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四季中,氣溫、氣流、氣壓等氣象要素變化最無常的季節就是春季。經常是白天陽光和煦,讓人有一種“暖風熏得遊人醉”的感覺,早晚卻寒氣襲人,讓人倍覺“春寒料峭”。這種使人難以適應的“善變”天氣,就是通常所說的“倒春寒”。據歷史資料顯示:北京30年出現“倒春寒”的幾率在57%左右。特別是早春時節,這種氣候特點表現得尤為明顯。例如:3月8日南郊觀象台的最高氣溫已達到15.2℃,而最低氣溫只有3.3℃,早晚溫差還比較大。
每年一進入三月,就經常能聽到關有“倒春寒”的話題。
在一年四季中,氣溫、氣流、氣壓等氣象要素變化最無常的季節就是春季。經常是白天陽光和煦,讓人有一種“暖風熏得遊人醉”的感覺,早晚卻寒氣襲人,讓人倍覺“春寒料峭”。這種使人難以適應的“善變”天氣,就是通常所說的“倒春寒”。據歷史資料顯示:北京30年出現“倒春寒”的幾率在57%左右。特別是早春時節,這種氣候特點表現得尤為明顯。例如:3月8日南郊觀象台的最高氣溫已達到15.2℃,而最低氣溫只有3.3℃,早晚溫差還比較大。
通常,人們將進入3月作為春天的開始。春季氣候的最大的特點就是乍暖還寒:一是春季的氣溫日夜溫差較大;二是春季冷空氣活動頻繁,天氣變化較多。在氣象學中,“倒春寒”最早來源於農業,主要指真正的春天,即氣候學所說的侯(5天為一侯)平均氣溫超過10℃以後,由於受較強冷空氣頻繁襲擊,氣溫下降較快,持續時間長達1—2個星期以上的那種前暖後冷,並造成大範圍地區農作物受凍害的天氣現象或天氣過程。“倒春寒”發生時,可使正處於返青或拔節生長階段的冬小麥遭受不同程度的凍害,可使已經播種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農作物出現爛種,已經出土的幼苗大量被凍死。
我國是個典型的季風氣候國家,冬季受北方來的冬季風控制,氣候寒冷而乾燥,春季氣溫變化無常,驟然升降,空氣寒冷而乾燥。由於天氣轉暖以後,人們身體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出現下降,會經受不住突然襲來的冷空氣的刺激,直接影響呼吸道黏膜的防禦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整體下降,容易使人體植物神經中樞系統發生紊亂,導致調節功能減弱。因此,春季是流感、流腦、病毒性肝炎等多種疾病流行或復發的季節,同時,呼吸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也明顯增多,尤其是抵抗能力較低的老人和兒童。如不注意預防,“倒春寒”對人體的健康會造成一定的危害。
要預防“倒春寒”的襲擊,應注意收聽收看天氣預報,根據天氣變化,注意防寒保暖,適時、適度增減衣物,可遵循“春捂”的規律。“春捂”要看氣象指數,根據天氣而定。春季早晚氣溫較低,可適當“捂”。在陽光充足的中午,氣溫達10℃以上時,便可適當減少衣物;當春暖花開,陽光明媚時,要多到參加體育活動,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可保證大腦、心臟等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環,使人精力充沛,也可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還講究科學的飲食和起居,室內要經常開窗通風換氣,儘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區域逗留;安全度過氣候多變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