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南京)

《時論(南京)》1935年9月創刊於南京,至1937年8月第57期,由於抗日戰爭的報刊而停刊。由時論社編輯並發行。逐頁題名《時論旬刊》、《時論半月刊》。先為旬刊,後改為半月刊。綜合性刊物。

主要撰稿人有陳暑木、李晉天、胡小米、梁愉甫、李衍、陳克英等。主要欄目有短評、雜俎、通信、十日論壇、世界輿論等,還載有諸多政治漫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時論(南京)
  • 主辦單位:時論社編輯 [並發行]
  • 創刊時間:1935年9月
  • 出版周期:旬刊,半月刊
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欄目方向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世界輿論一欄,該欄主要轉載一些外國報刊雜誌中有關中國訊息的新聞評論,如《德報評蔣委員長為全中國公認的領袖》、《天津泰晤士報評西安事變:破壞統一的土匪式的政變》等。是了解當時國外輿論討論中國問題的重要參考資料。
該刊自稱“以三民主義為立場,檢討國內之社會、政治、經濟、教育及華僑問題,介紹海外學術思想,發揚固有文化,喚起民眾意識,建設新中國為宗旨”。該刊具有強烈的反共反蘇的意識傾向,重視對青年思想的教育和引導。該刊視野廣闊,內容有中國與國際時事評述,探討中國問題與國際形勢,研究國內建設事業,學術思潮之介紹,暴露政治秘聞黑幕。
該刊對共產黨的“破壞”活動、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動多有報導批判。同時對華北地區的一些漢奸活動也進行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反映了當時國內緊張的政治和軍事形勢。
此外,該刊對歐美和蘇聯、日本等國的外交政策、政治走向、經濟形勢進行了分析評論,反映出當時世界各大國之間激烈的矛盾和衝突。
該刊所載文章有《救濟中國農村衰落芻議》、《瀰漫世界中的經濟統制論》、《現階段的中國教育》、《日本新內閣的展望》等。
該刊內容涉及廣闊,所載文章反映了抗日戰爭前夕國內外的緊張局勢,對於深入研究當時國內外的輿論以及中國的應對策略具有重要的資料參考價值。

文化傳統

附:發刊辭
凡不是瞎了眼睛的人總可以瞧到目前中國是陷在空前危機的田地,是趨於死亡線上的最尖端,整個民族的覆沒,間不容髮。
東北四省為暴寇所占領,迄今已整整四年,在這四年中,我們對收復失地的工作,已準備到什麼程度?國民經濟的沒落破產將走到山窮水盡的境地,我們已否找到更生的途徑,而持出具體救濟的方案?中樞政權的脆弱以及它的機構的不健全,地方政權的膨脹以及它的割據形態,我們已否下了最大決心,蕩平政權的分割,從速建立現代化的強有力的政府,統一全國以應付此驚濤駭浪中的危局?天災頻降,不四年間已遭逢兩次大水患的襲擊,我們已否獲得新的科學方法實施救濟並謀防範於未然?且各個帝國主義者因為殖民地的搶奪,市場的爭取,大事狂漲軍備,盤馬彎弓,劍拔弩張,他們的矛盾衝突,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形勢,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隨時隨地都有其可能性,我們在國防上有無準備?準備在這群魔亂舞的當中,去掙扎,我們這垂危的生命!
這些我們清夜自思,真為之不寒而慄,我們除瞧到了大部分國民依然渾渾噩噩在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外,再瞧不出什麼!雖然有一部分戰鬥的革命志士,在那裡吶喊著復興中國革命,復興中華民族,咬緊牙關,埋頭苦幹,然而一般近視眼者則在冷嘲熱諷,幼稚病者則在誹謗攻訐,至於軫懷時艱,衡時論世之士,多少亦只在原則上探討,枝節上吹求其能一秉公道,正視聽,進而共研復興中國革命之實際路線,提供整個建設的具體方案,以共同救此危局而維中華民族之安全者,尚屬罕見。
因此我們不揣固陋,出版本刊,其重大使命,一方在糾正顛倒是非,混亂黑白的反動言論,一方在研討復興中華民族的實際方案,以期全國一致,共同努力,建立現代化的強有力的中樞政府,努力一切建設事業,以達到安內攘外,保障國家的統一與獨立完成第二期的中國革命。
本刊值茲“九一八”慘變四周年紀念而問世,更有其重大的意義與使命,同人等憂然於力量的單薄,謹以十萬分的赤誠,期望海內外明達之士,站在復興中華民族的觀點上,時賜教益,不勝幸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