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望海

《春日望海》是唐太宗李世民創作的一首五言排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春日望海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排律
  • 作者:李世民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作品賞析,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披襟眺滄海,憑軾玩春芳①。
積流橫地紀,疏派引天潢②。
仙氣凝三嶺,和風扇八荒③。
拂潮雲布色,穿浪日舒光。
照岸花分彩,迷雲雁斷行。
懷卑運深廣,持滿守靈長④。
有形非易測,無源詎可量。
洪濤經變野,翠島屢成桑⑤。
之罘思漢帝,碣石想秦皇⑥。
霓裳非本意,端拱是圖王⑦。

作品賞析

①憑軾: 扶著車軾。軾為車箱前扶手橫木,古人立乘,扶軾表示傾聽或注視。
②地紀:即地維。一本作地軸。是傳說中維繫大地的繩子或支柱。天潢: 星辰名。
③三嶺: 傳說東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仙人居之。見《史記 ·封禪書》。和風: 春日溫和的微風。八荒: 八方荒遠的地方。
④“懷卑” 句: 《孔子家語》 引 《金人銘》: “江海雖左,長百川,以其卑也。”持滿: 言海水永不涸竭。靈長: 晉郭璞《江賦》: “咨五才之並用,實水德之靈長。”《淮南子》: “夫水者,大不可極,深不可測,無公無私,水之德也。”
⑤“洪濤”二句:指滄海桑田的變化。晉葛洪《神仙傳》:“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滄田。”
⑥之罘(fu伏): 在今山東煙臺市北,三面環海,一徑南通,漢武帝太始三年(前94)曾登之罘。碣石:一說在今河北昌黎縣西北,秦始皇三十二年 (前283) 曾至此觀海,留有刻石。
⑦霓裳:指求仙長生。屈原《九歌·東君》: “青雲衣兮白霓裳。”端拱: 謂帝王斂手無為而治。隋煬帝楊廣 《冬至朝陽殿受朝》:“端拱朝萬國,守文繼百王。”

作品賞析

首二句寫春日望海時心情暢快,宋玉《風賦》有“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 快哉此風”之句。玩是賞玩,春芳即春花。表示春暖花開之時乘車至海邊,海風飄動衣襟,令人心曠神怡。
“積流”二句,寫海水的廣大,鋪天蓋地。晉木華《海賦》寫海浪的澎湃有“狀如天輪,膠戾而激轉;又似地軸,挺拔而爭回”之句。這裡僅言海水,積流即積水,疏派謂源流。《北史·魏宗室傳論》:“分枝若木,疏派天潢。”
“仙氣”二句一虛一實,意為傳說海中的三神山是神仙居處,增加了大海的神秘; 而和暖的春風吹遍八荒之地 (全世界)。
“拂潮”二句, 亦用《海賦》中“氣如天霄,靉靅雲布”“灌濟濩渭,盪雲沃日”之語,寫大海的變幻。意謂海潮上漲時,風云為之變色; 浪濤洶湧,吞天沃日。
“照岸”二句,寫岸邊平靜的海水,映照著岸上的花卉;天空候雁飛翔的行列,有時被雲彩所遮斷。這和上二句波瀾激盪的動態,構成另一平靜的境界。
“懷卑”二句始結束實景描寫,轉而抒詩人的感受。《海賦》說“芒芒積流,含形內虛; 曠哉坎德,卑以自居; 弘往納來,以宗以都;品物類生,何有何無。”詩意謂海地勢低下,所以能廣納江河之水,永不涸竭。
“有形”二句,《漢書·東方朔傳》有“以管窺天,以蠡(瓠瓢)測海”之說,比喻淺薄的人不能了解高深。這裡是說海水雖有形而無源,其深廣無法測量。
“洪濤”二句,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歷來用以比喻世事的變化。這裡用以引起以下秦皇、漢武的史事。
“之罘”二句,秦始皇和漢武帝都到過之罘、碣石,這裡交叉成文,寫因觀海而想起歷史上的事跡。
結二句點明作詩主旨,因為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惑於方士之說,陷於求仙長生的虛妄,他們東巡至海,求仙亦屬主要因素之一。而詩人並無求仙願望,來到海邊目的在於平定天下,統一全國。
這首五言十韻的古詩,運用了不少典故,一定程度上還沒有擺脫六朝以來詩歌的影響,但在內容和氣概上,則和六朝的綺靡完全不同。一般而言,作詩自以直抒胸臆為貴,但也不能排斥深厚的文化積累。後人頌揚杜甫詩“無一字無來處”,實際在唐太宗這首詩中已見端倪。因此帝王的倡導,無疑的影響了一代詩風。

作者簡介

李世民(599年—649年),即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西北),唐高祖皇帝李淵次子。少年征戰四方,滅隋取天下,功勳卓著。武德元年(618年),為尚書令,封秦王。九年(626年)於玄武門發動兵變,得太子位。旋登基,在位二十三年,文治武功,帝業空前,史譽“貞觀之治”。卒,廟號太宗。重視文藝,設文學館、弘文館,招延獎掖文士。親自修史,勤奮執筆,詩文均有成績。《舊唐書·經籍志下》著錄《唐太宗集》三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四十卷,《全唐文》錄其文七卷,其中賦五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