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銘顯,石油化工機械專家,教育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主持研究的第三級旋風分離器專利,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研究的“旋風分離器尺寸分類最佳化組合設計法”在全國煉油廠套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研製出“催化三旋”技術和系列高效旋風管產品在全國煉廠推廣套用,分獲中國石化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榮獲國家教委、人事部授予的“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時銘顯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省常熟市
- 出生日期:1933.4.26
- 逝世日期:2009.9.24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北京石油學院
- 主要成就:中國工程院院士
石油工業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
個人履歷,人物生平,概況,技術狂人,著書立說,所獲榮譽,淡泊名利,主要科學技術成就,開發多管式旋風分離技術,旋風分離器尺寸分類最佳化組合設計技術,向氣固分離的世界技術高峰衝刺,個人簡歷,主要論著,
個人履歷
中國石油大學時銘顯教授曾是黨的第十二大代表,並被中共北京市委命名為優秀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他還榮獲過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校先進科研工作者、石油系統先進教育工作者等多項榮譽稱號。他作為對我國科技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優秀科學家,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採訪時銘顯教授,我們被他的執著追求和奮鬥精神深深感動,稱得上是感人至深的傳奇故事和奮鬥之歌。
時銘顯於1952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南京大學化工系,旋即入清華大學石油系攻讀研究生,此後成為我們北京石油學院成為第一屆研究生。他認為,青年時期對一個人的一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人生最緊要的幾步往往都是在年輕時候決定命運。1954年5月,他揮著熾熱的感情加入黨的行列。雖然選擇了石油專業就意味著選擇了艱苦,但他自入黨之日起,決心以祖國的需要,作為人生的第一志願.
倏忽四十餘載,每當談起往事,他總是深有感觸地說:“學習馬列著作使我終生受益,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是我們一切工作的行動指南。只有對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才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功。”數十年來,他滿懷著對祖國,對人民強烈的責任感,把生命之根扎在教學科研的沃土之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至今,他先後獲得過6項國家級及部委級科技進步獎,為發展我國煉油工業催化裂化技術裝備做出了重大貢獻,並在我國化學工程及裝備這一專業領域深有造詣,享有較高的聲望。
面對令人羨慕的豐碩成果,時教授並不滿足。他懂得,這些成果只有轉化為生產力,才能真正體現它的價值。然而,出成果不易,推廣成果則更難,十多年來,他親自帶人上大慶,下茂名,到蘭州,去岳陽……東奔西走,南北奔波,進行科技成果推廣和技術服務,全國所有大型石化企業幾乎都留下了他跋涉的足跡。
然而,又有誰能想到,他竟是一位重病纏身的人。19年前,他的胃作了大部分的切除手術,14年前,他的心臟又裝上了起搏器。10多年來,他的心臟是完全依靠起搏器來維持正常跳動的,他付出比常人多幾倍的心血和汗水,默默的書寫著令人吃驚的紀錄。
為此,不少親朋好友曾多次勸告他說:“別太玩命,悠著點兒。”然而他仍然拚命的忙碌著。
到目前為止,他主持完成的“催化裂化三級管旋風分離器技術”,已使全國近30個廠家得到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煙機配套,每年可節電近4–8億度,折合人民幣約0.6–1.2億元。1989年底通過既定的煉油催化用pv型旋風分離器技術,使我國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催化裂化旋風分離器設計方法。如錦州煉油廠利用技術解決了一項難題,而且昂貴的催化劑損耗率降低到0.3千克/噸油,效益顯著。如今,該項技術成果已在全國大型煉油廠內推廣了近千台,年經濟效益在一億元以上。
近十幾年來,時教授主要把精力用在指導和培養研究生上,至今他培養的碩士生已有25名,博士生8名博士後1名,培養中青年教師13名。他對研究生的培養,強調責任感,他善於教書育人,一貫堅持從嚴從細的工作態度,儘可能發揮他們的創新精神。有時學生在論文實驗階段遇到困難,產生畏難情緒,他總是作好思想工作,出主意,想辦法,甚至與學生一起做實驗。面對學生依據實驗提出的與傳統看法不同的新觀點,他反覆校核實驗數據,從理論上分析論證,支持年青人大膽創新,使有的項目在理論上有了拓展。他堅持實踐創新的做法,為年輕人樹立了嚴謹治學的榜樣。
時教授原來的實驗室在該校老校址內,條件較差,粉塵多,工作又髒又累是這個實驗室的特點。再看他的辦公室,一個能通往實驗室的過道式房間,被一個個書櫃和幾張舊桌椅擠的滿滿的。牆上醒目端莊的“文明單位”、“先進集體”的鏡框和錦旗,與一塊寫的密密麻麻工作安排的舊黑板形成鮮明對照。來此學習和參觀的同志都不敢相信,那些豐碩的科研成果竟是出自這裡。“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大慶創業精神在這裡得到了最好的發揚。“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時教授以身作則的帶領下,在這個研究室工作的年青人個個安心,人人努力,形成了一個團結奮進的集體。
“時老師不僅艱苦奮鬥搞科研,而且在克己奉公方面也是大家學習的好榜樣。”他所在的研究室同志介紹說:1990年6月,時老師去法國參加一次國際會議,國家給他12000法郎作為生活費。他省吃儉用,只花了7000法郎,其餘的錢回來後全部上交,令人驚嘆。要帶出一隻好隊伍,首要看“領頭雁”。時教授以他一貫的“一身作則、嚴以律己”的博大胸懷鑄就了隊伍的凝聚力。他指導年輕的教師研製成了新的催化裂化提升管快分技術,可以提高輕質油收率,有顯著經濟效益。雖然方案是他提出的,但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及成果報獎時,他卻把年輕人列為第一名。他主持開發成功了我國第一台高效臥管式多管旋風分離器,基礎方案是他提出的,大型冷試是他帶領完成的,計算方案是他制定的,但在評獎時,他卻推辭不列自己的名字。
採用他新技術的一些工廠,為了感謝他的熱情指導與服務,一定要給他諮詢酬勞,他實在拒絕不掉時,就把幾萬元諮詢費全部交給學校黨組織。學校想以他的名字設立學生獎學金,他堅決不同意,他說:“我只是做了一個普通黨員應做的事,不值得稱道”。在學校用他上交的錢作為獎學金頒發的會上,他深情的對與會的學生講:“微薄的一點獎金僅能為少數品學兼優的同學解決一點生活困難,主要目的還是希望廣大同學刻苦學習,努力進取,德智體全面發展,早日成材,獻身祖國的石油事業,報答祖國和人民的培養。”而他自己在生活卻十分簡樸,從不亂花一分錢。他的家裡沒有高檔的家具和豪華的裝修,書房裡擺放著極普通的舊式書桌和書櫃,一切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然而,這一簡單性原理包含著深奧的理性內涵。他的精神、品質、全部的人格力量都在此體現得淋漓盡致。而眾多的獲獎證書記載著他奮鬥的苦樂年華,平凡禮讚生命,輝煌詮釋人生。
時銘顯教授以他對事業的無私奉獻,以他對名利的淡泊,對年輕人的熱情扶持培養,以他“人生奮進無終點,源水長流潤無聲”的信念,實踐著一名真正共產黨員的人生追求。
人物生平
概況
時銘顯簡介:男,1933年4月出生,江蘇省常熟市人,中共黨員。1952年7月畢業於南京大學化工系(現為南京工業大學),1953年9月入清華大學石油系(研究生),1956年7月畢業於北京石油學院機械系(研究生),1956年8月至今在石油大學任教,歷任煉廠機械教研室主任、機械系副主任等職。現為石油大學(北京)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當選為中共十二大代表,榮獲中共北京市委命名的優秀黨員稱號。1990年被評為“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1991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並被評為“石油工業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1993年被人事部及國家教委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995年被北京市評為“北京市先進工作者”。曾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省部級一、二等獎六項。
技術狂人
時銘顯院士長期從事高溫特種條件下氣固分離技術的研究。旋風分離器結構尺寸分類最佳化設計的理論與方法;開發了PV型高效旋風分離器,在全國煉油行業中全面推廣,覆蓋率已達95%以上,每年可為企業節支1.5億元,199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又於1996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研製成功了新型多系列的高效多管式旋風分離器,分別獲得兩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及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引領科研集體開發成功了新型“一串一的丙烯腈兩級旋風分離技術”,使昂貴的丙烯腈催化劑耗損率及壓降明顯低於外商提供給我國的保證值,為生產能力提高50%的擴容改造創造了前提條件,200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發明了“催化裂化提升管反應器出口三快組合技術”,在煉油企業廣泛推廣套用,分別獲兩項中國石油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兩項中國石化科技進步二等獎。
著書立說
時銘顯院士參與編寫了《化學工程手冊》中《氣態非均一分離》篇和第二版中《氣固分離》篇,以及《化工機械工程手冊》中的第3篇《流體力學》。時銘顯院士嚴謹治學的態度、認真負責的精神令人敬佩。
時銘顯院士曾擔任《化工學報》第八屆至第十屆編委會執行主任,為推動《化工學報》這一國內化工界權威性學術期刊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所獲榮譽
時銘顯院士1990年被國家教委、國家科委評為“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1991年被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評為“石油工業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並被國務院授予政府特別津貼;1993年被國家教委和人事部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995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評為“北京市先進工作者”。他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代表大會的正式代表,1991年被中共北京市委命名為“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
淡泊名利
時銘顯院士對事業無私奉獻,對名利淡泊,對年輕人熱情扶持培養。他用個人薪酬設立“育英獎學金”,支持優秀的石大學子;2005年,癌症手術之後,仍悉心指導六名博士研究生、五名碩士研究生完成學業;科研成果報獎時,他總是堅持把年輕人排在自己的前面。時院士以他“人生奮進無終點,源水長流潤無聲”的信念,實踐著一名真正共產黨員的人生追求。
時銘顯院士為我國石油化工事業和中國石油大學的學科建設鞠躬盡瘁了一生。在國內外學術界、教育界享有很高的聲望。
時院士終身簡樸、寬厚豁達,他的人格魅力永遠感染著我們。2009年9月24日16時30分因病治療無效逝世,時銘顯院士的逝世是中國石油大學的重大損失,敬愛的時院士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主要科學技術成就
開發多管式旋風分離技術
與三名青年教師建立了第一個旋風分離器實驗室。在實驗中,他們細心觀察,科學分析,抓準了導葉式旋風管中的主要矛盾——短路流引起的顆粒夾帶,巧妙地利用旋流的急劇轉向,解決了這個難題。1986年,研究組的第一個國家發明專利誕生了(86100974.6-用於旋風分離器中的分流型芯管),由此專利而產生的EPVC-IA型導葉式高效旋風管,在大慶石化總廠的第三級旋風分離器(簡稱“三旋”)內採用後,原來在三旋出口進入煙氣輪機(簡稱“煙機”)的高溫(650℃)煙氣中還有大於20μm的顆粒,現在徹底除淨,而且使10~12μm顆粒含量在3%以下,含塵濃度相應降到200mg/m3以下,該煙機使用壽命從原來只有三個月延長到三年以上,達到了國際上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1987年獲中國石化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198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後來,全國多數煉油廠都採用了這項成果,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因此,1991年又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為適應不同煉廠的需要,科研組又為燕山石化公司東方紅煉油廠開發成EPVC-IB型高效旋風管,為石家莊煉油廠開發成EPVC-Ⅱ型,為勝利煉油廠及茂名石化公司煉油廠開發成EPVC-Ⅲ型,從此形成了EPVC系列產品。
隨著催化裂化原料油的日益變重變劣,對催化三旋的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為此,在時銘顯的指導下,科研組又開發出了更新的PDC和PSC型高效旋風管,把三旋的性能又提到一個新的高度,1994年在洛陽石化總廠第一次使用就顯露出了優異的性能,三旋出口進入煙機的高溫煙氣中已基本沒有大於7~8μm的細粒,含塵濃度已降到100mg/m3以下,達到了當時國際水平,保證了該廠的心臟——催化裂化裝置長周期安全運行。1995年後大面積快速推廣套用,迄今已推廣了1000多套。該項技術1996年獲中國石化總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1999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旋風分離器尺寸分類最佳化組合設計技術
旋風分離技術雖然是已有百年歷史的通用傳統技術,看起來結構簡單,但由於其內部的氣固兩相三維流動與分離的複雜性和多變性,一直還未形成一套通用成熟的設計理論與方法,尤其在高溫高濃度下困難更大,各國只有依據經驗歸納而建立的專有保密技術。
我國煉油工業的主力裝置催化裂化裝置,1964年問世以來,已有了創造性的發展,但其中關係到裝置物耗、能耗的關鍵設備之一的高溫旋風分離器卻一直困擾著人們,沒有自己的設計技術,只會簡單搬用,致使裝置劑耗長期居高不下。
國外的習慣做法是改進旋風分離器結構來改善其性能。但在高溫高濃度要求結構越簡單越好的前提下來提高其性能卻是個大難題。經過多年的多相旋流的理論研究和實驗總結分析,時銘顯認為解決問題的途徑可能在於“尺寸的最佳化組合”。在悉心鑽研旋風分離器內流場與濃度場變化規律的基礎上,他首先明確提出了“旋風分離器記憶體在三處薄弱環節:頂灰環、短路流與灰斗返混”的新觀點,從理論和實踐上總結了旋風分離器尺寸與操作條件對這些薄弱環節的影響規律,從而獨創了嶄新的“旋風分離器尺寸分類最佳化組合設計法”,並且編成了計算軟體,供工程設計之用。從此,我國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催化裂化高溫旋風分離器設計技術”。用它設計出的PV型高效旋風分離器,在短短8年中幾乎被全國所有的煉油廠採用,徹底解決了催化裂化裝置中的這個難題,促進形成了我國獨有的催化裂化家族技術的成套國產化。該技術1990年獲中國石化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199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PV型高效旋風分離器迄今已推廣套用1000多台,每年為國家節支1.5億元左右。
向氣固分離的世界技術高峰衝刺
催化裂化裝置是煉油生產的主力,而提升管—沉降器系統則是它的心臟。它包含著眾多的技術問題,其中一個頗為人們關注的問題是如何實現提升管出口氣固快速高效分離、油氣快速引出和催化劑高效汽提。時銘顯領導的科研組看準了生產上的需要,從1995年開始,連續三年研製成具有自己專利的三套新技術:擋板汽提式粗旋(簡稱FSC)、旋流式快分(簡稱VQS)、環流汽提式快分(簡稱CSC)。前兩項技術已在生產裝置上套用成功,產出投入之比接近10,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而且在我國獨創“全大慶減渣催化裂化”新工藝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和國外大公司的激烈競爭中,又贏得了寶貴的一席之地。
煤的潔淨高效燃燒——發電,是一項國際上競相開發的高新技術,也是我國21世紀重點發展的科技項目之一。其中的增壓流化床燃燒聯合循環發電(簡稱PFBC)和煤整體氣化聯合循環發電(簡稱IGCC)是兩個主攻方向,它們都迫切需要可靠而高效的高溫氣固分離設備。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迄今還沒有一個國家已完全過關。20世紀80年代中期,時銘顯就帶領科研組參加了由東南大學牽頭的PFBC技術攻關科研。他們結合國情,計畫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要求除淨7~8μm細粒,含塵濃度在150mg/Nm3以下。1993年開發成功了DTC型小多管高效旋風分離器,小型熱模試驗已證實可達到此指標。接著又在徐州賈旺煤礦建設了一個15Mwe中試電站。第二階段是要攻克高溫陶瓷過濾器,科研組集中精力在研製嶄新的強力高效脈衝反吹清灰系統。
個人簡歷
1933年4月26日 出生於江蘇省常熟市虞山鎮。
1949-1952年 南京大學化工系學習。
1952-1953年 清華大學石油系研究生學習。
1953-1956年 北京石油學院煉廠機械專業研究生畢業。
1956-1965年 北京石油學院煉廠機械教研室副主任、助教、講師。
1965-1983年 北京石油學院機械系副主任、講師、副教授(1970年學校遷至山東,曾改名華東石油學院)。
1984年至今 石油大學(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5年 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9年9月24日16時30分因病治療無效逝世.
主要論著
1 時銘顯,施從南,等.化學工程手冊.氣固分離.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6,(第二版)
2 時銘顯.增壓流化床聯合循環發電技術.氣固分離.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8,227-295
3 乾式除塵器研究組(時銘顯執筆).天然氣集輸管線用導葉式旋風子多管除塵器的工業試驗及其設計.華東石油學院學報,1980(3):1-16
4 時銘顯,毛羽.煉油廠多管旋分離器旋風管的試驗研究.華東石油學院學報,1985(3):1-8
5 周世輝,時銘顯.EPVC-I A型旋風管的流場分析.化工學報,1988 (5):599-6067 時銘顯,汪雲瑛.PV型旋風分離器尺寸設計的特點.石油化工設備技術,1992,13(14):14-18
8 時銘顯,劉雋人,劉國榮.高溫燃氣旋風分離器的性能分析.東南大學學報增刊,1992,22(9):14-19
9 時銘顯,吳小林.旋風分離器的大型冷模試驗研究.化工機械,1993,20(4):187-192
10 聯合攻關組(時銘顯).催化裂化臥管式三旋的開發與套用.石油化工設備技術,1993,14(5):2-712 曹占友,時銘顯.催化裂化提升管末端旋流式快速分離系統的研究.石油煉製與化工,1996,27(10):10-13
13 時銘顯,金有海.新型高效多管旋風分離器的開發及套用.煉油設計,1996,26(3):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