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日記24:收支平衡的人生

《星雲日記24:收支平衡的人生》是2013年嶽麓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星雲大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星雲日記24:收支平衡的人生
  • 作者:星雲大師 
  • 出版社嶽麓書社
  • 出版時間:2013年4月1日
  • 頁數:238 頁
  • 定價:20.00
  • 開本:32 開
  • ISBN:9787553800158
  • 語種:簡體中文
圖書目錄,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後記,序言,

圖書目錄

自 序星雲 /1
基督徒vs高僧柏楊/7
吃虧上當的哲學(1993年7月1日—7月15日) /11
收支平衡的人生(1993年7月16日—7月31日) /65
忙碌的喜悅(1993年8月1日—8月15日) /119
一顆種子(1993年8月16曰—8月31日) /175
編輯後記/237

內容簡介

嶽麓書社出版的《星雲日記》是星雲大師的全套日記首次在中國大陸出版,融合星雲大師一生身教與言教、大我與大愛,是星雲大師人生勵志類經典作品的集大成之作,詳實記錄了大師生活哲學和智慧語錄,是一代高僧行儀風範的完整典載。日記,是生活的痕跡,是成長的寫照、經驗的記載,也是一個人生命的歷史。大部分的日記是私密的,或深植內心深處,或隨著歲月泛黃…… 這是一份特別的日記,來自眾生,屬於眾生,讀《星雲日記》,仿佛進入一個開闊的胸懷,一頁內心最深層的省思……《星雲日記》也可每冊單獨閱讀,從星雲大師平實的步伐中,進入佛學、進入一代宗師聖潔的心境!
《星雲日記》收錄星雲大師1989年7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的日記,這也是星雲大師一生所寫的全部日記,詳細記載了他每日的弘法行程、演講、活動、心得、計畫等,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願於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本書為第24冊。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江蘇江都人,1927年生,為禪門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十二歲禮志開上人出家,1949年赴台灣,1967年開創佛光山,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動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事業。大師著作等身,總計兩千萬言,並翻譯成英、日、西、葡等十餘種文字,流通世界各地。於大陸出版的有《佛光菜根譚》《釋迦牟尼佛傳》《佛學教科書》《往事百語》《金剛經講話》《六祖壇經講話》《人間佛教系列》《迷悟之間》《人間萬事》等八十餘種。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星雲大師一生所倡導的人間佛教,消除了寺廟佛教和人間煙火之間的鴻溝。這無疑讓佛教這一流傳了兩千五百年的古老宗教,在我們現代的信息社會顯示出了新的活力和意義。——鳳凰衛視 《文化大觀園》

名人推薦

星雲大師寫日記的風格,不同於一般人所寫的日記,僅是柴米油鹽、愛恨情仇等等。他是用“心”去觀察世間的千妍百態,更是從“心”的深度去作評論,引導世人向內心世界作深層的探索。《星雲日記》所揭櫫的真諦,即是要人們以佛在心中的態度,去看問題、提問題和評論問題。也就是明白指出,只要善心所至,即能廣度眾生。因此,我對《星雲日記》是以超脫塵俗的價值觀去欣賞的。——中國國民黨榮譽黨主席 吳伯雄 我非常敬佩星雲,因為他是一位最不像出家人的出家人,最不像高僧的高僧。佛教講“障”,事實上我最怕和出家人或高僧接近,因為他們好像也有“佛障”,高高在上的姿勢,使我在他們身上看不到慈悲,而我這位基督徒卻很喜歡和星雲大師接近。——著名作家 柏楊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五百年前是馬丁·路德,現在是星雲大師。——著名史學家 唐德剛教授 當前這個社會最缺乏的就是令人仰慕的身教與言教;當前社會最需要提倡的就是大我與大愛。《星雲日記》正是融合了星雲一身的身教與言教、大我與大愛。這套《星雲日記》是人生的大書,它不只是個人成長的寫照,更是內心深處的省思,它透漏了作者的熱心、關心、用心。任何人讀了這些日記一定會獲得領悟、獲得啟示。——台灣天下遠見文化事業群總裁 高希均

後記

編輯後記
星雲大師,1927年生,江蘇江都人。12歲出家,1949年赴台,1967年開創佛光山,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動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事業。1991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選為世界總會會長;於五大洲成立170餘個國家或地區協會,成為全球華人最大的社團,實踐“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星雲大師一言一行所產生的影響已不限於宗教界,更普及全社會。星雲大師自1989年訪問大陸後,便一直心繫祖國的統一。近年回宜興復興祖庭大覺寺,並捐建揚州鑒真圖書館、接受蘇州寒山寺的贈鐘,期能促進祖國統一,帶動世界和平。星雲大師著作等身,總計兩千萬言,已在大陸出版80餘種,深受讀者歡迎。
《星雲日記》收錄星雲大師1989年7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的日記,最初陸續刊登於《普門》雜誌“星雲日記”專欄,後結集由台灣佛光出版社於1994年和1997年分兩次出版,總計44冊。日記詳細記載了星雲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畫,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願於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此次嶽麓書社出版《星雲日記》,分三輯先後推出,第一輯收第1冊至第15冊,第二輯收第16冊至第30冊,第三輯收第31冊至第44冊。各冊書名不變,對原版編排格式作了簡要調整,極個別文字作了刪節處理。此次出版除改繁體豎排為簡體橫排外,對有些不便大陸讀者閱讀的詞語用法也作了改訂,如原版中“計畫”“規畫”改為“計畫”“規劃”,“連絡”“連繫”改為“聯絡”“聯繫”,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均徑改,不出校記。但原版中專名(人名、地名等)之譯名,無論常見或稀見,皆一仍其舊,如“布希”(即布希)、“雪梨”(即悉尼)等,為避免轉譯之誤也,讀者諸君明鑑。
台灣某些與大陸名稱相同的大學或文化事業機構,或其他容易產生歧義誤解的機構名稱等,加引號表述,如台灣“中山大學”“故宮博物院”“商務印書館”等。《中央日報》《中國時報》等涵蓋全國性稱謂的報刊名稱,加引號表述,如“《中央日報》”“《中國時報》”等。

序言

基督徒VS高僧
柏 楊
中國人多少都受點佛教影響,只要家族中有人焚香膜拜,孩子們耳濡目染,自然很容易內化到心靈。我小的時候,看到長輩禮佛祈禱的虔誠,心中就有一項願望,希望有朝一日,在我們家院隙地上,蓋一座小廟——用現代語言來講就是一座小型的佛堂。到了後來,我雖然成了基督徒,但我對佛教的感情和我對基督教的感情,一樣的深厚。基督教在信仰上是一個排他性很強的宗教,因為深受佛教包容性的影響,所以我雖是一個佛教家庭出身的基督徒,對釋迦牟尼和耶穌基督,卻同樣的尊敬。
就中國的地理位置而言,佛教來自於西方,西方被形容為一個最美的世界,正如基督教描寫的天國。可惜的是,佛教傳入中國,中國把它傳到韓國,韓國再把它傳到日本,而到了日本後,佛法就駐腳日本本土,一駐一千餘年,一直不能橫跨太平洋繼續推進。看起來,佛教只能停在亞洲這個地區,永遠不能夠再向東方發展。雖然,無論在中國或在日本,有名望的僧侶輩出,有發展性的派別也風起雲湧,但他們卻都不能夠打破環境,多跨一步。
直到二十世紀五○年代,中國大陸一位年輕的比丘,孤單一身,來到台灣,沒有人注意他,甚至沒有人願意施捨給他,他從一個卑微的地位,步步累積修行。幾十年後,佛祖所交付的神聖使命,漸漸在他身上呈現,那就是:要他把佛教更行遠播。這項使命,在萌芽的時候,曾受盡別人的輕視,甚至被嗤之以鼻,他們不是囿於眼光與胸襟,就是根本認為絕不可能,因為面對的是一個建立已二千年堅強的基督教文明世界。然而,經過四十年的努力,他實現了初願,這位當年的比丘,就是今日星雲大師。
西來寺就是星雲大師使佛法登入美洲的第一個殿堂,而在歐洲中心的巴黎,又另有一個寺院出現。甚至南非、澳洲都一一成立佛教寺院,不可思議的是,在東正教領域的南斯拉夫,佛學和佛教也已開始萌芽。七世紀時,玄奘大師從西方取經,回到東方,是佛教史上第一件大事。二十世紀,星雲大師不但使佛教東渡太平洋,更橫跨大西洋,使佛教在美洲和歐洲等地撒下種子,從此,佛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交相輝映,讓歐美西方人士的人生追求,多一個平衡點,星雲大師的功業實可與玄奘大師媲美。
我非常敬佩星雲大師,因為他是一位最不像出家人的出家人,最不像高僧的高僧。佛教講“障”,事實上我最怕和出家人或高僧接近,因為他們好像也有“佛障”,高高在上的姿勢,使我在他們身上看不到慈悲,而我這位基督徒卻很喜歡和星雲大師接近。
星雲大師的日記,記錄了他生命的歷程。如果要知道他的全部,包括他對佛教的貢獻,感受他普度眾生時所發生的熱量,讀他的日記,是最好的方法,而我更高興能為他的日記,寫這篇序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