕接受,只按自己的興趣去做。不過體育我還是挺喜歡的,還有汽車和象棋——也只有這些是我喜歡過的東西了。
上學後,由於害怕孤獨,每天我總是很早就到學校,不知道那算不算是熱愛學校?總是在學校大門還沒有打開的時候,我就已經等在那兒了。學校中熱鬧的氣氛,總讓我覺得十分開心。
總體來說,我算是一個比較聽話的孩子。放不開,害羞,膽怯,是身上明顯的標誌。那時候,真的不懂什麼,當了班長沒有做到以身作則,後來被撤了也不覺得有什麼難為情。各式各樣的獎狀得了不少,第一名也沒少拿,學校的三好學生幾乎每個學期都有我的份,也被評過區三好學生。那些獎狀獎牌現在都還保存在我的抽屜里。那么多年過去了,自己已經判若兩人,當我再次翻出這些東西的時候,真無法判斷,這究竟是怎樣一段歷史。
日記里方方正正的漢字記下來的,全是單純的想法,和莫名其妙的悲喜。或許是因為寫日記鍛鍊了文筆的緣故,我早早地便不懼怕寫作文,隨便寫下的一些小短文曾發表在報紙上,作文也經常被老師拿到別的班上去讀,這也算是自己的一點小驕傲吧。國小畢業前,每個班有兩三個名額可以授予“小博士”稱號,條件是國小六年都表現優秀的,要求先寫論文然後答辯,老師挑選了我。我選擇了熟悉的三國故事中的賢者、英雄寫了一篇論文。後來,學校為這批“小博士”論文出了一本書。儘管論文還有些幼稚,但對於一個小學生來說,已經很光彩了。答辯的時候雖然很緊張,但因為實在是太熟知《三國》,便一一回答了台下的提問。滿票通過之後,我穿著博士服和班主任留了一張影。
抱著沉甸甸的獎狀回家,我挺驕傲地離開了國小。因為當上了“小博士”,我被免於參加畢業考試,直接升入了國中。當許多同學還在為畢業考試而努力的時候,我舒服地躺在家裡的床上睡懶覺。當時唯一遺憾的,就是因為那個學期遲到了一次而錯失本屬於自己的獎學金。但既然按學校的要求獎學金只能發給百分之百完美的人,我也就不去計較了。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所謂的好學生,是不能犯一點點錯誤的。
因為年紀小怕事,所以做了一個算是規矩的學生,我唯一能夠認為自己是個乖孩子的一段時間,也就是那六年的光陰了。也許,曾經擁有過的東西,我是永遠不想再去追求了吧。同樣的感覺何必再為之努力,去經歷種種艱辛呢。正是抱著這種想法,後來我給了自己一個放縱的理由,從此,也就真的萬劫不復了。
2
離開國小的時候,很感傷。離開了熟悉的人,熟悉的生活,不自覺地變得沉默起來。
在那個暑期,我選擇了和父親去了一趟廣東。第一次走進中國比較大的城市,住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在此期間,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生活節奏,體驗了一種不同的理念和生活方式。
從廣州一路到了中山、深圳、珠海,感覺城鄉之間沒有多少差異,廣東的富裕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廣州,我覺得太過喧鬧。深圳這座年輕的城市裡,卻洋溢著一股朝氣。相比而言,我更喜歡深圳。離開深圳,又到了珠海,好像也是個行政特區吧,冷冷清清的,街上都沒有人。後來,又從蛇口坐著海輪去了海南。站在船頭眺望遠處的落日,海水蒼茫一片,心情豁然開朗,感到自己有了海一樣的眼界和胸懷,心甘情願地,任憑大海把自己的一切吞噬。
我還小,除了傻兮兮地玩耍,當時也沒想那么多。
但現實世界的明顯反差折射進了我的心靈。
3
上帝總是只給人很短的時間去享受快樂。
回到了生活的城市,走在熟悉的馬路上,心情又回到那種帶點傷感的感覺。
離開熟悉的國小,那種失落的感覺一直沒有痊癒,甚至一度在剛進國中的時候,拒絕和新同學交往,排斥那種陌生的環境。現在看來,我對於環境變化的牴觸是很嚴重的,對於一切的變動我都很敏感。
進入國中後,青春期的躁動也開始漸漸顯露出來。
我的班主任是一位體育老師,剛進班級的時候我感到有些驚訝。慢慢地,卻發現體育老師當班主任是件多么讓人舒服的事情,這樣的班主任帶來了別樣的東西,學起來、玩起來都有了特殊的感覺。不是很緊張的班級學習氣氛,讓我們一群好友兄弟如魚得水般的快活。
迷迷糊糊地,時間匆匆流逝。
還算是個好學生的我,和隔壁院子裡的涵成了最好的朋友。每天一起上學,一起上課,一起放學,一起打球,一起天真地想像未來,一起幼稚地憧憬明天,一起單純地討論班裡的男生女生,一起掏著褲包里不多的錢買這買那。那時候家長總說,我和他就像每天穿著一條褲子在生活。哈,有些同性戀的傾向吖。那年的我們,不懂名牌,不懂面子,不懂耍酷。剪著短短的平頭,蹬著白色的回力球鞋,身著襯衫和燈芯絨褲子,以為自己很瀟灑,很陽光。那時一米六十幾的個子,瘦長的骨頭架子,喜歡呆呆地站在球場邊看著高年級同學後仰跳投,抓籃筐,心想這是多么不可思議的事情,自己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做得到啊。放學路上吃到的燒豆腐、醃蘿蔔、烤香腸都是美味。那時的我,不懂電腦,不會CS,不明白網路遊戲是什麼東西。看到別人抽箱裡有情書會瞎起鬨,會瞎高興,也不知道當時是怎么想的。放學回到家中,會認真地完成作業,會按時睡覺,會期待晚上美夢的內容。考試的時候,會緊張;考不好,會難過;發成績的時候,會期待;拿前三的時候,會覺得光榮……
4
期盼已久的假期終於到來。
每天鍛鍊身體,堅持看看課外書,偶爾出去玩玩。假期作業總是一筆一畫認真地去寫,不懂的會去請教,做不出的題目會著急,跟著父母出去旅遊會興奮,在不見同學的日子裡,大家會彼此想念。那時候,多健康的生活態度啊!
看到以前的這些記錄,我情不自禁地自問:這是我嗎?我那時是這個樣子嗎?是不是當時寫的時候頭腦不清醒啊?或是偷偷拿著老爸的白酒嘗了嘗味道?可是,可是事實就是如此。
初一下學期過得仍然中規中矩。期末考試,由於我老媽之前管得很嚴,我居然考到了年級第二名,自己都有點不敢相信。我總覺得成功來得太容易,有些飄飄然。其實自己並沒有怎么努力,甚至在有些放鬆的狀態下還可以得到這種成績,一時間,自我感覺迅速上升為良好。在這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沒有調整自己的心態,一直沉浸在沾沾自喜之中。這為以後出現的巨大心理失衡埋下了伏筆。
5
初二上學期,是我過得比較荒唐的一段。那個學期,人不知不覺就變了不少,我逐漸變得非常的厭學。雖然厭學的情緒以前也出現過,但沒有這次那么嚴重。以前,往往是因為玩不夠,才討厭學習生活;如今,更多的新鮮的東西衝擊著我的眼球,我突然間發覺還有如此一個嶄新的世界,目不暇接、眼花繚亂,注意力也瞬間就從以前單調的學業,轉到了那些揮霍青春的方式上。自此,厭學的程度升級了。
人的內心總是潛移默化的。初一時候看到的很多奇怪現象漸漸走進我的生活和內心,對我產生影響,很多不可理喻的行為成了當時我們爭相模仿的對象。學習成了一種累贅,總認為不僅會耽誤自己去玩,更認為那簡直就是浪費青春的行為。坐在教室的時間,基本就是吹牛和發獃,老師講的,同學答的,似乎一概與我無關。我不知道那段時間為什麼會那樣,也無法解釋那時的一些想法。歸結為青春期的煩躁不安?似乎有點道理,但過於概括而沒有實際意義。也許在那段特殊的日子裡,本就很容易被外界感染,也容易被外界誘惑,更何況自己又屬於一個感性的人,一個容易衝動的人,做事根本不去分辨對錯,僅僅只順從自己的感覺。
上課的時間感覺受煎熬,對身邊的同學也越看越不順眼,越看越傻。總以為自己是個人物,而別人無法像自己那么灑脫: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無視父母的勸阻和教導,開始夜不歸宿,腔調開始變得流里流氣等等。可是,誰又是真的傻呢。哈,我為什麼總是要這樣呢。
6
初二的時候,學校組織去軍訓。
那些讓人極其受不了的訓練,讓我發誓,就算以後餓死在街頭也決不去當兵。
從小生活在優越的環境裡,是家裡的獨孫、獨外孫,就沒怎么吃過苦,沒被怎么批評過。回家就是要錢,沒錢就回家再要錢。在老人面前,我總是裝出很懂事的樣子。軍訓回來對著家裡人撒嬌,在澡盆里失聲痛哭,擔心去軍訓會不會曬黑了皮膚,因為那個時候,我開始注意自己的長相和穿著了。
回到班級的第一天,我們班轉來了個新同學,做了我的新同桌,後來成為我最要好的朋友之一。他比我大,比我懂事,比我想得開。與他坐同桌的日子,是一段美好的回憶。他那時的成熟和那張臉很受青睞,我作為他的同桌也倍感光榮和好玩,因為總是可以在上課的時間欣賞到一些平時見不得光的文字和禮物。他家是做西藥生意的,我感冒的時候總是開口就問他要藥。我們一起打球,一起去茶室,一起泡吧,一起研究某某某的好。他總是很理智,儘管有時候會覺得他在裝蒜,或者也會覺得他挺煩,但我還是挺佩服他的,甚至還很喜歡他。可惜啊可惜,他的成熟思想沒有灌輸給我,在我最需要有人拉一把、指點迷津的時候,他居然不負責任地去談戀愛了。我這個心情啊,無法形容。
這個身體挺強壯的傢伙,現在在成都上學,一年之中很少能有機會見面,對他的思念總是不能克制,也許這就是好兄弟的感情吧。
7
在學校門口的對面,或是某棟大廈的背後,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學後,總有一群中學生聚集在那兒抽菸。我也成了其中一員。到今天,我已有五六年的煙齡了。
現在在家裡,父母對我抽菸也只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了不讓我藉故從家裡跑出去抽菸,我老爸老媽只好不時買一些煙放在家裡,這讓我覺得挺不好意思。
我也從來沒有想過為什麼我會去學抽菸。那時,總以為叼支煙挺酷,就義無反顧地開始學習。剛開始的咳嗽和許多生理不舒服的反應都不能阻止我去吸菸,我從來沒有因為一件事那么執著過。在學校門口叼煙,在學校裡面點菸,最後甚至在班級里點菸,就是那么一個無聊的青春。
有人說,受傷的人才會抽菸。那我又是怎么回事呢?那段時間,我又不曾受傷,也不像現在這么心事重重,其實我並沒有失去什麼,可我卻認為自己失去了很多。人在長大,心也在變。過了五六年,我發現,我其實一點都不喜歡抽菸,雖然它能帶來短暫的麻痹,卻帶不來我的快樂,也帶不走我的煩惱。我也想戒菸,也不是不能戒菸,但我害怕自己可能會無法適應不抽菸的我,因為那樣的我已經有好幾年了。
常常因為沒有煙而煩惱,常常因為褲包里多了一包好煙而有些興奮。看著床邊菸灰缸里的菸頭,我常常自問,我又是否真正能看清楚,煙霧背後的自己是如何地生活?我明白不了其中的道理,我也不想再去思考更多的道理,我只知道點菸的時候還是很舒服,很爽,煙滅的時候卻是另一種惆悵。小時候還要躲著抽菸,生怕被家長和老師發現;長大了何時何地都可以隨心所欲,卻發現少了很多樂趣。我也不知道點下支煙又會有怎樣的心情,因為十八歲的我,不知道那是因為耍酷還是需要。我第一次發現這其中還有很多以前沒有發現的奧秘,但是我已不想再改變什麼,也不能再改變什麼了。
8
上初二,是朋友最多的時候。我們除了抽菸,還喝酒。
我記得我們院子裡有個隔壁班的傢伙,我和他在那段歲月,放學就是喝酒。和抽菸一樣,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要喝酒。也許又是自以為是了吧。他對我說,男人受傷就該喝酒,以後到社會上需要用酒來搞定事情的時候很多,所以現在需要開始練習酒量。那時的我,對此也深信不疑,覺得他的話有道理,所以喝。就像抽菸一樣,我也討厭喝酒。原來的鋼化杯裝的是啤酒,到了十六歲裝的是白酒,到了十八歲改用碗乾白酒,我不知道到了二十歲,碗裡裝的是什麼,也許就是自己的小命吧。鬼才喜歡喝酒呢。可能是喜歡那種暈暈的感覺,所以去喝酒。現在的我,總會被身邊的很多事情困擾,很多事情想不開,看不明白,就找瓶酒一個人在家,或是在樓頂,靜靜享受一種安靜。
老爸老媽對我喝酒卻管得很嚴,他們甚至會把我酒瓶里的白酒倒掉,放入很多純淨水,我對此毫無辦法。
我和幾個兄弟現在經常去酒吧,各式各樣的洋酒配軟飲,實在是喝不出以前的壯烈。不要說受傷的男人才喝酒,更不要說借酒消愁愁更愁。我只是認為,每個人總需要排解心裡的委屈和痛楚,只是每個人的方式方法不同罷了。有的人去找心理醫生,有的人習慣咆哮吶喊,而有的人喜歡用另外的東西麻痹自己。我並不認為喝酒是件非常不好的事情,也許又是因為我沒想通吧。
這個俗話說得好,一個巴掌拍不響。十幾個男生湊在一起肯定不會有什麼好主意好想法的。
初二上學期,就這樣匆匆過去了。
二、在阿怒日美的日子
1
在我的成長經歷中,有一些人,有一些事,有一個地方,是我始終不能忘懷的。因為當後來我走過那么多座城市,見到那么多不同的人,轉過頭來我才發現,叫怒江的那個地方,那種氛圍,與自己心中的純淨世界,是最接近的。我常常讓我的心回到那個地方,讓心在那個世界裡躺一躺,靜一靜,休息休息。
在我剛上國小二年級不怎么懂事的時候,我的父親從省城被派往雲南西北部與緬甸接壤的很偏僻的怒江工作。那時的我,並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只知道我會和我的母親單獨地生活一段日子。我並沒有表現出難過,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習慣了只和他們其中一個生活在一起的日子。
從國小二年級到初一的每個假期,我都會走上六百多公里的路程,到那個少數民族聚居的邊陲小城去感受很多東西。我父親在那裡工作的七年間,我到了那兒六次,每一次都給了我不同的感受和影響,那種經歷是在學校里不能得到的。
沒有離開過城市的孩子,肯定無法想像還會有那樣的地方,那樣的人,那樣的事。所以我是幸運的,在幼年時期,就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東西,感受不同的生活。到如今,我也不知道該怎么去定位這段奇妙的旅途,因為它帶給了我比較早就走進成人世界的機會,促成了我很大的心理改變。人的成長總是一環扣著一環的,如果非要給我自己畫出一個成長鏈的話,我想,那六次旅行中發生的事,無疑是最好最完美的銜接。
每一次的旅行對我都是新的開始。
2
怒江,當地土著人稱阿怒日美,西方人在書上一般稱薩爾溫江,是一條洶湧而美麗的江,被高聳的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所挾持,構成綿延數百里的大峽谷。六庫是怒江的州府所在地,一座很小的城市,坐落在怒江邊。城市依偎著怒江,分成江東和江西,沿江向兩邊擴散。
小小的六庫城,狹窄的馬路,赤著膊的人,還有那聽也無法聽懂的傈僳語,這是我對怒江開始的印象。也許是因為對那裡了解得不太深,所以,才只能有這么一個單一的視角。但隨著後來一次又一次的體驗,我發現自己對那個很不發達的峽谷,還是有著一種很深的眷戀之情。那眼前的山,腳下靜靜流淌的江水,悠閒自在的生活,使你完全可以不再去考慮外面的世界。
黎明,小城足夠寧靜。父親去了單位,我靠著房門,看著太陽爬上山頂,照在怒江上。天很藍,仿佛可以看穿宇宙。傍晚,人們走出家門,來到江邊,坐在酒吧或者燒烤攤上,一盅酒便可以結束一天。我覺得十分新奇,這些場景在城市中不曾見識。雖然看不懂那些划拳的動作,聽不懂那些酒後即興的民歌,但我知道,這種小地方,一定是舒服快樂的。
趕集天,攤位貫穿了六庫城的南北兩頭,狹窄的街道圍滿了人。人們身著五彩斑斕的民族服飾,操著我聽不懂的語言,從山上下來匯集到城裡。我跟在父親背後,睜大眼睛看著趕集的熱鬧場面,無論是牲畜,藥材,還是蘭花,應有盡有,甚至還有從來沒有玩過的彈弓和箭弩。直到夕陽落下,買賣東西的人們才會滿意地離去,就像一場好看的電影散場了一樣。
小城依山傍水,這原本是詩中才體會得到的,現在就在眼前。溯怒江北上,有很多奇異的景象。站在江邊可以看到,有人使用溜索馱著牛馬橫渡怒江,可以看到三四千米的高黎貢山之巔有一個碩大的石頭月亮。再往怒江的北邊走,還有傳說中的香格里拉,在神秘的獨龍江河谷,居住著紋面的獨龍女性。一切就像故事裡一樣,令人目不暇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