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達、馮鞏、蔡明這些常在春晚舞台出現的人戲稱為“春晚釘子戶”,可謂一點也不為過。許多年過去了,這些“釘子戶”們依然活躍在春晚的舞台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春晚釘子戶
- 意義:戲稱常在春晚舞台出現的人
- 引申解釋:事業單位很不好進
- 待遇:一般人與釘子戶待遇差別大
- 弊端:參看正文
- 舉例:趙本山、郭達等
詞源,引申解釋,待遇,弊端,
詞源
2010年春晚的節目審查時期,有網友在網上評選出“觀眾再也不想看到的十張臉”,出人意料的是,當選的全是春晚熟臉兒:趙本山、郭達、鞏漢林、蔡明、小瀋陽、馮鞏、姜昆、潘長江、黃宏、郭冬臨。看來,一些觀眾對春晚真有些審美疲勞了。
將郭達、馮鞏、蔡明等人稱之為春晚“釘子戶”,可謂一點也不為過。許多年過去了,這些“釘子戶”們依然活躍在春晚的舞台上。即便是觀眾厭倦了,疲勞了,不願意看見他們了,但他們執著的精神,也著實令人嘆為觀止。
引申解釋
春晚這個舞台,其實正是社會舞台的一個縮影。這些“釘子戶”的存在,不由得讓人想起了我們的國企和事業單位。一般人進國企、事業單位,是很難的。哪怕你有才,如果你不達到他們所謂的標準和考核,你也無法進入。比如本山大叔,那是相當的有才。可當初為了進春晚,據說也是費了老大的勁。甚至送禮、走後門的招數,也都使用上了。可見,事業單位很不好進。
待遇
一般人好不容易進入事業單位,卻發現大家乾的活一樣待遇並不一樣,且還幾乎有著“天壤之別”。比如本山大叔這些“釘子戶”,就是有“編制”的人。也就是說,他們的身份是“在編”而不是“在職”。有“編制”的人自然大不相同。春晚不僅年年請,還必須讓他們年年“露一小臉”。哪怕春晚的性質是視窗型、服務型,哪怕觀眾對那些“釘子戶”的表演很不滿意,春晚也照樣會“不拋棄不放棄”,讓那些有“編制”的人上台“露一小臉”。
在編人員則相反,如果你哪天沒有在春晚上露臉,只能說明你要么重病在身無法參加,要么就是你主動辭職的。比如宋丹丹,主動的離開了春晚。若是不主動離開,春晚還會邀請丹丹大姐去演大媽。至於是白雲大媽還是黑雲大媽,估計春晚也會給觀眾留一個“懸念”。春晚就只剩下這點噱頭了,春晚也喜歡玩“懸念”。但“釘子戶”那么多,還有什麼看頭?馮鞏的那句“觀眾朋友我想死你們了”,都已經在我們耳邊“響”了十幾年,你說還有什麼可看的呢?
弊端
春晚為體現民意,為顯示自己是大眾的舞台,主動邀請一些新人上台,不過令人發笑的是那些“新人”都已經成名了,根本不需要你的“提拔”,也根本體現不了你的“廣泛參與性”。比如每年特別流行的一兩首歌曲,歌唱者也隨其傳唱而變得家喻戶曉。這般的“新人”,你不邀請他,也無損他的知名度。你邀請他,似乎只是在對我們說,春晚是個多么薈萃人才的地方呀,流行的非流行的,經典的非經典的,都能在這個舞台上看到。
觀眾呼籲春晚要敞開大門辦、要成為百姓的舞台等等,這在春晚是根本不可能。敞開大門,豈不成了誰都可以進入的單位?公平公正永遠停留在權力者給予準許的範圍之內。一旦脫離了這個劃定的範圍,公平公正也就無從談起。因此,“釘子戶”們還會繼續釘在春晚的舞台上,除非他們自己主動讓出,方能有新人得以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