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的乏味

時事的乏味

時事的乏味》一文是由山東青州籍詩人、作者王懿宣創作的一篇諷刺類小說類文本。該文章通過在甲午中日戰爭時期“我”的所見所聞,體現了“我”對晚清社會的鬱悶和無奈,表現了作者對晚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當時國人的懦弱性情的強烈批判和控訴,鞭笞和諷刺了晚清政府所統治下的社會黑暗現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時事的乏味
  • 作者:王懿宣
  • 創作年代:當代
  • 創作時間:2015年
  • 文學體裁:微型小說
作品內容,故事背景,作品賞析,

作品內容

甲午年肇秋月末(清光緒二十年)的一日,天灰濛濛的,似個遮了紗的少女。中國的天氣,自打進了十九世紀,日日幾乎如此,沒多少晴日過。吃罷早飯,我正拿著報紙看,近日的時事使我不免煩悶,不過在如今的時日,莫說看報了,甚是出門,都是令人覺得鬱悶的。於是,我便想要尋個處所,無論是哪,能使我心情暢快些便可。茶樓或是酒館,倒是個好去處,但“莫談國事”畢竟也是壓抑的人難受。可除去這兩處,便就是賭館或是些人聲嘈雜類的地方,再就是不準我這種膚色進入的租界了,想到這,心中不免更加鬱悶。於是,只好拿起報紙繼續讀時事。還未落到報上的目光突然靈光一閃——戲院!對,就是戲院!
剛一出門,真是好運氣,便搭上了個黃包車。不消十分鐘,便到了戲院門口,我付了他兩文錢,邁下車來,徑直朝售票處走去。我看了今天的戲牌——《空城計》,我尋思著:這倒同當下中國很合得來。買了票,進了門,找到位置坐定,我估著這全場有三四十個位子,但卻幾乎都已坐滿,竟有這么多人來看戲,我不免覺得稀奇。不長,戲台上便唱了起來,什麼“兵扎祁山地,要擒司馬懿”,“手捧地理圖,報與丞相知。來此已是。門上哪位在?”等類的戲文。我閉眼正聽得“仲達領兵前來,眾兵將驚嗟言遁”時,我不免想到今早看到的一則時事,怕是洋軍來犯時,我們當今朝廷上的聖上與此無別吧?我暗自一笑,卻又不免覺得鬱悶。然而,仲達的魏軍未來,卻來了洋人。只見幾個身著租界警察的洋人,不知是哪國人,但必然不是中國人,先莫說那些人的高鼻樑和金髮,單是從那人中的眼神中便能覺察出一種“殺氣”,這種“殺氣”,斷是中國人沒有的,也是絕不敢有的。他們一進門便嚷著要趕,要搜查,閒雜人等一律迴避等諸如此類的話。於是,我只好“聽話”的隨著“聽話”的人群向外走。突然,只見一個身著長衫的三十餘歲的男子,不偏不巧的正當撞在一個洋人身上,而回敬給他的便就是一腳,他即刻立起身來,撣了撣身上的土,緊了緊拳頭,便悻悻地走了。我心中不知為何抽搐了一下。很快我便隨著人群走到門口,我剛邁了半步出去,忽然聽得戲台上唱道:“這無聲的中國,這緘默的中國。”我詫異地轉過頭去,但戲台上卻空空如也,只有洋人們在四處翻找著什麼……
第二日,我吃罷早飯,再次拿著今日的報紙讀著時事,只見報上第四版有這樣一則時事要聞:祥華戲院因涉嫌反政府之嫌疑,已於昨日查封畢業。我尋思道:這如今,看戲也看不得了,只在家讀些“無所謂”的時事罷!

故事背景

該篇文章是以中日甲午戰爭時期作為背景的。中日甲午戰爭為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乾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西方國家稱第一次中日戰爭/Sino-Japanese War)。
甲午戰爭以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的爆發為開端,至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字結束。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得以躋身列強

作品賞析

該篇文章作者通過寄身於故事中的“我”,對晚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當時國人的懦弱性情進行了強烈批判和控訴,鞭笞和諷刺了晚清政府所統治下的社會黑暗現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