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蘇馬鈴薯

昭蘇馬鈴薯

昭蘇馬鈴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昭蘇馬鈴薯薯塊呈扁圓或橢圓形,外觀皮薄,表皮略顯粗糙、無損傷,大而整齊,單個個體重量可達500~1000克,黃皮黃肉,切開後5分鐘後切面有澱粉析出,多用於加工澱粉製品。

2016年8月,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昭蘇馬鈴薯”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昭蘇馬鈴薯
  • 產地名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
  • 品質特點:扁圓或橢圓形,皮薄,黃皮黃肉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435號
  • 批准日期:2016年8月16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特徵,內在品質指標,產地環境,氣候情況,水文情況,土壤地貌,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特徵

昭蘇馬鈴薯薯塊外觀呈扁圓或橢圓形,皮薄,表皮略顯粗糙、無損傷,大而整齊,單個個體重量可達500~1000克,黃皮黃肉,同比菜蔬芽眼較深,切開後5分鐘後切面有澱粉析出。

內在品質指標

昭蘇馬鈴薯多用於加工澱粉製品,含乾物質26~30%,澱粉15~20克/100克,60~100毫克/千克,蛋白質1.3~1.8克/100克,維生素C50~78毫克/100克,還原糖0.15~0.2克/100克。

產地環境

氣候情況

昭蘇縣屬大陸性溫帶山區半乾旱半濕潤冷涼氣候類型,馬鈴薯種植區域具有“冬長無夏、春秋相連”的小氣候特點,基本無病蟲害發生。年平均溫度3.2℃,最高溫度33.5℃,最低溫度-32℃,≥5℃的積溫1981.8℃,≥10℃的積溫1328.1℃。全年無霜期平均110天左右。昭蘇縣獨特的氣候,為昭蘇馬鈴薯生長發育提供了良好的健康發育條件,造就了昭蘇馬鈴薯良好的品質。

水文情況

昭蘇地勢高寒,水資源豐富,23條主要河流源於南北山區。河流主要以高山冰雪融水為補給來源,水源大而穩定,水質良好,礦化度0.22克/升,適宜昭蘇馬鈴薯的種植生長。

土壤地貌

昭蘇縣四周高山環抱,形成一個較為獨特的南、西、北三面高,東部略低的盆地。昭蘇土質良好,其土壤屬優質黑鈣土和暗栗鈣土,腐殖質較厚,有機質含量較高,土壤比阻小,可耕性好,土壤肥沃,適宜種植昭蘇馬鈴薯,無需添加任何化肥就能種植。

歷史淵源

20世紀60年代,新疆兵團七十六團種植馬鈴薯達到1萬多畝,昭蘇土豆的名氣已被世人所知。
2003年,新疆兵團七十六團從甘肅定西引進11個馬鈴薯品種。

生產情況

2004年,新疆兵團七十六團生產了1萬多噸昭蘇馬鈴薯。
2007年,新疆兵團七十六團種植馬鈴薯達到2萬多畝,單產3噸/畝。
2015年,昭蘇馬鈴薯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內,昭蘇馬鈴薯總產量12.5萬噸。

產品榮譽

2016年8月16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昭蘇馬鈴薯”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21年9月13日,被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納入2021年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並核發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證書。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昭蘇馬鈴薯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為昭蘇縣,涉及昭蘇鎮喀夏加爾鎮洪納海鄉阿克達拉鄉烏尊布拉克鄉薩爾闊布鄉喀拉蘇鄉、察汗烏蘇蒙古民族鄉、夏特柯爾克孜民族鄉、胡松圖哈爾遜蒙古民族鄉及昭蘇種馬場、昭蘇馬場共12個鄉鎮(場)73個行政村。地理坐標位於東經82°35′~82°50′,北緯43°14′~43°38′之間。昭蘇馬鈴薯保護面積33.33平方千米。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6-02-1934。
質量安全要求
昭蘇馬鈴薯產品品質符合《綠色食品薯芋類蔬菜》(NY/T1049-2015)的要求。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昭蘇馬鈴薯種植產地環境條件應符合《 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NY/T391-2013)的規定,選土層深厚,肥力中上等,土質疏鬆,黑鈣土或暗栗鈣土。
土壤環境質量達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規定的Ⅱ類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灌溉水質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規定的蔬菜作物灌溉水質標準。
環境空氣品質達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規定的二級空氣環境質量標準。
2、品種選擇:選用良種是獲得馬鈴薯高產的重要物質基礎,在栽培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優良品種較一般品種可增產30%~50%。選用高產、高澱粉的青薯2號、隴薯3號和隴薯8號等新品種;種薯應選用二級以上脫毒種薯。
3、栽培季節:根據馬鈴薯對季節的要求和昭蘇縣的氣候條件,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播種為宜。
4、輪作倒茬:馬鈴薯是忌連作的作物,合理的輪作倒茬可以均衡地利用土壤養分,有效改善土壤理化特性,調整土壤肥力,防治和減輕病蟲危害,同時馬鈴薯是中耕作物,經多次中耕,雜草變少,土壤疏鬆肥沃,所以它又是多種作物良好的前茬。
5、栽培技術:
(1)、整地施肥:最好在秋天進行,深翻25~30厘米,這樣可使土壤疏鬆,透氣性好,並可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為馬鈴薯的根系充分發育和薯塊膨大創造良好條件,同時深翻還可以減輕甚至消滅土壤傳播的病蟲雜草危害。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底肥為主,追肥為輔。施足基肥有利於馬鈴薯根系充分發育和不斷提供植株生長發育所需的養分。
(2)、栽培密度:播種密度5000~5500株/畝,畝保苗4500~5000株,播種深度10~12厘米,壟高15~18厘米。
(3)、查苗補苗:馬鈴薯出苗後,應及時進行查田補苗及除草。追肥視不同情況酌情進行,缺肥的地塊一般在現蕾初期,結合開溝培土,每畝追施尿素2千克,硫酸鉀5千克。馬鈴薯開花前進行一次灌溉。
(4)、中耕培土:中耕培土的時間,次數和方法要根據各單位實際情況決定,一般出齊苗後就應該及時中耕除草。第二次中耕應在苗高10厘米左右進行,這時幼苗矮小,淺耕即可鬆土滅草。現蕾期進行第三次中耕培土,在植株分壟前進行第四次中耕兼高培土。
(5)、病蟲害防治:常用農藥:百菌清、代森錳鋅等。早疫病發生時噴灑百菌清,晚疫病防治現蕾期噴灑80%代森錳鋅,畝施80克。禁止使用高毒、劇毒農藥,嚴格控制施藥次數和施藥量,遵守安全間隔期的規定。
6、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的規定:當枯株達到生理成熟期即可及時收穫,生理成熟的標準是:大部莖葉由綠轉黃達到枯萎,塊莖易與枯株脫離而停止膨大,早熟和中熟品種在正常年份,一般可以達到生理成熟,只有晚熟品種直到霜期莖葉仍然保持綠色,故可在莖葉被霜打後收穫。馬鈴薯入窖後的主要管理工作,就是通過調節和控制窖內的溫度和濕度,通風換氣,合理倒窖,防止貯藏期間的病害,使出窖損耗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專用標誌使用

本規定地域範圍內的昭蘇馬鈴薯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昭蘇縣農業技術推廣站提出申請,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昭蘇馬鈴薯
昭蘇馬鈴薯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