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人口民族,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氣候,水文,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水利資源,土地資源,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郵電,社會,民生,教育,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環境治理,旅遊,歷史文化,民族風情,概況,“尼查瑪”婚習俗,搶婚習俗,配婚習俗,服務婚習俗,交換婚習俗,轉房習俗,逃婚習俗,名優產品,
歷史沿革
昭覺城,
彝語意為山鷹的壩子。
昭覺歷史悠久,
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西漢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
司馬相如通邛苲,現轄區域屬邛都;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後分屬越嶲郡邛都、卑水縣,隋唐屬越嶲縣,唐屬
南詔、
大理國建昌府。
元明置北社(碧舍)縣,東部地屬中州(縣),清屬西昌縣。
宣統二年(1910年),昭覺正式設縣。
民國時期昭覺屬四川省,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屬
西康省。
1951年4月22日,成立昭覺縣彝族自治區,屬西康省西昌區專員公署。
1952年4月30日,
中央人民政府同意西康省將西昌專區一部分地區劃設為
涼山彝族自治區;
1952年10月7日,成立涼山彝族自治區,正式劃屬。1955年10月1日,撤銷西康省,昭覺歸屬四川省。
行政區劃
2000年,昭覺縣轄1個鎮、46個鄉。
人口民族
至2016年底,全縣年末戶籍人口32.03萬人,增長2.3%。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為31.48萬人,下降2.30%,占總人口的98.2%;彝族人口為31.46萬人,增長2.30%,占總人口的98.18%。全年出生人口7854人,死亡人口610人,男性出生人口4120人,女性出生人口3734人。本年度遷入752人,遷出1392人。男性人口163767人,女性人口156510人。60歲以上人口為29399人,占總人口的9.1%。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昭覺縣位於四川省
涼山州中部偏東,北端
普雄火車站,南臨
布拖縣,東接
美姑縣,西連州府西昌。是涼山東部的交通樞紐和重要物資集散地。全縣幅員面積2698.2平方公里,昭覺縣位於四川西南部,北緯27°45′—28°21′,東經102°22′—103°19′之間。地處大涼山腹心地帶,西距州府西昌100公里。東鄰美姑、
雷波縣,南連金陽、布拖、
普格縣,西接西昌市、
喜德縣,北靠
越西縣。縣境東西長95.28公里,南北寬66.15公里,面積2699平方公里。
地形
昭覺縣境內地形西高東低,有低山、低中山、中山、山間盆地、階地、河漫灘地、洪積扇等地形。以山原為主,約占總面積的89%左右,最高海拔3873米,最低海拔520米,平均海拔2170米。
氣候
昭覺縣地處低緯度高海拔的中山和山原,氣候具有
高原氣候特點:冬季乾寒而漫長,夏季暖和濕潤。按四川氣候分區,屬川西高原
雅礱江溫帶氣候區。
昭覺多年平均氣溫10.9℃,最暖年平均氣溫11.6℃,最冷年平均氣溫10.1℃,冷暖年溫差1.5℃。境內最低點520米,最高點3878米,相對高差3358米,立體地貌導致產生了
立體氣候,高低點年均氣溫相關18℃左左。
水文
昭覺縣境內河流屬
長江上游
金沙江水系,境內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的河流共有11條。
資源
生物資源
野生植物種類繁多,至2010年底,已查明的藥用植物有65個科、132個品種,野生藥蘊藏量1875727公斤。
主要植被資源有喬木雲南松、
冷杉等9個品種,主要經濟林木有蘋果、花椒、
核桃、杜仲等7個品種;野生藥材有黨參、五位子、龍膽、半夏等66科、133個品種,野生藥蘊藏量187萬公斤;野生動物有小熊貓、獼猴、水獺、野豬等30餘種。
礦產資源
昭覺縣屬四川省西南部高原山區,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礦石種類有:銅、鐵、鉛、鋅、銀、銅、煤。非金屬礦產有:石灰石、石膏、
水晶石、
瑪瑙、地熱水、河道砂石、粘土
頁岩等,其中銅礦資源在全省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有銅、鐵、石灰石等。
至2010年底,昭覺縣已探明的和發現露頭銅礦點42處,銅金屬儲量達100餘萬噸,露天銅礦點42處,銅金屬儲量達105萬噸。鐵礦5處,探明的瓦卡木鐵礦,保有鐵金屬儲量103萬噸,鐵礦石品位48—50%以上,大型赤鐵礦床,有鐵金屬量1000餘萬噸待探明,石灰石儲量8045萬噸,地熱水資源5處,流量每日5000餘立方米。
森林資源
至2010年底,昭覺縣有
林業用地139196公頃,占幅員面積的51.6%,其中有林地42529.9公頃,占林業用地的30.55%,灌木林地30971.3公頃,占林業用地的22.25%,未成林造林3285.7公頃,占林業用地的2.36%,苗圃6公頃,宜林荒山和灌叢62403.1公頃,占林業用地的44.84%,森林覆蓋率27.25%。森林活立木總蓄積1799281立方米,其中林區蓄積量為1723339立方米,四旁樹蓄積66605立方米,散生木蓄積為9337立方米。
水利資源
昭覺縣境內水能理論蘊藏量達63.35萬千瓦,可供開發20.64萬千瓦。已建成 水電站16處/30台,裝機容量達14880千瓦,年徑流總量,水資源總量為26.65億立方米。全縣水蓄、引、提總量僅為3243萬立方米,只占水資源總量的1.2%。電力蘊藏量64.4萬千瓦,可開發量為20.4萬千瓦,僅開發14845千瓦,占可開發總量的7.3%。
土地資源
至2010年底,昭覺縣有耕地60萬畝,林地100萬畝,草山草坡209萬畝。
經濟
綜述
2016年全縣GDP完成27.48億元,增速達到7.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10.21億元,增速達到4.1%,對GDP的貢獻率是20.2%,拉動經濟成長1.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7.78億元,增速達到10.0%,對GDP的貢獻率是35.8%,拉動經濟成長2.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9.49億元,增速達到10.5%,對GDP的貢獻率是44.0%,拉動經濟成長3.5個百分點。三次產業比重由2015年的39.0:28.1:32.9調整為37.2:28.3:34.5。人均GPD為10667元。
全年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13.98億元,增長6.2%。其中,一產業增加值4.95億元,增長4.2%;二產業增加值5.67億元,增長8.4%;三產業增加值3.36億元,增長5.5%。非公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0.9%,比上年下降1.3個百分點。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714元,增長7.57%,人均消費支出1649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7元,增長10.66%。
第一產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5416.4萬元,增長4.32%。
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88765畝,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重為49.8%;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0.6萬噸,增長2.91%。。
全年出欄肉豬24.31萬頭;肉用羊出欄26.73萬隻;肉用牛出欄1.95萬頭;全年肉類總產量達2.24萬噸,增長0.28%,其中豬肉產量1.48萬噸;羊肉產量0.52萬噸;牛肉產量0.19萬噸。
2016年末累計農田有效灌溉面積保持在3810公頃;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1.12萬噸;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5.24萬千瓦。
第二產業
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3.68億元,增長5.1%。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0個,與上年持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0%,銷售產值增長3.1%。
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中,銅金屬產量0.21萬噸,增長0.12%;水泥產量54.2萬噸,增長31.3%;發電量8.722億千瓦小時,增長28.66%。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21億元,下降11.67%;盈虧相抵後的利潤總額為860萬元;利稅總額為18832萬元;流動資產年平均餘額5.7億元,固定資產淨值年均餘額6.2億元;產銷率100%.
建築業穩步增長。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4.10億元,增長14.9%。
第三產業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579萬元,比上年增長11.6%。其中:批發業88.3萬元,零售業46762.6萬元,住宿業5410.3萬元,餐飲業21497.8萬元。
2016年末全縣施工項目74個,比上年增加30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30.38億元,比上年增長24.5%。
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完成1.70億元,增長17.24%。公共財政支出23.33億元,增長16.1%。
2016年末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0.53億元,增長12.1%;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7.35億元,增長39.4%。
交通郵電
昭覺縣境內公路有40餘條,總里程688.7公里。其中省級公路有3條,204公里(包括美雷路13公里在內),縣級公路3條,112公里,鄉級公路32條,296.2公里,專用公路9條,76.5公里 。
規劃中的
西昭高速公路將從這裡經過,待建成後將極大地改善當地對外交通。
年末全縣公路客運周轉量9304萬人公里,貨運周轉量10255萬噸公里。
全縣郵電主營業務收入7162.22萬元,增長10.0%。
社會
民生
2008年昭覺縣實施“八大民生工程”,全年財政投入民生工程資金達到2.8億元。其中,就業促進工程投入178.5萬元,城鎮新增就業22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大力實施“陽光工程”和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47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24億元。扶貧解困工程投入2397.3萬元,解決3800名絕對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改善10000名低收入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
百姓安居工程投入2324萬元,完成4511戶“三房”改造,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工作正式啟動。積極支持地震災區建設,全縣共捐款94.75萬元。
教育
2012年 ,昭覺縣有各類學校241所,其中,教師進修校1所,完全中學2所,
職業高級中學1所,農村初級中學7所,幼稚園3所,村完小以上國小62所,教學點165個。普通高中在校生2512人,國中在校生6854人,國小在校生34344人,學前教育學生8446人。有教師2204人,其中,義務教育階段教師2048人,高中階段教師93人,學前教育教職工63人。國小階段入學率為99.21%,輟學率為0.06%,鞏固率為99.94%;國中階段入學率為95.03%,輟學率為2.92%,鞏固率為97.08%;殘疾兒童入學率為65.58%,15周歲初等教育完成率為98.45%,17周歲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為85.64%。全縣青壯年非文盲率99.4%,有寄宿制學校51所,寄宿制學生17871人,其中,國小8691人,國中6790人,高中2390人。
至2016年末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75所,在校學生數50409人,比上年增加3036人。
文化體育
2016年末擁有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量2.6萬冊,劇場、影劇院1個,體育場館1個。
醫療衛生
2008年昭覺縣醫療衛生工程投入1376.9萬元,建設鄉鎮衛生院4個。
2016年末全縣有衛生機構65個,醫療衛生機構病床位975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88人,其中執業醫師206人。
環境治理
2008年昭覺縣環境治理工程投入4227萬元,完成退耕還林、天保工程造林任務;解決1.02萬人和3.84萬頭牲畜的安全飲水問題;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14.93平方公里。
旅遊
位於昭覺縣竹核鄉大溫泉村,距縣城14公里,溫泉泉眼水溫達50攝氏度,礦化度為0.2-0.21克/升,酸鹼度(PH值)為8.4,水化學特徵為亞碳酸鈉鈣型,流量19.9立升/秒。本縣利用溫泉水修建了四季皆宜的游泳池一個(1000平方米),6家集淋浴、餐飲、娛樂、休閒等為一體的中小型溫泉山莊。該溫泉不僅能為旅遊者洗去一路的塵土和疲勞,而且能嘗到獨具彝家風味的飲食和可口、鮮美的烤羅非魚及酸菜羅非魚湯。
該墓群位於昭覺縣
四開鄉好谷木撮乃姐,是在1987年7月四川省文物普查時昭覺縣文物工作者發現的。莫葬共有56座,均分布在木撮乃姐的兩山丘東側斜坡上,總面積均5萬平方米。部分墓葬殘存。莫葬群東貼三灣河,南靠莫子山,兩旁深溝,西南方為洛蘇乃姐山,北距三彎河橋約800米。莫葬均用薄石板嵌成,頂無蓋石,且已全部露出地面。墓葬形制有長方形、梯形、長條形三種。墓向以座南向北和座東向西為主。其中M53一座長2.8米,寬0.9米,M37長0.45米,寬0.2.其餘墓均約長1.5米至1.24米,寬0.6米到1米左右。
松濤森林公園
位於四川
涼山州東西河飛播林區,距西昌18公里,占地面積900餘畝,公園海拔1800米,氣候宜人,屬亞熱帶高原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平均15℃;公園交通方便,合(川)木(里)路從旁經過;園內水、電、通訊供給齊全,空氣清晰,景色誘人,為度假、療養、旅遊避暑的好去處。
歷史文化
彝族居於昭覺縣歷史悠久,早在東漢後期就有先民在此居住。昭覺地處大涼山腹心地帶,地理位置重要,是四川通往雲南古驛道的必經之區,東漢時即被視為“衝要”之地。
縣境內有不少古遺址和古岩畫,如附城、竹核、四開、俄爾覺等區有春秋戰國時期石板墓和漢代磚室墓;好谷鄉有東漢石表;位於昭覺縣城西南部
碗廠鄉境內的
博什瓦黑岩畫,為唐代南詔和宋朝大理時期所營造的大型密宗摩崖造像;昭覺縣城西南部的
大壩鄉科且村,還有建於明朝末年清朝初期的昭覺科且土司衙門遺址。
歷史上,昭覺曾是涼山州的古州府所在地。昭覺極富文化底蘊。世代居住的昭覺人們,勤勞智慧,熱情豪爽,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這裡是中國彝族文學文化的發祥地,史詩《勒俄特依》氣勢磅礴、語言鏗鏘,《瑪木特依》委婉動人,《阿莫尼惹》淒楚哀怨,說唱“克哲”、“爾比爾吉”琅琅上口,漆繪獨富民族特色,
“會唱歌”的口弦、月琴廣為流行。
文物
昭覺縣又是一個文物大縣,擁有博什瓦黑古崖畫、好谷軍屯遺址、
漢代石表等眾多受重點保護的文物。境內地下地面文物豐富多彩,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戰國至西漢的石板墓群、大石墓群、東漢崖墓群、磚石墓群、瓮棺墓群、火葬墓群。還有漢代城址,30處冶煉銅礦址,蜀漢軍屯遺址,舉世聞名的好谷東漢石表、唐宋南詔時期的博什瓦黑岩畫、明清利利茲莫衙門遺址等分布。
民族風情
概況
涼山彝族自稱“
諾蘇”。解放以後,根據廣大彝族人民的意願,以鼎彝之彝作為統一的族稱。彝族民間普遍傳說,涼山彝族的直系祖先,為距今約兩千年前的古侯、曲涅兩個原始部落,居住在茲茲蒲武(今雲南昭通一帶)。據史籍記載和彝族民間傳說,至遲在兩千多年前,彝族的祖先就居住在滇池地區、哀牢山區、安寧河流域和金沙江兩岸,其後逐步發展到滇東北、滇南、黔西北等地,同漢族等各民族人民一起,共同開發了西南邊疆。涼山是我國南方絲綢之路的要隘,早在公元前4世紀,四川的絲綢就通過這裡遠銷西亞、亞洲和歐洲,成為重要的國際商道。
2011年5月5日,時隔7年之後,中國·昭覺第二屆彝族服飾文化節隆重開幕。當晚20時,由“古歌·阿普篤慕”、“雲錦·灑拉地坡”、“七彩·達伙扎妮”、“神鷹·茲瑪格尼”等四部分組成的大型文藝表演《大美彝風·七彩霓裳》精彩上演。
“尼查瑪”婚習俗
“尼查瑪”婚是以母係為主招夫而男不過門,僅到女家偶居為特點的一種古老婚俗遺風,過去僅存於雲南永勝縣的彝族支系他魯人中。解放前,他魯支彝族社會雖早已進入了封建地主經濟的發展階段,但其婚俗中的原始形態卻非常突出。他魯人婚姻有正式和非正式兩種。
非正式婚姻關係即為“尼查瑪”。
搶婚習俗
在彝族社會中,
搶婚這種婚俗尚留有古代掠奪婚姻的遺蹟。過去涼山彝區這一婚姻形式有兩種情形。一為強行搶婚。同一等級可以通婚的男女由認識而相愛,進而有了完婚的要求,但因經濟狀況、社會性地位的某些差異等原因而被拒絕,以致不能不採取非和平手段來達到結婚的目的。
配婚習俗
這種婚俗是涼山奴隸制社會中特有的一種婚姻形式。一般呷西、阿加成年以後,主子為了穩定他們的情緒或獲得娃子就要為之配婚,彝語稱之為“鄂錯”,即配成雙之意,配婚之權力由主子操縱。如未婚的男性阿加,一般由主子配與自己所屬的女呷西或所屬的阿加女兒為婚。未婚的阿加女兒由主子配婚,但也可由其父母在徵得主子的同意後嫁與其他阿加,但其身價銀子應全部歸於主子。此外,阿加在向主子贖取自己婚權後也可自婚。阿加與呷西之間不存在等級間的婚姻限制,但依然有血緣的界限。
服務婚習俗
這種婚姻俗是彝族男子在幼年時即至女家,替其服勞役,時間大約二年至十年不等,在此期間,男女同食同寢,同勞動,共嬉玩。如兩方感情相投,然後由女家擇定吉日,通知男方準備婚禮。屆時女家預備牛羊布花氈若干物件,男家兄弟騎馬、擔酒、背豬至女家將一對青年夫婦迎回。在男家住三日之後,新娘即返回娘家,居住半年或一年,叫做“承孕期”,至女子懷孕後,始返回夫家。
交換婚習俗
這種婚俗是兩男子彼此交換其姐妹為妻;或妻妾相應更易;或兩家互換女兒為媳。換婚時,雙方須宴請賓客,並舉行跳神及跳舞等活動,女家還需備牛羊若干,隨女歸男家,名曰“陪嫁”。婚日男女須披花衣,車馬一至,即互抱而跳,名曰:“成禮”。此時若一方舉止稍不親熱,另一發現即認為無意,當即撤銷婚儀,嚴重的還會就此釀成冤家戰禍。
轉房習俗
這是過去彝族社會中的一個重要的婚姻慣制,但各地彝區實行情況又不盡相同。涼山彝族謂之為“喜瑪石”,凡有生育能力的婦女無子女或子女未成年者,在丈夫死亡後嫁與丈夫的兄弟或遠親。
逃婚習俗
雲貴許多彝區在過去都存有逃婚的形式。青年男女情投意合,私訂終身,若遭家庭或家支的阻撓,或因某一方由父母包辦訂有婚約,他們便會為著終身幸福而暗地約定時間地點,共同出逃。待有兒女,再設法請人向雙方的父母告罪請求如得到允許,便可回到故鄉,否則只好永遠流浪他鄉。逃婚相當危險,如被女方父母捉到,唯有死路一條。所以往往有逃婚不成的青年殉情。
名優產品
昭覺縣主要名優產品有:彝族木製餐具、酒具、茶具和民族民間工藝品四大類,150餘個品種,產品在保持彝族民間傳統的基礎上,採用杜鵑優質木材製作胎坯,用銀珠、石磺等天然礦物為繪畫原料,用先進的土漆(國漆)制漆新工藝、新技術作表面裝飾,具有無毒、無異味、耐酸鹼、耐高溫、不變形、不破裂等優點,經久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