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詩社》是由彼得·威爾執導,羅賓·威廉士、伊桑·霍克、羅伯特·肖恩·萊納德領銜主演的一部勵志電影。
該片講述的是一個有思想的老師和一群希望突破的學生之間的故事。
該片於1989年6月2日在多倫多首映。
基本介紹
- 導演:彼得·威爾
- 編劇:湯姆·舒爾曼
- 主演:羅賓·威廉士,伊桑·霍克,羅伯特·肖恩·萊納德
- 出品公司:博偉影視公司、試金石電影公司
- 對白語言:英語、拉丁語
- 中文名:死亡詩社
- 外文名:Dead Poets Society
- 其它譯名:暴雨驕陽(港)、春風化雨(台)、壯志驕陽
- 製片地區:美國
- 製片成本:1640萬美元
- 拍攝日期:1988年11月14日-1989年1月15日
- 類型:劇情
- 片長:128分鐘
- 上映時間:1989年6月2日(多倫多首映)1989年6月9日(美國)
- 票房:140000000美元
- 分級:PG(美國)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0097165
- 主要獎項: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
第43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影片
第16屆法國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
第43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外國電影
劇情簡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
John Keating | 羅賓·威廉斯 | ---- |
Todd Anderson | 伊桑·霍克 | ---- |
Neil Perry | 羅伯特·肖恩·萊納德 | ---- |
Knox Overstreet | 喬西·查爾斯 | ---- |
Mr. Perry | 柯特伍德·史密斯 | ---- |
Ginny Danburry | 勞拉·弗林·鮑爾 | ---- |
Chet Danburry | 科林·歐文 | ---- |
Chris Noel | 亞歷桑德拉·鮑爾斯 | ---- |
Gloria | 梅羅拉·沃特斯 | ---- |
(uncredited) | 傑米·甘迺迪 | ---- |
Charlie Dalton | Gale Hansen | ---- |
Richard Cameron | Dylan Kussman | ---- |
Steven Meeks | Allelon Ruggiero | ---- |
Gerard Pitts | James Waterston | ---- |
Mr. Nolan | Norman Lloyd | ---- |
Mrs. Perry | Carla Belver | ---- |
McAllister | Leon Pownall | ---- |
Dr. Hager | George Martin | ---- |
Chemistry Teacher | Joe Aufiery | ---- |
Hopkins | Matt Carey | ---- |
Joe Danburry | Kevin Cooney | ---- |
Mrs. Danburry | Jane Moore | ---- |
Tina | Welker White | ---- |
Steve | Steve Mathios | ---- |
Bubba | Alan Pottinger | ---- |
Directing Teacher | Pamela Burrell | ---- |
Actor | Allison Hedges | ---- |
Fairy | Allison Hedges | ---- |
Titania | Christine D'Ercole | ---- |
Mr. Anderson | John Cunningham | ---- |
Mrs. Anderson | Debra Mooney | ---- |
Bagpiper | John Martin Bradley | ---- |
Mr. Dalton | Charles Lord | ---- |
Lester | Kurt Leitner | ---- |
Stick | Richard Stites | ---- |
Spaz | James J. Christy | ---- |
Stage Manager | Catherine Soles | ---- |
Welton Professor | Hoover Sutton | ---- |
Welton Vicar | Simon Mein | ---- |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 Ashton W. Richards | ---- |
Dormitory Porter | Bill Rowe | ---- |
Beans | Robert J. Zigler III | ---- |
Russell | Keith Snyder | ---- |
Shroom | Nicholas K. Gilhool | ---- |
Jonas | Jonas Stiklorius | ---- |
Dewey | Craig Johnson | ---- |
Ace | Chris Hull | ---- |
Woodsie | Jason Woody | ---- |
Sam | Sam Stegeman | ---- |
Senior Student | Andrew Hill | ---- |
Language Teacher (uncredited) | Barry Godin | ---- |
Parent (uncredited) | Nancy Kirk | ---- |
Father of Spaz | Robert Gleason | ---- |
Teacher in Teacher's Room | Newton Gilchrist | ---- |
Father (uncredited) | James R. Stoddard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選角導演 | 藝術指導 | 美術設計 | 布景師 |
---|---|---|---|---|---|---|---|---|---|---|
保羅·喬恩格·威特Paul Junger Witt Steven Haft Duncan Henderson Tony Thomas | 彼得·威爾 | Alan B. Curtiss Brian Fong John Rusk B. Thomas Seidman | Tom Schulman | 約翰·希爾John Seale | 莫里斯·雅爾Maurice Jarre | William M. Anderson | Howard Feuer | Wendy Stites | Sandy Veneziano | John H. Anderson |
角色演員介紹
- 基丁老師演員:羅賓·威廉士在封閉的時代,他是叛逆者。在學生的記憶里,他是靈魂的拯救者。來到一所傳統的貴族學校,中途接班,教授古典文學,第一節課就讓學生撕掉詩集扉頁上的導言,他讓孩子們感受到自己的激情、包容,感受到文學的力量。他的課堂不是死氣沉沉,而是充滿生命的張力、自由的氣息、思想的碰撞。他讓孩子們知道學習不僅僅是幾何代數。然而在那個時代,他超前的狀態不被身邊的死寂所包容,最終,他被學校開除,但自由之花已經在學生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 托德演員:伊桑·霍克貴族學校的班長。帥氣、古典、睿智的英國大男孩。影片製造出一個壓抑的環境,孩子們在教條中生活,一切都被安排得細密非常。直到基丁老師的出現打破了這一潭死水。班長是學生們的代表,對這位獨樹一幟的老師,他由質疑到觀望,由觀望到接受,由接受到贊同並被其深深影響。從托德的目光中,我們理解了什麼是教師的春風化雨。當老師被開除時,他帶領班上的一些同學站到桌子上高誦“噢,船長,我的船長”,那一刻我們看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個個真正的有靈魂的人。
音樂原聲
序號 | 曲目 | 序號 | 曲目 |
---|---|---|---|
1 | Carpe Diem | 5 | The Mosquito Coast |
2 | Neal | 6 | Main Title |
3 | To The Cave | 7 | Building The Barn |
4 | Keating's Triumph | 8 | Wayang Kulit / Death Of A Child / Kwan / Enchantment At Tugu / Kwan's Sacrifice |
幕後花絮
拍攝花絮
- 寫在詩社“寶書”扉頁上的話來自梭羅的《瓦爾登湖》;基廷老師朗誦的《喔,船長!我的船長!》出自惠特曼的《草葉集》;另外還有莎士比亞的《第18號十四行詩》和拜倫的《她在美中步履姍姍》。
- 導演彼得·維爾選擇按照年代順序拍攝本片,目的在於更好地表現孩子們和基廷老師之間的友誼關係的進展,以及對他與日俱增的敬仰之情。
- 彼得·維爾在悉尼的一所名叫Scots College的私立男子中學讀書,影片中很多場景都是再現了學校的風貌,如制服、紀律以及對學校的整體感覺等等。
- 電影拍攝於美國東部的德拉瓦州,位於安德魯斯大街的一所寄宿學校。
- 在原著中,基廷老師是死於白血病的,但導演認為影片關注的主體應該是孩子們。
- 連姆·尼森原先是把導演的權利交給Jeff Kanew,但在羅賓·威廉士加盟該片後,使得彼得·維爾成為該片的導演。
- 約翰·基廷這一角色曾經考慮過達斯汀·霍夫曼來扮演。
- 基廷引自惠特曼的詩句引用有誤,正確的詩句應該是:“我聽見自己無拘無束的叫喊聲衝破了世界的頂端。”
- 儘管電影的時代背景是20世紀50年代,但是學生們在用的化學課本“化學:一門現代教程”,是羅伯特·斯默特1987年版本的。
- 許多樂器在影片中被錯誤地使用在了1959年,如玻璃纖維大號、金屬鼓架、高音鼓,這些的出現都至少早了20年。
穿幫鏡頭
- 在影片開始不久,我們聽見有類似於天鵝飛過發出的叫聲,而這些鳥看起來更像是八哥。
- 事實錯誤:基廷引自惠特曼的詩句引用有誤,正確的詩句應該是:“我聽見自己無拘無束的叫喊聲衝破了世界的頂端。”
- 聲音不同步:在命令學生們撕了他們課本上的詩句的時候,基廷的嘴唇運動和他說的話不吻合。
- 時代錯誤:儘管電影的時代背景是20世紀50年代,但是學生們在用的化學課本“化學:一門現代教程”,是羅伯特·斯默特1987年版本的。
- 時代錯誤:羅伯特·迪亞尼編撰的詩歌文選“文學:閱讀,小說,詩歌,戲劇和散文”,於1986年出版。
- 事實錯誤:在每次會議的開始引用的梭羅的詩句不正確。
- 時代錯誤:許多樂器在影片中被錯誤地使用在了1959年,如玻璃纖維大號、金屬鼓架、高音鼓,這些的出現都至少早了20年。
- 約翰·基廷讓孩子們站在他的桌子上,他收拾自己的東西準備離開教室,然後是靜靜地站在他的桌子後面,此時有三個男孩站在他的左邊,右邊沒有人。而在接下來一個拍攝他的桌子的鏡頭中,可以看見有兩個孩子站在左邊,兩個站在右邊。
- 山洞裡,當奴旺達在和女孩們說話的時候,他右臉頰上的口紅印在不同鏡頭之間,位置不斷變化,口紅印的大小也和上一片段的不一樣了。
獲獎記錄
時間 | 名稱 | 獎項 | 獲獎人 | 備註 |
---|---|---|---|---|
1989年 | 英國電影攝影師協會 | 最佳攝影獎 | John Seale | 提名 |
1990年 | 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原創劇本 | Tom Schulman | 獲獎 |
最佳影片 | Paul JungerWitt Tony Thomas | 提名 | ||
最佳男主角 | 提名 | |||
最佳導演 | 提名 | |||
1990年 | 第47屆美國金球獎 | 劇情類最佳影片 | 死亡詩社 | 提名 |
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 提名 | |||
最佳導演 | 提名 | |||
最佳編劇 | Tom Schulman | 提名 | ||
1990年 | 第43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最佳影片 | 獲獎 | |
最佳原創電影配樂 | 獲獎 | |||
最佳男主角 | 提名 | |||
最佳導演 | 提名 | |||
最佳劇本-原創 | Tom Schulman | 提名 | ||
最佳剪輯 | William M. Anderson | 提名 | ||
1990年 | 第43屆義大利大衛獎 | 最佳外國電影 | 獲獎 | |
最佳外國男演員 | 提名 | |||
最佳外國導演 | 提名 | |||
1990年 | 青年藝術家獎 | 最佳影片獎 | 死亡詩社 | 獲獎 |
1990年 | 美國編劇工會 | 最佳原創劇本 | Tom Schulman | 提名 |
1990年 | 義大利電影新聞記者協會銀絲帶獎 | 最佳外國導演 | 彼得·威爾 | 獲獎 |
1990年 | 華沙國際電影節 | 觀眾獎 | 彼得·威爾 | 獲獎 |
1990年 | 義大利大衛獎 | 大衛獎-最佳外國電影 | 彼得·威爾 | 獲獎 |
大衛獎-最佳外國男演員 | 羅賓·威廉士 | 提名 | ||
大衛獎-最佳外國導演 | 彼得·威爾 | 提名 | ||
1990年 | 約瑟夫高原獎 | 最佳外語片 | 死亡詩社 | 獲獎 |
1990年 | 美國導演協會 | 最佳電影導演 | 彼得·威爾 | 提名 |
1990年 | 美國鑄造學會 | 最佳造型設計 | Howard Feuer | 獲獎 |
1990年 | 電影電視音樂獎 | Top Box Office Films | 獲獎 | |
1991年 | 第16屆法國凱撒獎 | 最佳外國電影 | 獲獎 | |
1991年 | 阿根廷影展 | 最佳外國電影 | 提名 | |
1991年 | 德國藝術院電影公會獎 | 最佳外國電影 | 獲獎 | |
1991年 | Golden Screen,Germany(Golden Screen) | Warner Bros | 獲獎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拍攝過程
演員選角
羅賓·威廉斯飾演一位50年代的英文老師基廷,他熱愛文學、愛好詩歌,鼓舞年輕人發揮個性。他儘量收起一貫的搞笑伎倆,但他的即興幽默已經深深融進基廷老師的教學風格當中,他出色的表演為本片增色不少。
伊桑·霍克飾演一個害羞、缺乏自信的好學生托德,並在片中大放異彩。在採訪時他對導演彼得·威爾盛讚有嘉,認為導演對他的事業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他對導演的第一印象是“他講話很有意思”,尤其是當時伊桑還沒怎么遇到過澳大利亞人,但是他很快明白了導演想要的效果,他也交出了自己完美的答卷。
製作發行
票房信息
- 全美首映票房:340456美元
- 全美累計票房:95860116美元
- 海外累計票房:140000000美元
上映信息
上映國家 | 上映時間 |
---|---|
美國USA | 1989年6月2日 (limited) |
加拿大Canada | 1989年6月2日 (多倫多) |
美國USA | 1989年6月9日 |
澳大利亞Australia | 1989年7月20日 |
阿根廷Argentina | 1989年9月21日 |
英國UK | 1989年9月22日 |
西班牙Spain | 1989年11月22日 |
瑞典Sweden | 1990年1月12日 |
法國France | 1990年1月17日 |
荷蘭Netherlands | 1990年1月19日 |
西德West Germany | 1990年1月25日 |
奧地利Austria | 1990年1月26日 |
芬蘭Finland | 1990年1月26日 |
主創公司
公司類型 | 公司名字 | 國家 |
---|---|---|
製作公司 | 試金石影片公司 | 美國 |
Silver Screen Partners IV | ||
發行公司 | 華納兄弟公司 | 法國 |
CBS Television | 美國 | |
Buena Vista Home Entertainment | 日本 | |
Buena Vista Home Entertainment | 荷蘭 | |
Buena Vista Home Entertainment | 美國 | |
Buena Vista Home Video | 荷蘭 | |
Cinema, The | 日本 | |
Gativideo | 阿根廷 | |
Pioneer LDC | 日本 | |
Touchstone Home Video | 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