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薔薇科植物,多年生矮小草本,高2-15厘米,植株灰綠色,被灰色短絨毛,稍有光澤。具細長橫行根狀莖,褐色,自節上分生新植株,主莖較短,自基部分枝,掌狀三出複葉,小葉倒卵形,基部楔形,邊緣具鈍齒,灰綠色,主莖為中等偏低的飼用植物,廣泛分布在我國森林草原及典型草原地帶。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地理分布,生長習性,生態特性,飼用價值,栽培技術,土壤準備,精心播種,間苗中耕,澆水追肥,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15厘米,植株灰綠色。
根圓柱形,多分枝。
花莖叢生,密被星狀毛及開展微硬毛。基生葉掌狀3出複葉,連葉柄長I.5-7厘米,葉柄密被星狀毛及開展微硬毛,小葉常有短柄或幾無柄;小葉片倒卵橢圓形或菱狀倒卵形,長0.8-3厘米,寬0.4-1.5厘米,頂端圓鈍,基部楔形,每邊有4-6個圓鈍鋸齒,兩面灰綠色,密被星狀毛及開展微硬毛,下面沿脈較密;莖生葉1-3,小葉與基生小葉相似;基生葉托葉膜質,淡褐色,被星狀毛及開展微硬毛,莖生葉托葉草質,灰綠色,帶形或帶狀披針形,外被星狀毛。
頂生花1-2或2-5朵成聚傘花序,花梗長1-2厘米,密被星狀毛及疏柔毛;花直徑1.5厘米;萼片三角卵形,頂端急尖,副萼片橢圓形,頂端圓鈍稀2裂,外面密被星狀毛及疏柔毛;花瓣黃色、倒卵形,頂端微凹或圓鈍,比萼片長約1一倍;花柱近頂生,基部有乳頭,柱頭稍微擴大。
瘦果近腎形,直徑約1毫米,有不明顯脈紋。
花果期4-8月。
果期7—8月。
地理分布
產黑龍江、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新疆。生山坡草地、砂原草灘、黃土坡、多礫石瘠薄山坡,海拔580-3000米。蘇聯、蒙古也有分布。
生長習性
星毛委陵菜作為常見的伴生植物,出現於蒙古高原東部的波狀平原及黃土高原丘陵、山地的大針茅(Stipa grandis)草原,蒙古高原典型草原帶的西北針茅(Stipa krylovii)草原以及廣布於東起華北平原,西至祁連山,北界冀北山地、陰山、南達河南伏牛山的長芒草(Stipa bungeana)草原中。同時,也是山地草原乾旱生境最常見的雜草成分,出現在蒙古高原及其以南相鄰地區,陰山、晉北山地、賀蘭山的小針茅(Stipa sp.)草原中。在新疆,它也是山地草原的伴生種。
星毛委陵菜作為雜類草成分,參與冀北山地以北的黃土丘陵地區,東鄂爾多斯及甘肅、寧夏南部的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草原,或由小針茅草原因過度放牧和強烈風蝕影響演替而來的冷蒿(Artemisia frigida)草原,能時常在群落中起優勢作用,而在水分條件略好的森林草原地帶的過牧陽坡、半陽坡,可成為群落建群種,組成次生的星毛委陵菜草原。此外,也是東北、內蒙古東部丘陵、山地分布很廣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線葉菊(Fitifolium sibiricum)草原的重要伴生植物。
生態特性
星毛委陵菜是溫帶、暖溫帶草原性的旱生、中旱生植物,廣泛分布在我國森林草原及典型草原地帶。生長在不接受地下水影響的高原、丘陵或山坡地,土壤為淡栗鈣土、栗鈣土、暗栗鈣土或黑壚土、淺黑壚土、山地栗鈣土等,質地可自壤質、沙壤質、沙質到礫石質,能忍耐較強石質化生境,說明其具有較強的耐旱性和石生性。在內蒙古花期為5~6月,果期為7~8月。在寧夏固原縣黃土丘陵坡地上,調查星毛委陵菜的單株鮮重為1.0~1.59克,風乾重為0.46~0.75克,乾鮮比為1∶2.28;株叢結構為莖占總重的30%~40%,葉占總重的46%~50%,花占總重的10%~23%,莖∶葉∶花=1∶1.37∶0.47。
星毛委陵菜以根莖進行營養繁殖,往往在草群中聚生成直徑30~40厘米的斑塊狀,春季開花期,使草原在草綠色背景上形成一團團黃色的花斑。該草在一定程度上比較耐牧,可成為針茅屬草原放牧偏途演替的代替種,例如黃土高原中、西部的星毛委陵菜型乾草原上,經常出現的牧草有長芒草、賴草(Leymus secalinus)、糙隱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阿爾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火絨草(Leontopodium leontpodioides)等,地上部生物量鮮重143克/平方米,其中星毛委陵菜為34克/平方米,占23.7%。但它並不能忍受過分地踐踏和重牧,在花期過度放牧利用的情況下,便會逐漸衰退。
飼用價值
屬於放牧型草,適口性不良,僅為中等偏低的飼用植物。綿羊、山羊春季(四、五月)吃其嫩枝葉和花,整個夏季不愛吃或不吃,馬、驢在旱年缺草時才吃;因為生長低矮,牛、駱駝無法採食。冬季枝葉保留較好,為山羊、綿羊所採食。對羊只保膘有一定意義。本種是早春的蜜源植物,又因根莖發達,作為良好的地被植物在山、丘坡地有保持水土的積極作用。
栽培技術
土壤準備
委陵菜食用器官為肉質根,應選土質疏鬆、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地塊。選地後先深翻土地,結合翻地每畝施入腐熟有機肥3000 ~4000 公斤,與土壤混勻翻入土中,將土塊打碎整細。做成寬30 厘米、高20厘米的高壟,壟距20 厘米。
精心播種
委陵菜肉質根為食用器官,育苗移栽易傷根,使肉質根發育畸形,故播種方式一般採用直播。播種前進行浸種,一般溫水浸種8~12 小時,種子充分吸水後即可播種。播種時先在壟頂按10厘米株距穴播,每穴播2~3粒種子,播後覆土,稍加壓實。播後順壟溝澆水,水量以浸透壟頂土壤為宜。適宜溫度下,3~5天即可出苗。
間苗中耕
幼苗1或2片真葉時進行間苗。選生長健壯的植株每穴留l株,其餘拔掉,然後進行淺耕,除草保墒,促使幼苗生長。
澆水追肥
委陵菜發芽期應視土壤墒情進行澆水,使土壤保持濕潤疏鬆以利於種子發芽,保證苗齊、苗全。幼苗期前促後控,肉質根開始膨大前應控制肥水管理,防止幼苗徒長。肉質根開始膨大時是需肥需水的關鍵期,應及時澆水,使土壤保持濕潤。若水分供應不足,易使肉質根木質部木栓化,側根增多;若澆水不均勻,則肉質根容易開裂。收穫前1周停止供水。栽培委陵菜應多施速效肥,如碳酸氫氨、硫酸銨、尿素等,共施2~3次肥,肉質根開始膨大時第一次追肥,半個月後第二次追肥。每次每畝施硫酸銨10~15公斤,適當配合施用鉀肥。再過15~20天進行第三次追肥,施用量可比前兩次略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