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的啟示:革命根據地創建與發展

星火的啟示:革命根據地創建與發展

《星火的啟示:革命根據地創建與發展》是金沖及創作的政治著作,首次出版於2020年。

該書以新中國成立前不同時期的革命根據地為核心,詳細講述其創建與發展的過程,並通過比較各種路線的發展方向,向人們闡明正確的路線和理論對於革命成功的重要意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星火的啟示:革命根據地創建與發展
  • 作者:金沖及
  • 類別:政治著作
  • 首版時間:2020年
  • 字數:387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收入五篇黨史論文,以新中國成立前不同時期的革命根據地為核心,詳細講述其創建與發展的過程。作者通過比較各種路線的發展方向,向人們闡明正確的路線和理論對於革命成功的重要意義。在中國共產黨發展中的第一次低潮期時,在思想層面上中國共產黨陷入迷茫。作者以江蘇無錫和宜興的暴動以及廣東海陸豐根據地的失敗,來分析錯誤的左傾路線導致的嚴重後果。中國共產黨在眾多失敗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傳承發展。作者還闡釋了在革命根據地創建和發展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面臨艱難困苦的環境,面對數倍、數十倍於己的強大敵人,如何正確地看待雙方力量,又如何解決關係重大的一個又一個新問題。

作品目錄

前言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歷史地位
對創建贛南閩西蘇區的思考
以全局視角看黃麻起義
山東抗日根據地的獨特歷程
游擊戰為主向運動戰為主的轉變 從上黨戰役到平漢戰役
附錄

作品思想

《星火的啟示》一書具有宏大的歷史視野。這種宏大視野首先體現在作者對歷史長時段的觀察。開篇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歷史地位》一文開頭就寫道:“對於一個歷史事件,常常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比原來看得更加清楚。”誠如斯言,對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如果只注重它在當時做了些什麼,很難看出它的歷史地位。而如果放在歷史的長河中用更長遠的眼光去審視,則能看得更清楚也更準確。正是本著這樣的原則,作者從國體、政體、經濟構成、階級分析、社會改革5個重要方面對比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異同,指出了前者諸多開中國歷史之先河的創舉,以及對後者的奠基作用,對一度被低估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作出了恰如其分的評價:“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確實已有新中國的雛形。儘管它還不成熟,不完備,甚至還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新中國的基本特徵在它身上已經有了。”
《星火的啟示》以翔實的第一手史料為基礎,在展現宏大歷史的同時又沒有遺漏細節。在解釋大革命失敗後的“左”傾盲動主義錯誤時,作者並未過多地去苛求前人,而是充滿同情之了解地寫道:“中國共產黨從成立到大革命的失敗只有六年,它的領導人大多還很年輕,社會經驗和政治經驗還不多。”並充滿感情地說:“他們有著滿腔的革命熱情和不怕犧牲的獻身精神,而對中國國情的複雜性和不平衡性缺乏認識。他們剛剛經歷過來的波瀾壯闊的大革命突然遭受那樣慘重的失敗,他們一時還不能深刻地理解它,而是急於改變現狀。國民黨當局的血腥屠殺政策,無數戰友的壯烈犧牲,還有一些人的動搖、退縮以至叛變,都激起他們難以遏制的憤怒和憎恨,進行近乎拚命的蠻幹。”讀至此處,一群生澀而又充滿著歷史使命感的年輕革命者們仿佛就站在讀者面前。
又如,作者論到井岡山時期的經濟困難時引用姚喆的回憶說:“山上很冷,我們沒有棉衣棉褲,穿著單衣,赤腳穿草鞋。晚上睡覺,鋪間燒一堆火,身上蓋些稻草,有的同志用夾被裝上稻草,就要算是最漂亮的被子了。”雖然只有短短几句,卻能從中體會紅軍當年生存條件之惡劣和革命精神之樂觀。
再如,當述及紅四軍下井岡山向贛南閩西轉移時,作者特意說明紅軍“凌晨從羊腸小道冒雪下山”,其形勢之緊迫與危急可見一斑。對紅軍下山之後的經歷,作者又提醒讀者:紅軍沒有直接東渡贛江向東固前進,而是繞到贛閩邊界兜了一個大圈子,看似不合邏輯的行動,皆因強敵緊追其後,即便在取得大柏地戰鬥勝利、到達東固之後,也不得不再次轉移。通過這樣細緻的敘述,讓讀者在心裡始終緊繃著一根弦,擔憂紅軍的命運和革命的前途。隨後,作者筆鋒一轉,講到紅軍選擇地勢、經濟、敵情、民情均好的閩西地區,讓人終於松下一口氣,有柳暗花明之感。
《星火的啟示》更為突出的特點是講清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問題。中國共產黨在創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克服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解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問題,使“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在回顧歷史時把這一系列偉大突破敘述清楚,是黨史研究者的使命,正如胡喬木在指導《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一書的編寫時提出的那樣:“不能寫成一部流水賬,不能是一個微雕,而是要以一個段落、一個段落,說明那些需要回答的問題。”由於歷史十分複雜,問題並非嚴格按照時間順序先後出現,而是常常相互滲透和交錯,把它們抽絲剝繭、理清脈絡,實非易事。在《星火的啟示》中,作者運用獨到的歷史洞察力和高超的寫作手法,在總體上以歷史發展為序的前提下,在每一階段又集中筆墨去重點描寫根據地創建和發展中遇到的最主要的問題,“以一個段落、一個段落,說明那些需要回答的問題”,很好地完成了任務。
以《對創建贛南閩西蘇區的思考》為例。作者先從全局角度對雙方力量進行了細緻考察,並以江蘇無錫和泰興、廣東海陸豐根據地的失敗為例,說明在革命處於低潮、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如果不放棄“左”傾盲動主義的蠻幹,革命沒有勝利的希望。接下來,在重點敘述紅軍下井岡山並轉戰贛南、閩西曆程的同時,作者將如何選擇根據地的地域這一問題揉入其中,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除了地域選擇,創建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又接連遇到如何正確認識並處理軍事工作和民眾運動的關係、如何加強根據地政權建設、如何加強黨的建設等問題,作者在講述歷史的過程中,對它們又一一作了闡釋,把中國共產黨面對的艱難困苦和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曲折歷程清晰又完整地呈現在了讀者面前。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0年6月,該書入選中宣部辦公廳“2020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目錄”。
2021年4月,該書入選中宣部“書映百年偉業”好書薦讀4月書單。

作者簡介

金沖及,1930年生於上海,1947年考入復旦大學,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黨史和中國近代史專家,先後任復旦大學團委書記、教務部副主任、教學科學部副主任,文物出版社總編輯,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常務副主任、研究員,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成員,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史學會會長,現任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先後主編或共同主編《毛澤東傳》《周恩來傳》《劉少奇傳》《朱德傳》《陳雲傳》等;著有《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的道路抉擇》(獲2016年中國好書獎)等;和胡繩武教授合著四卷本《辛亥革命史稿》(獲第一屆郭沫若歷史學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