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際資產組合理論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是研究在各種不確定的情況下,如何將可供投資的資金分配於更多的資產上,以尋求不同類型投資者所能接受的收益和風險水平相匹配的最適當、最滿意的資產組合的系統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時際資產組合理論
  • 核心:資產
  • 對象:組合理論
  • 類別:經濟
在現代資產組合理論中,若考慮某單個投資者的決策,可進而探討各種資產市場價格的決定,再進一步考慮到價格變動時資產選擇決策的反作用,就成為資本市場的均衡理論,即資產價格決定理論。現代資產組合理論在財務領域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一、現代資產組合理論的演變軌跡
(一)從馬科維茨模型到單指數模型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的發端可以追溯到哈瑞·馬科維茨於1952年發表的題為《資產組合》的文章,及其後(1959) 出版的同名專著。在上述文章和專著中,馬科維茨詳細闡述了“資產組合”的基本假設、理論基礎與一般原則,從而奠定了其作為“資產組合”理論開創者的歷史地位。
1 、馬科維茨“資產組合”理論的基本假設
(1) 投資者的目的是使其預期效用 最大化,其中 , 和 為預期收益率和方差,被用於刻畫預期收益率的大小以及風險程度狀況,是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參考變數。
(2) 投資者是風險的厭惡者,風險用預期收益率的方差來表示。
(3) 證券市場是有效的,即市場上各種有價證券的風險與收益率的變動及其影響因素都為投資者掌握或者至少是可以得知的。
(4) 投資者是理性的,即在任一給定的風險程度下,投資者願意選擇預期收益高的有價證券,或者選擇預期收益一定,風險程度較低的有價證券。
(5) 投資者用有不同機率分布的收益率來評估投資結果。
(6) 在有限的時間範圍內進行分析。
(7) 摒除市場供求因素對證券價格和收益率產生的影響,即假設市場具有充分的供給彈性。
2 、馬科維茨模型的結構簡述
馬科維茨首先對個別資產的收益及風險給予了量化,且認為單個資產的預期收益率為: , 為某實際收益率, 為某收益率出現的機率。風險可以用收益率的變動幅度(即方差) 表示,變動幅度越大,方差越大,風險則越大。
(2) 資產組合的收益率和風險分別由以下兩個等式給出: 其中 為資產組合的預期收益率, 為構成資產組合的這種資產的預期收益率, 表示這種資產在整個資產組合中的權重。
資產組合的風險可以用方差表示,其公式為: 。資產組合的構成,知道了個別資產以及按不同比例組成的資產組合的收益和方差的計算以後,就可以按風險一定時利潤最大的原則確定每種資產在整個資產組合中的比重。
單指數模型對馬科維茨模型的簡化。運用馬科維茨模型選擇資產組合,需要進行大量繁複的計算。為了解決馬科維茨模型存在的這一缺陷,威廉.夏普(Villian. F. Sharpe ,1963) 在《對於“資產組合”分析的簡化模型》一文中,提出了單指數模型。這一模型假設每種證券的收益因某一種原因並且只因該種原因與其他證券收益相關,而且每種證券收益的變動與整個市場變動有關。較之於馬科維茨模型,單指數模型大大簡化了,但是這種簡化是以犧牲一部分精確性為代價的,因此其套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現代資產組合理論的必然延伸:兩種資產定價模型
1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Capital. Asset . Pricing.Model - - CAPM) 的基本假設:
(1) 投資者是厭惡風險的,其目的是使預期收益達到最大。
(2) 所有的投資者對所有證券的均值、方差都有相同的估計。
(3) 不考慮稅收因素的影響。
(4) 完全的資本市場,即:
a、無交易市場;
b、所有資產完全可分;
c、投資者是價格制定者;
d、所有資產數目一定。
(5) 存在無風險資產,投資者可在無風險利率下進行無限制的借貸。
(6) 資本市場處於均衡狀態。
在上述假設的基礎之上,夏普研究後認為,所有的投資者面臨同樣的投資條件,這樣他們就都會按馬科維茨模型作出完全相同的決策。這時構成的資產組合點一定是有效前沿上( Efficent set) ( E(rp) - rf) /δ(rp) 值最大的點。而這一點正是市場資產組合M點,這條經過rf 與市場資產組合M 點的線稱為資本市場線。所有的投資者都必然處於這條資本市場線上。知道某種資產的β值,再從這條資本市場線上我們也就找到了該種風險資產的證券市場線,從這條證券市場線上我們就可以找到證券預期收益率與風險的關係
2 、套利定價模型
CAPM 模型一直在金融定價模式領域占統治地位,然而,史蒂芬. A. 羅斯( Stephen. A. Ross) 認為,事實上找不到實際的證券來證明這個模型,並在《經濟理論》(1976) 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資本資產定價的套購理論》的文章,在該文中,他提出了“套利定價理論”,簡稱APT 模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與套利定價模型的主要區別在於: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依賴於均值——方差分析,而套利定價模型則假定收益率是由一個要素模型生成的。後者不需要像前者那樣對投資者的偏好作出很強的假定,即套利定價模型並不依據預期收益率和標準差來尋找資產組合,而是僅要求投資者是一個偏好擁有財富多多益善者。
二、對現代資產組合理論的簡要評析
由上述討論我們不難看出:馬科維茨分散投資理論的主要貢獻在於套用數學上的二維規劃建立起一套模式,系統地闡明了如何通過有效的分散化來選擇最優資產組合的理論和方法。正是由於在分散投資理論方面的卓越造詣,馬科維茨獲得了1990 年度頒發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夏普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為資產選擇開闢了另一條途徑,他套用對數據的回歸分析去決定每種股票的風險特性,從而把那些能夠接受其風險和收益特性的股票,結合到一個“組合”中去的做法,大大簡化了馬科維茨模型的計算量。而羅斯的“套利定價理論”則從假設條件上做文章,比較而言,套利定價模型在內涵和實用性上更具廣泛意義。總之,現代資產組合理論通過以馬科維茨、夏普、羅斯等為首的眾多經濟學家的努力,在基本概念的創新、理論體系的完善、研究結論的實證和結論套用的拓展上都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時至今日,現代資產組合理論仍然存在方方面面的問題。
1 、馬科維茨分散投資理論的缺陷
在理論方面,馬氏認為大多數有理性的投資者都是風險的厭惡者這一論點,其真實性值得懷疑。例如,投資者在遇到一種證券能得到7 - - 23 %的收益,和另一種證券的收益為9 - - 21 %時,他願意接受前者而放棄後者顯然是不理智的,因為兩種證券的平均收益都是15 %。按馬氏的理論構想,預期收益和風險的估計是一個組合及其所包括證券的實際收益和風險的正確度量;相關係數是證券未來關係正確的反映概念;方差是度量風險的一個最適當的指標等,這些觀點難以讓人信服。因為:第一、歷史的數字資料不大可能重複出現;第二、由於一種證券的各種變數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經常變化,因此證券間的相互關係不可能一成不變。第三、理論上,按照馬氏的理論,套用價格的短期波動去決定一種證券的預期收益,應有一個高的或者一個低的預期方差。可是,在實踐中,如果投資者受了有限流動性的約束,或者他們確實是一些證券的保存者,那么,短期價格的波動本身並不對他們產生什麼實際意義的風險。在實際套用上,馬氏的理論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產生一個組合要求一套高級的而且相當複雜的電腦程式來進行操作。實際上許多執業的投資管理人員並不理解其理論中所含的數學概念,且認為投資及其管理只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科學。其次,利用複雜的數學方法由計算機操作來建立證券組合,需要輸入若干統計資料。然而,問題的關鍵正在於輸入資料的正確性。由於大多數收益的預期率是主觀的,存在不小的誤差,把它作為建立證券組合的輸入數據,這就可能使組合還未產生便蘊含著較大幅度的偏誤。再次,困難還在於大量不能預見的意外事件的發生,例如,一個公司股票的每股贏利若干年來一直在增長,但可能因為股票市場價格的暴跌,其股價立刻隨之大幅度下降。從而導致以前對該公司的預計完全失去其真實性。此外,證券市場變化頻繁,每有變化,就必須對現有組合中的全部證券進行重新評估調整,以保持所需要的風險- - 收益均衡關係,因此要求連續不斷的大量數學計算工作予以保證,這在實踐中不但操作難度太大,而且還會造成巨額浪費。
2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局限
按照CAPM 模型的構思,套用beta 分析法的投資者願意接受與市場相等或接近的收益率,排除了投資者比市場幹得更好的可能性。這種方法否定了證券的選擇性和分析家識別優良證券的投資能力。事實證明建立在大量調研基礎上的選擇性投資能夠取得優異的收益成果。同時市場指數不一定真正反映全部股票的市場情況,一個投資者完全有可能將其資產組合做得和市場指數一樣,但在實際市場上的投資卻未必能取得預期的收益。CAPM 模型假定股票市場是均衡的,而且所有投資者對於股票的預期都是相同的。事實並非如此,在證券投資中,有所謂“最後樂觀的投資者”和“最後悲觀的出賣者”,這類現象用CAPM 模型很難加以闡釋。隨機遊走理論家們從根本上反對資產組合理論,他們認為未來的收益率是不可能預計的,因為股票的短期波動全然無法預測。在他們看來,確實的輸入資料是不存在的,所以,組合的構建只不過是一種有趣的數學遊戲而已。
3 、套利定價理論的不足
套利定價理論本身沒有指明影響證券收益的是些什麼因素,哪些是主要的因素,以及因素數目的多寡。一般而言,象諸如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通貨膨脹率、利率、公司資信、付息等均屬影響證券收益的基本因素,但重要因素大致在10 個左右。然而,這一問題還有待理論與實務界的進一步探索。概而論之,現代資產組合理論尚存在理論研究假定太多、風險分散方式有限、風險觀念判斷機械、實際套用操作困難等方方面面的缺陷,要改進完善之,絕非一日之功,未來還有不斷探索的慢慢長路。
三、對現代資產組合理論的現實思考
應當說,通過持有資產的多元化來分散投資風險對任何國家在任何階段的資本市場都實用,但這只是樸素的資產組合思想。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是通過建立數學模型進而精確地計算各種資產的持有量來分散投資風險的,因而其合理運用決不是一蹴而就之事。結合我國實際,我們認為在我國借鑑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應注意如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 、實用性
在我國,由於資本市場特別是證券市場出現的時間較短,目前至少還存在下述問題: (1) 有關管理部門對證券市場的巨觀調控隨意性較大,證券市場的大起大落時有發生。(2) 政策法規尚不健全,已頒布的法規也尚未完全落到實處。(3) 證券商及其他機構投資者的自律不足,存在不同形式的違規經營行為,市場投機氣氛較濃。(4) 一些上市公司參與炒作本公司股票,且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規範,甚至存在財務報表的弄虛作假現象。(5) 缺乏機構投資者,等等。以上諸方面原因,致使我國現階段的證券市場遠未達到中強有效性(1991 ,沈藝峰;1996 ,吳世農;1996 ,楊朝軍、邢靖) 。因此,現在還不宜大力提倡用現代資產組合理論來指導我國已設立的投資基金的運作。
2 、有效性
客觀而論,在證券市場上進行組合投資,是依照現代資產組合理論的方式還是採用傳統經驗的辦法,本身就存在不少爭議,恐怕沒有一個投資管理者能夠說自己是唯一的依靠資產投資組合理論來進行投資組合管理的。而且,由於現代資產組合理論的套用成本巨大,任何一個投資者都不可避免地要在其套用成本和套用效益之間進行比較權衡。因此,現代資產組合理論在我國的套用應以有效性為判別標準,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作出運用抉擇。
3 、局限性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我國證券市場已完全具備了現代資產組合理論運用的環境,其運用的局限性仍然存在。第一,就投資需求而言,我國的證券投資具有典型的散戶特徵與投機性特性(這一點前已述及) ,由於資金規模和專業水平的限制,加之缺乏理性的投資理念,散戶幾乎不可能科學規範地運用現代資產組合理論進行證券組合的投資;第二、從投資管理來看,我國非常缺乏高水平的投資管理專門人才,因此,在我國還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理論研習與實踐磨練,才能鍛造出理解和掌握現代資產組合理論並賦與實際運用的投資家;第三、從投資市場考慮,我國證券市場信息來源和質量、市場規模和結構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毫無疑問投資市場現存的這些問題肯定會給現代資產組合理論的運用帶來不少困難。
當然, 通過持有資產的多元化來分散投資風險對任何國家在任何階段的資本市場都適用, 但這只是樸素的資產組合思想。現代資產組合理論已通過建立數學模型進而精確地計算各種資產的持有量來分散投資風險, 實現了質的飛躍。現代資產組合理論的成功運用以資本市場具備有效性為前提。由於資本市場特別是證券市場, 在我國出現的時間較短, 目前還存在著下述問題:
1.有關管理部門對證券市場的巨觀調控還存在著一定的隨意性, 證券市場大起大落時有發生。
2.有關政策法規尚不十分健全, 已頒布的法規也未落到實處。
3.證券商及其他機構投資者的自律不足, 存在超規模自營、超比例持有同種股票、操縱股價等違規經營行為, 市場投機氣氛較濃。
4.一些上市公司參與本公司股票的炒作, 甚至有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資收益已成為其利潤的主要來源;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規範, 一些上市公司和證券商聯手利用內幕訊息進行交易, 甚至存在上市公司為了自身的利益, 財務報表作假的現象。
5.缺乏機構投資者(在已開發國家, 機構投資者持有的證券一般占市場份額的50% 以上)。資金巨大的保險基金、養老基金不能進入股市, 致使證券市場缺乏有理性的投資者和有力的支撐。以上諸方面的原因, 致使我國現階段的證券市場不具備中強有效性。一些研究者的實證分析也證明了這一點。因此, 現在尚不宜用該理論模型來指導我國已設立的投資基金的運作。事實上, 我國目前的投資基金也不是按該理論模型來運作的, 對上市公司的股票的投機多於投資, 也是“炒作”行為, 與證券商或其他機構投資者的“炒作”行為無異。
當我國證券市場發展到滿足下列條件時,則可用現代資產組合模型來指導投資基金的運作:1.對證券市場的巨觀調控得當。2.有關政策法規得以建立健全並監管得力。3.機構投資者嚴於自律, 理念從投機轉為投資。4.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規範, 精力集中在如何發展生產上。5.較多的投資基金進入證券市場, 對證券市場起到支撐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