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時代大決戰——貴州畢節扶貧紀實
- 作品別名:時代大決戰——貴州畢節精準扶貧紀實
- 作者:何建明
- 文學體裁:報告文學
- 字數:277千字(2020年版)
- 首版時間:2018年3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時代大決戰——貴州畢節扶貧紀實》全景展現了有責任感的中國企業積極回響黨中央號召,結對幫扶貴州省畢節市,並累計投入超過百億元資金和大量人力,通過各種精準扶貧措施助力畢節全市打贏整體脫貧攻堅戰的生動實踐。
作品目錄
序章 幸福不能裝 第一章 衝鋒號響起時 第二章 出征烏蒙山 第三章 決戰時刻 | 第四章 精準的功夫 第五章 沙場鑄鐵軍 後記 那些想不到的事…… |
作品鑑賞
在該作品中,何建明採用了第一人稱參與式敘事方式。作者以第一人稱“我”這一身份出現在作品的敘述之中,“我”不再是一個客觀的、毫無感情的旁觀者,而是故事的見證者和講述者,甚至是作品中的某些情節、內容的直接參與者。例如,在該作品第一章第五小節“你可知中國真實的貧困”的開篇,寫道:“到大方縣採訪前,我很慚愧於自己孤陋寡聞,沒聽說過這個名叫‘大方’的縣城。”作者將有關採訪的敘述性文字直接寫在了作品中。在該作品中經常能看到這類的敘述,比如還有“在我的採訪中”“我到大方採訪的第三天”“在大方採訪的日子裡”“在貴州畢節扶貧前線採訪的每一天”“我在烏蒙山區發現了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等等敘述,作者直接敘述採訪的經過,或是以此告訴讀者接下來要敘述的內容是採訪得來的。所以在其作品中讀者不僅能明顯地聽到作者的敘述的聲音,還能看到作者採訪的身影,從而產生出一種特殊的有意味的效果。這在何建明其它報告文學作品中是很少見到的敘事特點。
何建明善於描繪畫面,恰到好處地把素材中的精彩畫面用鏡頭呈現出來。何建明在談自己的創作時,承認其創作時採用了電影鏡頭式的表現手法,甚至在創作之初,就已經在為作品將來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做準備。該作品的“影像化”表達尤其體現在對畫面的剪輯、拼接方面,這種藝術手法正是電影中經常使用的“蒙太奇”手法。在該作品中,作者多次運用了“蒙太奇”手法,把扶貧前的畫面與扶貧中、扶貧後的畫面穿插、交織在一起,產生了強烈的對比、衝突效果。
在敘事性文學作品中,節奏是重要的敘事策略之一。報告文學作品的敘事節奏主要體現在敘事速度和敘述力度兩個方面。在該作品中,作者把敘事節奏把控得恰到好處,整部作品節奏感強烈。作者在該作品中以時間為經度,串聯起每一個時間段的扶貧任務和扶貧故事。作者通過對敘述速度和敘述力度的把控,使得情節與情節之間,故事與故事之間既環環相扣,緊密相連,又呈現出“輕”“重”“緩”“急”的區別。把扶貧“大決戰”的緊迫感用“進行曲”式的節奏生動地表現了出來。時間催促著扶貧隊員不分晝夜地戰鬥,作品的敘事節奏同樣揪著讀者的心,因此,越讀到後面越激動人心。
作品影響
該作品出版後,新華網、中國經濟網、中國作家網、《中華讀書報》等均作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