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是動漫《五星物語》中的主要角色。鉻·巴蘭榭博士製作的第14號Fatima。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時
- 登場作品:五星物語
時,是動漫《五星物語》中的主要角色。鉻·巴蘭榭博士製作的第14號Fatima。
時(拼音:shí)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形聲字,古字形從日之聲,後來變為從日寺聲。時本義指春、夏、秋、冬四季,也指時令季節。泛指時間,可以是目前或者過去,還引申指往往、經常,也引申指規定...
時是語法範疇的一種。“時”是動詞的語法形態,表示行為動作發生的時間。這時間往往以說話的時刻為準,分為現在、過去、未來。有些語言,動詞用不同的形式來表示行為動作是發生在說話的時刻,還是在說話的時刻之前或之後。語法範疇的一種,其他常見的語法範疇還有:性、數、格、體、態、人稱等。英語語法中通常...
時姓(作為姓氏讀音shi,部分地方讀音chi或ci),據先秦典籍《世本》所載,來源於子姓,商湯支庶之後。西周初,商王帝乙之子微子啟被封於宋,後傳位於其弟微仲衍。其後裔宋國大夫公子來,受封於時邑,子孫以邑為氏。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國時姓人口約67萬,占總人口的0.05%,按姓氏人口數量排行第...
世界時(Universal Time,UT)即格林尼治平太陽時,是指格林尼治所在地的標準時間,也是表示地球自轉速率的一種形式。以地球自轉為基礎的時間計量系統。地球自轉的角度可用地方子午線相對於地球上的基本參考點的運動來度量。為了測量地球自轉,人們在天球上選取了兩個基本參考點:春分點(見分至點)和平太陽點,由此確定...
中國古代人民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辰時...
以地球自轉為基礎的時間計量系統稱為世界時系統。時、日、月、年、世紀的時間計量屬天文學中的曆法範疇。時間是物理學中的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符號為t。在國際單位制(SI)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符號為s。在2018年11月16日召開的第26屆國際度量衡大會對秒的定義:未受干擾的銫-133的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
時差(time difference)是兩個地區地方時之間的差別,出自於《明史·天文一》。含義 平太陽時和真太陽時的差,在一年之中不斷改變,最大值是+14分24秒,最小值是-16分24秒,有4次等於零。兩個地區地方時之間的差別稱作為時差。出處 “其言地圓也,曰地居天中,其體渾圓,與天度相應。中國當赤道之北,...
時間單位,是7種基本單位之一,長度、時間、質量、物質的量、光照度、電流 和(熱力學)溫度 是七種基本單位。 本詞條中時間單位以時間從大到小列。現時每晝夜為二十四小時,在古時則為十二個時辰。當年西方機械鐘錶傳入中國,人們將中西時點,分別稱為“大時”和“小時”。隨著鐘錶的普及,人們逐漸將“大...
時 時,又稱年代,是與時帶相對應的地質年代單位。
地方時(Local Time),也稱為местное время,是指根據天體通過各地子午圈(經線圈)所定的時刻。由於參照點的不同,地方時可分為地方平時(以平太陽為參照點)、地方恆星時(以某一恆星為參照點)和地方視時(以太陽為參照點)。地理學中的地方時通常是指地方平時。由於地球自西向東自轉,不...
北京時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境採用的國家標準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採用首都北京所在的東八時區的區時作為全國統一的標準時間,並稱其為“台北時間”。最初,台北時間採用的是東經120度經線上的地方平太陽時,即,台北時間=格林尼治平太陽時(GMT)+8小時;1979年,我國建立原子時系統,台北時間開始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