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間的化學》是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大衛·E.牛頓
基本介紹
- ISBN:9787543961272
- 作者:大衛·E.牛頓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 頁數:225
- 定價:28.00元
- 原作品:Chemistry of Space
- 譯者:王瀟
- 叢書:USA美國科學書架·化學世界
《星際間的化學》是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大衛·E.牛頓
《星際間的化學》是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大衛·E.牛頓內容簡介《美國科學書架·化學世界:星際間的化學》所涉獵的內容從最基本的物質和字宙的起源,到藥品和食品構成等這類新材料化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運用。縱覽...
研究化學元素在太陽、地球、月球、太陽系其他天體、恆星和宇宙線中的分布。元素起源理論認為,首先是宇宙核合成產生氫、氦;恆星的靜態和爆炸核合成產生一系列元素,宇宙線與星際物質的核反應形成少量輕元素。恆星的演化階段反映了元素的形成...
宇宙化學是研究宇宙物質的化學組成及其演化規律的學科,是天文學的一個分支,也是天文學與化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宇宙化學研究的對象包括隕石、月球、行星系天體、行星際物質、太陽、恆星、星際物質、宇宙線、星系和星系際物質等。簡介 宇宙...
星系的化學演化,星系中恆星和星際物質的元素豐度隨時間的變化。這類研究開始於1963年M.施米特的一篇論文。主要目的是對星系中恆星和星際物質觀測到的化學元素豐度給予正確說明。此外,將觀測結果同理論預言比較還可對恆星形成和演化的理論...
空間觀測使得頻譜分析擴展到“全波”範圍:從射電、紅外、可見光到紫外線、X射線、γ射線都能從事宇宙化學的研究,加上空間探測的直接登月、登火星等天體採集岩石、土壤樣品,使得該學科獲得了巨大的進展,例如星際分子的發現被譽為60年代...
近年來發現隕石中含有上述模型所不能解釋的化學組成和同位素異常﹐有人強調恆星際物質中化學分餾(前凝聚物質)是太陽系初始化學態的關鍵﹐提出太陽星雲的冷凝聚模型來解釋這種異常。這種模型認為﹐恆星際物質中有三類塵埃﹕超新星爆發形成的熱...
星際物質(縮寫為ISM),是存在於星系和恆星之間的物質和輻射場(ISRF)的總稱。星際物質在天文物理的準確性中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因為它是介於星系和恆星之間的中間角色。恆星在星際物質密度較高的分子雲中形成,並且經由行星狀星雲、...
按照研究對象不同。宇宙化學又大致可分為:隕石化學、行星系化學、恆星化學、星際化學、同位素宇宙化學、宇宙線核化學等。發展簡史 19世紀初對太陽光譜的拍攝以及對隕石礦物和化學成分的研究為空間科學的誕生奠定了基礎,這一研究開拓了對...
星際分子譜線已成為研究銀河系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提供有關銀河系的化學成分、銀河繫結構和運動狀況、銀河系各個不同區域中的物理環境等方面的新知識;並有助於了解星雲演變為原恆星的許多細節,以及恆星演化到晚期階段把大量物質拋向星際...
星際分子是從哪裡來的?將來是否能形成天體? 尚不清楚。一般認為,星際分子和恆星形成的早期以及恆星演化的晚期有密切聯繫。特別是有機分子的發現,有助於揭開生命起源和地外文明的奧秘。星際分子在天體物理學、天體化學等方面都顯示出重要...
宇宙線源的化學組成,如表1。它是太陽系中的觀測值經過一定的傳播(主要是恆星際傳播)改正後的數值。 根據宇宙成因核素的研究,認為宇宙線的通量、能譜、組成,在近百萬年來是基本恆定的(見宇宙線)。成因核素 宇宙物質 (如隕石...
從射電天文學和分子光譜學的研究得知,星際之間存在許多分子,如OH、CN、SiO、CS、HCN、SO、CH、N₂H、NS、HCO等,這些分子在地球上是極不穩定的,但卻能穩定地存在於星際空間,這是因為它們處於分子極為稀薄的天空之中,在不受...
1985年,繼金剛石、石墨之後,美國休斯頓(Rice)大學Kroto、Smally、Curl等在合成星際間化合物的過程中,用大功率雷射轟擊石墨進行碳的團簇研究時,發現了碳的第3種同素異形體-由60個碳原子組成的原子簇C60。隨後,人們又發現了C60簇...
恆星化學組成,由恆星光譜測出的組成恆星的化學成分。恆星化學元素的含量常以豐度表示,指在同一體積內某種元素的原子數目與氫原子數目之比,因此是一種相對含量。研究歷史 J.von夫琅禾費最早將稜鏡後接一台望遠鏡觀測太陽,發現太陽的...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亞毫米波望遠鏡陣列(ALMA)最新探測到一個遙遠的年輕星系,該太空區域存在大量星際灰塵和氧。據科學新聞網站報導,宇宙灰塵主要是由矽、碳和鋁構成,灰塵顆粒直徑最小為1厘米的百萬分之一。顆粒中的化學元素形成於恆星內部...
星際化學過程的關鍵是星際雲含有大量石墨顆粒形態的碳。根據星際雲對更遙遠恆星的可見光的吸收方式,那裡存在長度約0.1微米的細長顆粒,主要成分是碳,但也有水冰和矽酸鹽。碳是恆星內部核合成的最通常的產物之一。大多數複雜分子都在非常...
人馬座的區域含有豐富的化學元素,是天文學家在星際空間中尋找新分子的良好標本。小分子雲 孤立的、引力束縛的,質量在數百個太陽質量以下的小分子雲稱為包克球。在這種小分子雲中密度最高的區域與在巨分子雲的分子雲核等價,因此常...
天體化學最主要研究星際分子雲的形成、組成成分、演化和最終結局,因為這些相關知識與太陽系如何形成有關聯。許多年來,天文學家缺少星際間的化學知識,認為星際間只是黑暗,無物。1950至60年代出現射電天文學,開始有令人興奮的發現;觀察...
羅布湯普森教授說的沒錯,反物質的發現將會引領人類的變革,使得人類的星際旅行之夢將成為現實。此前在大量的科幻小說中,用於星際旅行的飛船都是以反物質作為燃料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想把人類送上火星,那需要千萬噸以上的化學...
星際介質中的塵埃有 3種來源:超新星爆發拋出的熱凝聚物;巨恆星拋出的熱凝聚物;冷星雲中的非熱結合物。星際物質(“前凝聚物”)中存在化學和同位素分餾。它的主要特徵是:超新星熱凝聚物富含難熔的Ca、Al和Ti氧化物,巨恆星熱凝聚物...
人馬座的區域含有豐富的化學元素,是天文學家在星際空間中尋找新分子的良好標本。在巨分子雲環繞星系旋轉時,一些事件可能造成它的引力坍縮。巨分子雲可能互相衝撞,或者穿越旋臂的稠密部分。鄰近的超新星爆發拋出的高速物質也可能是觸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