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新傳

星雲大師新傳

《星雲大師新傳》是201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鄧子美、毛勤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星雲大師新傳
  • 作者:鄧子美 毛勤勇
  • 語言:簡體中文
  • 出版時間:2013年6月1日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433 頁
  • ISBN:7509744156 
  • 開本:16 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星雲大師新傳》沒有像有些著作那樣迴避佛光山存在或面臨的問題。也沒有像有些學者那樣以西方的眼光苛求東方文化背景下的佛光山,而是力求平實地分析評述這些問題,以求給後來者提供借鑑。當然只是力求而已,由於兩岸交往仍存在很多不便,對佛光山海外道場的考察以及海外研究佛光山資料的缺乏,極大地限制了《星雲大師新傳》在這方面的展開。《星雲大師新傳》是第一部由獨立學者完成的星雲傳記,展現台灣佛教的冷暖變遷,撥開佛光山的疑雲迷霧走近一個真實的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新傳》主要觀照兩大視角,一是以星雲及其一生事業為主線,從這條線看,佛光山上如陳兵教授所說已露出了正法重輝的曙光。二是以中華佛教的現代轉型,以東方文化的復興與重建為輔線,由於中華佛教的重心在大陸,而大陸佛教的復興與現代轉型還要走很長的一段路。從這條線看,星雲的偉業則猶如東方地平線上剛升起的一顆晨星,他與提倡人間佛教的其他前輩、同輩,如太虛、印順、趙朴初、證嚴、聖嚴等,使得中華佛教史上空群星薈萃,就他們幾乎在同一時代閃現而言,似乎重演了歷史上只有魏晉南北朝以及唐代才曾有的輝煌。同時,星雲又以他的人格與智慧喚起了佛光山優秀法師們的覺悟,凝聚成一團璀璨的星雲,星漢一時為之燦爛。現代科技文明雖然已發展到空前的高度,其實人類面前仍然橫亘著無邊的無明。三界無盡,不用說浩瀚的宇宙空間,就是我們周圍的生態環境、人們的內心世界以及錯綜複雜的族群關係,人類又認識了多少?我執與法執頑固地盤踞在人們頭腦中,狂妄與愚蠢之事天天、時時在發生,可悲啊!枉稱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你擁有多少智慧,妄想去主宰其他生命,主宰宇宙?然而,與古代相比,儘管點點星光仍然微弱,但群星折射出的佛光,以及宗教共有的超越性智慧之光,已經把黑暗中的人們曲折前行的小徑照得更亮。在筆者看來,這亦屬無疑。

作者簡介

鄧子美,1951年生。江蘇無錫人。江南大學宗教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敖授。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佛教、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主要著作:《傳統佛教與中圍近代化》《二十世紀中國佛教》“超越與順應:《現代宗教社會學觀照下的佛教》《當代人間佛教思潮》《太虛大師全傳》 。
毛勤勇,1965年生,江蘇無錫人。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上學位。曾任《江南論壇》編輯部主任,江南大學社會學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從事。社會學與中國社會思想研究。

圖書目錄

序 樓宇烈
緒說 大願心·大器字·大智慧
第一章 小菩薩的誕生與成長(1927~1939)
一 哪裡有聖人天降?
二 幼植善根
三 長養悲智
四 歷史的“不公”
五 契合與升華
第二章 少年心事當拿雲(1939~1953)
一 棲霞出家
二 振拔初志
三 轉承眾師
四 實幹第一步
五 逃難紓難
六 窮益彌堅的文字弘法
第三章 宜蘭奠基(1953~1963)
一 白手起家
二 弘法之歌
三 承繼與創新
四 教制改革思想
五 文教事業的起步
第四章 創建自主僧團(1963~1977)
一 時節因緣的成熟
二 勇者不懼
三 以建設自主僧團為中心
四 統籌全局
五 人間佛教實踐理念的推進
第五章 晨星冉冉升起(1977~1988)
一 華裔與佛教
二 佛光普照的關鍵
三 威權控制下的最有效弘法方式
四 前期佛光山特色與經驗評估
五 退位與世代交替制的初建
六 中華佛教國際化的曙光
第六章 星漢燦爛(1988~1997)
一 歷史性的轉折
二 典制的完善
三 國際佛光會的創立與發展
四 心平圓寂與封山整固
五 慈悲與理財
六 現代文化弘法傳媒的強大威力
第七章 佛光山的未來(1997~)
一 宏大的佛教教育事業
二 人間佛教的“高原期”
三 英才輩出
四 獨特的佛光文化
五 開拓,永無止境
六 如何接續星雲之核心理念?
結語 佛教史軌道上空璀璨的星雲
一 明清以來佛教邊緣化頹勢之扭轉
二 佛教信仰的重建
三 讓務實的光輝驅散疑雲迷霧
附錄 星雲大師年譜簡編
後記

後記

星雲一生的思想與事業已有眾多的評論介紹,其內容極其豐富。符芝瑛女士作了整理,功不可沒。林清玄的大作根據星雲本人的回憶。以體悟之深補充了符著的不足,雖未免偏於主觀之嫌,好在為文學性傳記,亦無大礙。有此能互補的兩本星雲大師傳記俱在,加以佛光山又出版了滿義法師《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雲水三乾:大師弘法五十年紀念影像專輯》大型畫傳,香港中華書局出版了學愚教授《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如是說,如是行》,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了《合掌人生》等新著。然本書聊以自慰的是有幾點在諸書之外的新意。
第一,對筆者一貫肯認的馬克斯·韋伯的見解——現代化的核心乃理性化——作了進一步的發掘。眾所周知,啟蒙理性的實質在於擺脫對傳統與一切權威的依附,在確立普通人人格自主性基礎上,啟發個人的理性自覺。而在東方,特別是在中國近代,自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出這一歷史性主題後,不是被文化激進主義誤導,以致救亡壓倒了一切,連民族賴以生存的文化傳統,包括佛教文化也被置於徹底推翻之列,就是被文化保守主義干擾,法家傳統的國家主義換了個新旗號捲土重來,人格的自主性迄今尚未被肯定,何談救度眾生?星雲大師繼承傳統,超越傳統,開發生命本身的潛能,佛光普照也就是以佛教獨特的超越理性精神啟發有情眾生的自覺。此點也許連佛光山的大眾也尚未自覺意識到,但佛光山上洋溢著的生命本身的活力,星雲大師特具的強烈的積極進取精神、開拓精神,佛光山的宏大事業及其影響,客觀上卻順應了現代社會的要求和歷史的發展趨勢。
第二,本書沒有像有些著作那樣迴避佛光山存在或面臨的問題。也沒有像有些學者那樣以西方的眼光苛求東方文化背景下的佛光山,而是力求平實地分析評述這些問題,以求給後來者提供借鑑。當然只是力求而已,由於兩岸交往仍存在很多不便,對佛光山海外道場的考察以及海外研究佛光山資料的缺乏,極大地限制了本書在這方面的展開。
第三,本書主要觀照兩大視角,一是以星雲及其一生事業為主線,從這條線看,佛光山上如陳兵教授所說已露出了正法重輝的曙光。二是以中華佛教的現代轉型,以東方文化的復興與重建為輔線,由於中華佛教的重心在大陸,而大陸佛教的復興與現代轉型還要走很長的一段路。從這條線看,星雲的偉業則猶如東方地平線上剛升起的一顆晨星,他與提倡人間佛教的其他前輩、同輩,如太虛、印順、趙朴初、證嚴、聖嚴等,使得中華佛教史上空群星薈萃,就他們幾乎在同一時代閃現而言,似乎重演了歷史上只有魏晉南北朝以及唐代才曾有的輝煌。同時,星雲又以他的人格與智慧喚起了佛光山優秀法師們的覺悟,凝聚成一團璀璨的星雲,星漢一時為之燦爛。現代科技文明雖然已發展到空前的高度,其實人類面前仍然橫亘著無邊的無明。三界無盡,不用說浩瀚的宇宙空間,就是我們周圍的生態環境、人們的內心世界以及錯綜複雜的族群關係,人類又認識了多少?我執與法執頑固地盤踞在人們頭腦中,狂妄與愚蠢之事天天、時時在發生,可悲啊!枉稱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你擁有多少智慧,妄想去主宰其他生命,主宰宇宙?然而,與古代相比,儘管點點星光仍然微弱,但群星折射出的佛光,以及宗教共有的超越性智慧之光,已經把黑暗中的人們曲折前行的小徑照得更亮。在筆者看來,這亦屬無疑。
第四,符著的長處在於實地採訪,林著的長處在於親聞星雲本人的回憶,滿義所著則在結構清晰、證明充分。本書則還力求運用他們所提供的基本材料,以現代宗教社會學理論構架加以分析與詮釋,這對於人間佛教研究似尤其必要。同時,對星雲倡導的宗教融和思想,試以宗教學理論作了闡解。
本書承星雲大師本人與慈惠法師、滿果法師等佛光山法師的大力支持,贈送了佛光山出版的大量書刊。惠空法師與慈光寺諸法師、居士也予以通力合作,提供了大量寶貴資料與幫助。此外,江燦騰教授、溫金柯先生、華敏慧女士也提供了不少資料與幫助,本書才得以撰寫。最後,樓宇烈教授在百忙中為本書撰寫了序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王琛碭女士審讀了全稿,對本書的修改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本書照片則取材於《雲水三千》,在此,均表示深切謝意。
本書第一至三章以及“附錄星雲大師年譜簡編”的初稿由毛勤勇教授執筆,緒說、結語以及第四至七章,由本人執筆,全書由本人統稿,並對初稿作了很大修改。不足之處在所難免,誠懇地希望各界人士不吝教之。
鄧子美
2011年12月28日於步圭齋

序言

星雲大師是當今人間佛教成功的實踐者,他開創的台灣佛光山道場,成績斐然,在兩岸四地都有很大的影響,其道場和佛光會會員遍及全世界,其人格魅力也為世人所敬仰。星雲大師青年時就立下了大誓願:要讓佛光照耀世界,直到八十高齡依然祈願:“以佛法來普照世間,為人間建立起一片清淨安樂的淨土。”(《人間佛教的戒定慧》序)正是在此大願力的激勵下,星雲大師成就了佛光山道場,以供養世間眾生。
星雲大師佛光山道場的人間佛教,通過文化、教育等事業來弘法利生,把佛教的根本精神、傳統教義與現代生活、時代精神貫通起來,使佛教根植於人間、落實到生活、滲入至心田。星雲大師嘗云:“人間佛教的傳播,一方面固然要迎合時代的需要,但也要有傳統佛教為根據。”(同前)星雲大師經常講的經有:《八大人覺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金剛經》《心經》《六祖壇經》等,以導引眾生開啟佛之知見。而在他八十歲時又明確地告訴人們:要“把根本佛教的戒定慧提出來,作為人間佛教的思想依據”,以導引眾生悟入佛之知見。他認為,“勤修戒定慧”是一門從初入道的小沙彌到大阿羅漢、大比丘、大菩薩,乃至每一位在家信眾的必修功課,以此來降伏“人生最強大的敵人‘貪嗔痴’煩惱”。(同前)因此,星雲大師系統地整理和闡發了他的“人間佛教戒定慧”的思想。其中提及的“戒的終極——人格完成,菩提圓滿,定的目標——不求成佛,只求開悟”“慧的套用——生活行儀,人間慧用”等,都是傳統佛教教義與現實人間佛教理念的圓滿貫通和結合,都是星雲大師一生實踐人間佛教的深刻體悟和總結。
星雲大師的成就,人所共知共見,而對其取得這些成就的艱辛一生,則未必有多少了解,尤其是我們大陸的民眾。在台灣雖已出版了好幾本記述星雲大師生平經歷的傳記作品,但我們不易讀到。現在由鄧子美教授和毛勤勇副教授撰寫的《星雲大師新傳》要在大陸正式出版,為民眾提供了一部詳細了解星雲大師和他開創的佛光山人間佛教道場的專著,實在值得歡喜。鄧子美教授要我為此書的出版寫一序,於是就寫了以上這些感受,供讀者們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