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昭山古寺
- 地理位置:湖南湘潭市
- 開放時間:全天
- 原名:昭陽寺
古寺簡介,文物保護,始建於唐,民間傳說,建設規劃,旅遊意義,地圖信息,
古寺簡介
昭山古寺,原名昭陽殿。
戰國時期,吳國攻破楚國,楚昭王曾落難而四處流少盼旋槓浪。在昭山的湘江之中,他拾到一個“萍實”,孔子認為是吉祥之兆,後楚昭王果然復國。此典故源自《孔子家語》,後人都認為昭山是塊吉祥寶地,之後,上昭山拜祭之風漸盛。
玄帝鎮守昭山玄帝原名昭陽,楚國令尹,戰功卓著。秦滅六國後,楚人為其立祠,供為楚地英雄,昭陽也被供奉為昭山神聖,在唐初為其建寺,宋時改寺為昭陽殿,明清時叫昭山觀,尊昭陽為玄帝,稱其為南嶽聖帝之兄,其塑像毀於文革時期。
文物保護
昭山古寺,1982年被公布為湘潭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稱為昭陽寺。1984年,經湘潭市宗教事務處批准,恢復為道教活動場所,現為佛教寺院。
始建於唐
昭山古寺,始建於唐代,每逢廟會,四方香客雲集,山寺輕煙繚繞,鐘罄之聲不絕,好似瑤宮。山寺左右後側有棵千年銀杏,樹高30多米,枝葉繁茂,濃蔭蔽日。
民間傳說
相傳樹上曾經有一口從印度“飛”來的金鐘,不擊自鳴。寺廟內有僧人住持,一年四季香火繚繞,鐘磬之聲不絕於耳,與山前滔滔湘水,山後鳧鳧炊煙相應成趣。
該寺住持行變法師介紹,昭山古寺始建於唐初年間,千餘年來幾廢幾建,尤其在文背坑連蒸革時期遭到極大破壞,精美佛像及莊嚴殿堂蕩然無存。現今的寺廟是上世紀80年代初,由湘潭市佛教前輩紹宗法師率眾逐漸恢復的。因為條件所限,上次修繕的寺廟空間相對狹小,設施陳舊簡單,而且經過30多年的風雨洗禮,部分牆體出現破損,有的甚至成了危房,已不能滿足信眾宗教活動需求,更不能滿足遊客遊覽觀賞的需求。
建設規劃
昭山古寺,整個設計分為入戶愉備口接待區、四眾學修區、句式養生區、佛法交流區、昭山古寺區、觀音寺區和西來禪寺區,共七個區,暗合釋迦牟尼佛誕生時的情形。寺廟選址在昭山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區域,以“靜”的空間為主,僧人的居住區、生活區、塔林等都為雞精禪林空間,便於修行。
在空間視域通道的開闢上,對提局束景、借景的選取多為自然景觀、或者天空、山水、樹木,而少世俗喧鬧之景,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感應關係。還將宗教的肅穆和世俗的愉悅相結合考慮,設施更加完善、區域格局更加明確,同時注重園林的經營和庭院的綠化以及車輛和遊客的交通路線。遠景設計院根據地形靈活布局寺院的各類建築,用自由靈活的園林布局方式,增強空間的滲透、連續和流動,創造一種符合寺廟嚴謹規則又與自然地形完美結合布局形式。
旅遊意義
昭山古寺,不僅使整個建築群主次分明,而且高低錯落,宏偉而富於輪廓變化。加上良好的結構布局使整個建築群顯得莊嚴宙紋戰渾厚,行觀其間,不難體會到強烈的節奏感和鮮明的流動美。
還充分借鑑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特色,結合現有寺廟建築風格進行提煉,因地制宜,依山就勢,催頌罪既有廟堂諒驗之嚴,又有景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