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時尚放送》
廣東本土第一時尚品牌專賣美艷 歷屆主持人:林妍、金鈴、楊潔、吉婭、郭采欣、繆陳潔、
區志航、黃朝興、周東偉、劉建鋒、唐克勤。
產品名稱:廣東衛視《時尚放送》
質檢報告
走出自己的時尚之路
《時尚放送》自1994年11月第一個星期天推出起,就與中國的時尚圈、時裝界緊密聯繫而且也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時尚放送》是國內最早開辦的時尚類電視欄目,風格不同於傳統電視節目,《時尚放送》以多元化的角度報導最新最快的時尚生活資訊,這是國內開辦得最早和最具影響力的綜合時尚電視節目之一。《時尚放送》的收視率一直名列廣東電視節目的前茅,節目廣受好評,並連續四年獲CHIC“勝家日鋼”杯銀獎。尤其在1996年6月後,因著衛星電視覆蓋範圍的擴大,《時尚放送》在國內更具影響力,成了中國電視時尚節目的名牌。“令人印象深刻”、“總感意猶未盡”(觀眾評語)的《時尚放送》,是國內外優秀時尚、服飾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和倡導者。
作為當今中國為數不多的幾個名牌電視時尚節目,《時尚放送》罕見地一直保持著在廣東衛視收視率位於前三位。除此以外,《時尚放送》還為弘揚我國的服飾文化,尤其是推動廣東服飾文化的發展做了大量的努力。
只要走了出去,就會海闊天空,作為全國第一個時尚電視欄目,《時尚放送》見證了廣州時尚事業的發展之路,與廣州時尚業共同進步與發展。
社會評價
《時尚放送》這個在成本和資源耗費上算是小製作的欄目開播後一直保持同時段廣東電視台節目的高收視率,從不易為人們留意的角度彰顯著“廣州製造”的價值和意義。記得節目開播不久便吸引了國內眾多電視同行前來取經和尋求合作,當中就有湖南衛視。《時尚放送》節目還交換或賣給國內眾多省市級電視台,許多手法被國內同行效仿,被尊稱為中國電視時尚的“老大”。
《時尚放送》能在國內服裝界及時尚圈中享有盛譽,並不僅僅是這個欄目主創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功勞。從事時尚傳媒多年,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類似節目不會首先出現在北京、上海或國內其他地方?為什麼被一些人看做“文化沙漠”的廣東在眾多領域引領時尚?為什麼中國社會進入近代史,也就是文明程度越高的“廣州製造”(在一定意義上也就是“廣東製造”)對中國的影響越大?為什麼百日維新、辛亥革命、黃埔軍校、農民運動講習所、鄧小平南巡講話、江澤民三個代表思想、中國第一位飛機製造者(馮如)、第一個鐵道工程專家(詹天佑)、第一個超模大賽、中國原創流行音樂、中國現代舞和標準舞、中國第一個美發美容展、中國第一個華人髮型化妝設計大賽、中國第一批“十佳”服裝設計師中有三人(張肇達、劉洋、馬可)、中國迄今為止評出的七個服裝設計最高榮譽——金頂獎中有三個(張肇達、劉洋、房瑩)……從廣東萌發或從廣東提出,又或由廣東人製造?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就在於廣東獨特的區域文化或者說“嶺南文化”。有學者把其歸結為“敢為人先”、“務實進取”、“開放兼容”、“敬業奉獻”。
中國電視時尚節目
在《時尚放送》最初創辦的時候,即1994年,那時正是廣東經濟蓬勃發展的時期。當時廣州的觀眾也可以收看到香港的電視節目。這讓廣東衛視的節目收視率受到一定的影響。由於廣東電視台的周末綜藝節目很弱,於是台里決定推出一檔時尚節目在周末的時段播。當時廣東電視台也剛推行製片人制,廣東電視台準備推出10個製片人節目,剛從主持人做到製片人的區志航接手這個節目的時候,他說自己也沒有太多現成的計畫與想法,但是自己倒是很快就招募到一批人加入到這個節目中來,應該說這幫人馬為《時尚放送》的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採訪、其他
區志航說,這個節目不僅鍛鍊了一大批人的電視業務能力,而且在這些節目中,他們還大膽地摸索了當時國內少有的一套電視製作方法,比如鏡頭的拍攝手法就突破了傳統的機位拍攝,他們採用了多角度,甚至追逐拍攝等手段,這些手法都讓節目變得生動時尚起來。
《時尚放送》在節目包裝上也加了很多新意,比如利用了卡通人物去做點綴等。因為這類節目沒有先例可以學,完全是在摸索著前進,也正是這樣,《時尚放送》一步一步走向了成熟。
這是欣賞美的地方
說到這個節目的風格,節目組的人都一致認為這是區志航的個人思想與品位在影響著整個節目的風格。因為從一開始實行的就是製片人制度,區志航對節目有著自己的思想。大家都說區志航是個追求完美的人,非常重視每一個細節,至今仍在節目組做編導的張玉濤說,記得當時經常接到區志航半夜打來的電話,而且都是在追問工作的事情。而每一個節目從文案、拍攝到製作,區志航都會參與。區志航也說自己最大的苦惱就是,開始的時候很多人不能體會他的意思,在做節目的時候不能完全表達出他想要的東西,有時候甚至會讓同事誤會。反而能體會到自己當年的苦心了,大家也都在感嘆做電視節目的艱辛了。
作為電視節目,需要多個流程的完美配合,按當年的後期編輯阮愛華的話,如果內容好拍得不好節目會減分;如果拍好了剪輯不好節目也會減分;如果剪輯好了音樂沒配合好,節目當然也就好不到哪了,電視是綜合藝術,節目內容、拍攝、編輯、主持等多個項目都需要協調合作才能成功。所以在這十年中,儘管中途換了不少人,但這個節目的整體風格還是沒有非常大的變動,因為區志航一個人還堅守在這個節目中。區志航說,他們也曾嘗試過其他不同的方式,有一陣還做一些反映本地的很生活化的內容以及一些服務性的內容,但是效果都不如純觀賞性節目來得好,他認為是因為人們已經對節目有一種刻骨的認識了,所以最終決定節目還是堅持以觀賞性為主。
區志航說,記得採訪著名設計師鄧達智的時候,很多人問他為什麼將秀場上的衣服做得那么誇張而不實用,他說T台就是展示非常華美時裝的地方,那就是給人們用來欣賞時裝之美的地方。正是因為這話給區志航的啟發很大,一次就是綜合時尚包括汽車家居等各方面。但他認為時尚節目還是要帶給觀眾更多的時尚信息以及對美好事物的欣賞與嚮往。這是他給節目定位的基本思想。
金字招牌
十《時尚放送》為國內的時尚類電視節目探索出了一條製作的經驗之路。
當年曾和區志航經常去採訪的編導李穗豐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區志航的公關與推廣意識,每次到北京、上海對一些時尚活動進行採訪,區志航都會很認真地為不知道節目的時尚圈人士介紹自己的節目,然後再採訪專業人士,這讓他們的節目很快在圈裡就被業內人士注目。這樣《時尚放送》的知名度不斷擴大,也有了更多參與時尚活動的機會,甚至還到國外拍片。
與其他地方電視台的電視節目相比,《時尚放送》全是自己一手拍攝的原創作品,他們因此也積累了很多豐富的電視製作經驗,後來的湖南衛視等其他電視台都來廣州向他們取經。
《時尚放送》就是我的職業生命線 《時尚放送》的靈魂人物
區志航
廣東電視台《時尚放送》監製、節目主持人。
社會兼職:廣東廣播電視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廣東分會會員;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時裝評論委員會委員;廣東服裝設計師協會理事;廣州服裝設計師協會常務理事;國內多家媒體自由撰稿人、攝影師。
記者:是什麼因素讓《時尚放送》成為中國第一個時尚電視節目?
區志航: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一直有創新精神,創下了很多中國第一,廣東的時尚產業非常發達。最重要的是廣東人敢於在觀念上創新,廣東也還有很多制度上的創新,這讓我們有機會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同時我們一直在順應時代發展,所以我們能夠堅持到今天。
記者:作為中國第一個時尚電視欄目的創辦人,你認為自己是個時尚的人嗎?
區志航:作為《時尚放送》創辦人和執行監製,不管別人怎么看,我一直認為自己不是一個時尚人,我自己不太受潮流的影響,不追逐名牌,不勤換手機,十幾年一個髮型,1996年至今仍開那輛大紅的思域,基本上不上網,從未進過聊天室,也從未受出國熱的影響,除主持時尚活動或參加時尚Party外,夏天穿皮鞋、T恤、牛仔褲,冬天還是皮鞋、夾克、牛仔褲。但我認為時尚應該是你要有著一種很新銳的感覺。你做這樣的時尚節目必須要有自己的品位和眼光去定位你的內容,這樣也才能做出和包裝出時尚的東西出來。
區志航:不是,我一開始也不知道能做多久,最多以為半年就沒了,心態還算平和。我已擁有從前不曾也不敢想像的、尤其是精神層面的東西,但並不等於我不珍惜社會的認同和所得到的榮譽。我不清楚別人如何看待榮譽,我享受不刻意的得到。
記者:你從電視節目的製作主持到平面攝影等多個領域,你覺得是不是這個電視節目造就了你的成就?
區志航:自1994年創辦《時尚放送》起,我便與時尚圈結下不解之緣,寫作與攝影的愛好,讓我在做好電視的同時拍下無數照片,寫下數不清的報導與評論,在眾多時尚平面媒體和網路發表。我希望無論電視導播、節目主持、文章撰寫、照片攝影都做到“專業”,我認為一個人只要不是智商太低,只要找到最適合發展的領域,只要對所做的事業全情投入,總能有所成就。我享受電視、評論、攝影等多個領域的努力和創作被認同,也享受有著眾多人心血的《時尚放送》與我的多元發展形成的良性互動。作為一名廣東電視人,我為同時成為中國“最佳時裝評論”和“最佳時裝攝影”的第一人感到欣慰和驕傲,但我也認為,我所有的個人榮譽其實也是《時尚放送》這個節目所得到的榮譽和肯定。沒有這個節目,沒有同事的共同努力,也沒有今天的我。
區志航:時尚,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被世人接受和崇尚,幾乎所有與大眾生活有關的方面都與時尚親密接觸。作為一個中國時尚傳媒人,我有義務為推動中國時尚的進步盡心盡力,我真的把這當做使命。我們並不拒絕國外的時尚,但絕不應該因此而冷落中國的東西。我更願意以包容、欣賞和負責任而不是苛刻挑剔的眼光看待中國的時尚以及這些年的變化。是的,中國還落後,中國並不完美,我由衷希望我的用心和努力,我對休息和許多生活享受的放棄,能對中國時尚產業和社會的進步有點作用,對給了我許多機會和空間的廣東電視台有所貢獻。
性格與使命感讓我在時尚的大海中不斷地鍛鍊與搏擊著。懂得越多越感知識貧乏,只要我還在這個領域,我願意努力地耕耘下去。
我感覺《時尚放送》之所以能成功應該是因為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的結果。當年有這么一個環境和機會讓我們去操作這樣的節目。當然在這些因素裡面,人的因素是很重要的,幾個人在一起互相配合,就是很考驗人的。
我記得當時我們也不知道怎么做最好,但我們一直在進步在學習,看到有很多新的東西做出來了,自己也感覺特別開心,其實我當初要到珠江台自己都很猶豫,我是捨不得離開這個集體的,大家像兄弟一樣相處得很有感情,又有共同的愛好。實在是很難得。
一群人都在發燒
阮愛華(當年的編輯)現為廣東電視台《逍遙遊》節目監製。
我覺得做時尚節目的人一定要發燒,要有激情。對美的東西,對新的東西要敏感與有激情,區志航就是典型的發燒型人,他能每天只睡3個小時還有精神做事,還能不停地和你說話。
還有吳傑,都是快退休的人了還能去做時尚節目,就是因為愛好,就是因為喜歡,他們是太有激情了。你有激情去做節目就能感染到別人甚至觀眾。
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發騷”,那就是你要愛美,從看美女到拍美女,從拍時裝到買時裝,我們都從這個節目中得到了很多經驗,也提高了我們的審美能力。
我是當年第一批的編導,對這個節目的感情很深。
我記得當時我們第一期節目是在去北京的飛機上抓拍來的。當時飛機上剛好坐著歌星韋唯,區志航就主動到頭等機艙去和她攀談,推薦她上我們的節目,結果她很高興地接受了,下了飛機就帶我們去她家採訪,我們因此做出了一個漂亮的專題。這讓我們的第一期節目就很生動,起點很高。
那時候其他的節目在包裝方面都很樸素,但我們已經注意到了,所以力求自己的節目在包裝上要很時尚、前衛。當然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但是現在看來,我們還是做得很好的。
真是一個典型案例
廣州時尚產業之發達是任何其他城市不能比的。在時尚產業中,時尚媒體也隨著時尚產業的發展而發展,從少到多,逐漸壯大。時尚媒體有著不穩定發展的青春期煩惱,當然也有著成長的歡樂。
當年《時尚放送》節目組的同仁們靠著幾台機器,自己摸索如何製作電視時尚節目的經驗,都充滿了對當年工作激情的懷念與感嘆。他們也一致強調這個節目的起點非常高,至今仍然主導《時尚放送》的節目方向和內容的區志航更是強調:這個節目造就了他所有的榮譽。他說凡是給他個人的褒獎實際上也是對整個節目製作組的褒獎。
《時尚放送》參與和協辦了廣東首屆模特大賽;第一與第二屆中國服裝設計師生作品大賽;華夏霓裳2000大型中華服飾文化展演,以及部分全國性模特大賽廣東賽區的活動和眾多服裝品牌的推廣。《時尚放送》非常“長命”地堅持了10年的歷史,活到今天還一直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時尚放送》不僅在廣州影響力甚大,擁有一批忠實觀眾,在業界也是有口皆碑。不少地方電視台曾到《時尚放送》節目組取經,他們更是經常性地被邀請到各地採訪。
十年風雨兼程,《時尚放送》始終在對自己節目的更新與變化中成長,也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更加成熟與強大。《時尚放送》也因此成為中國時尚類電視節目的一個典型案例而廣為同行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