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脈龍

瑪氏 星脈龍(Sidersaura marae),屬名來自拉丁語“星星”和希臘語“蜥蜴”,指其脈弓側面觀類似於星形,種名致敬Mara Ripoll。星脈龍生存於晚白堊世的阿根廷,化石出土於烏因庫爾組(Huincul Formation)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星脈龍
  • 拉丁學名:Sidersaura marae
  • :動物界
  • :蜥形綱
  • :蜥臀目
  • :雷巴齊斯龍科
  • :星脈龍屬
  • :瑪氏 星脈龍
  • 亞目:蜥腳亞目
化石標本,形態特徵,物種分類,棲息環境,

化石標本

正模標本MMCh-PV 70包含部分腦殼、背椎神經棘、尾椎、椎骨、脈弓、肩帶、腰帶以及後肢。除此之外它還有其它的幾個標本 星脈龍屬於雷巴齊斯龍科(Rebbachisauridae),它副模標本MMCh-PV 236的股骨長約1.55米,表明它是一種較大的雷巴齊斯龍科恐龍。

形態特徵

它的形態特徵在於頭骨的額頂骨孔,上枕骨的兩個窩由中央嵴分開,中間脈弓的近支分出前後突,髂骨氣腔由小室組成,距骨關節面發生為結節狀。

物種分類

統發育分析顯示:它屬於較基幹的雷巴齊斯龍科,與晚白堊世巴西的伊塔佩瓦龍(Itapeuasaurus)是姊妹演化支。

棲息環境

星脈龍生存於阿根廷內烏肯群的烏因庫爾組,年代為距今9700-9300萬年前的森諾曼階。這裡發現了巨型鯊齒龍科恐龍馬普龍米拉西斯龍,以及屬於疑名的鯊齒龍科恐龍牛獵龍;阿貝力龍科的蠍獵龍、肌肉龍和雷霆龍;西北阿根廷龍科的烏因庫爾龍、戈里瓦龍和南盜龍(南盜龍可能為戈里瓦龍的同物異名,且二者也有可能屬於大盜龍科);鳥翼類的斑盜龍;多種泰坦龍包括最大的蜥腳類阿根廷龍,以及堅毅龍巴斯汀格里巨龍和喬岡龍,以及雷巴齊斯龍科的蜥腳類鷲龍利邁河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