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改造(行星改造工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星球改造,指的是把整個星球進行改造,直至變成人體能夠適應的,類似於地球表面的環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星球改造
  • 提出者:卡爾·薩根
  • 出自:《最後和最初的人》
  • 概念:把整個星球進行改造
概念,簡介,

概念

把整個星球進行改造,直至變成人體能夠適應的,類似於地球表面的環境,這種浩大的“行星改造工程”也是科幻作家們十分喜歡的題材。美國的天文學家兼科幻作家卡爾·薩根(CarlSagan)就指出,金星上的高溫主要由大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所導致。如果把低等藻類投放到金星表面,令其大量繁殖,那么便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大量氧氣,並且讓金星表面的溫度下降,直到人類能夠呼吸。

簡介

薩根並非第一個提出行星改造工程的人,遠在1930年,英國科幻作家、哲學家斯特普爾頓(OlafStapledon,1866、5、10——1950、9、6)在經典科幻小說《最後和最初的人》中,就描述了把金星海洋進行電解以釋放出氧氣的宏偉過程。後來,科幻作家安德森(FoulAnderson)在小說《豪雨》中,再次描述了改造金星的過程。克拉克在《火星之砂》中去“改造火星”。格利戈里·本福德Gregory Benford)則在《木星計畫》中“改造”木星的衛星伽尼美。
大自然把地球改造成今天這個樣子,前後花了數十億年。用人工方式改造一個行星,怎么也得耗費數以萬載的時光。這是嚴肅的科幻作家們早就想到的。這份漫長反襯著科學院的宏偉和寂寞。不過,在美國科幻片《火星計畫》中,人類只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就讓太空人能夠在火星表面摘掉頭盔呼吸。而在《全面回憶》里,更是用機器加工火星深處的冰,很快讓火星紅色的天空變成了藍色。當然大家不必認真,那只是電影藝術家在喧染情節而已。
畢竟我們自己的星球還沒有到無法居住的地步,改造鄰居尚未提到科學家的日程上來。這些“行星改造方案”的現實意義,還在於讓人們對於外星球的改造,可以選擇光照度適合,只有一個星核(既只有兩個磁極的星球)。該星球要有可以活動的岩漿層。該星球的引力要略高於地球的引力(可以用彈簧稱測試其引力的強度)。選定之後,這樣的星球一定沒有水資源。可以尋找宇宙中的有冰星球。通過移動其有冰星球向其*攏,將冰融化下來,成為說要星球的水資源。通過多個冰星球的水集中,該星球的有水面積必須達到百分50以上才能適應人類居住生活。
有了水資源以後再通過引進水中生物和陸地生物改造該星球。
被改造的星球必須保留一顆衛星,因為只有衛星才能造成水的潮汐運動,否則星球表面的水將成為臭水坑。
中國要在宇宙中同時改造幾個星球,因為每個星球最好容納5—7億人口,人口的密度太大容易造成傳染病的流行,使人類窮於疾病的治療。
人類的終結在於高度機械化,全能機器人為人類服務,工作將成為稀缺資源。
人類的壽命可以長到認為活著沒趣時才去選擇死亡。
看到生態圈是怎樣一個系統,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地愛護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