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城記事》是時代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若。本書講述了許多為國家做出貢獻的領導和同志的感人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星城記事
- 作者:何若
- 語言:國語
- 出版社:時代文化出版社
- 開本:850×1168 1/32
書籍簡介,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書籍簡介
推廣發行: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字數:194千字
內容簡介
我的回憶錄第一部《團汀舊事》出版之後,受到一些同志讚許。特別是經歷過冀東抗戰的同志,更覺親切。在我的家鄉,書中人物的子侄,看到先人的事跡,倍感光榮。遷西縣委史志辦公室的同志來信,也作了很好的評價。歷史翻過去一頁,從抗日戰爭翻到解放戰爭,在向湖南進軍的湘江大隊長沙中隊的121名幹部中,大半又是冀東子弟。而參加解放長沙入城市的部隊四野46軍138師,前身就是李運昌司令員的冀東老十二團。所以,兩本書的故事天南地北,卻實實在在是姊妹篇
我在長沙工作、生活了近六十年,在市級機關黨政工團中都擔負過職務,對解放後的許多領導和同志,都有過接觸。很多人的思想、工作、作風,令我欽敬不已,他們在對敵鬥爭中赤膽忠心,機智勇敢。在經濟建設中兢兢業業,埋頭苦幹。在政治運動中頭腦清楚,是非分明。我的初衷,是把他們中許多感人的故事,在撰寫回憶錄第二部《星城記事》中記錄下來,給自已留下記憶,給長沙留些史料。
但是,我積累了許多素材,在動筆之前,卻決定放棄,不願再寫了。原因很簡單,與第一部相比,那本書中的主人公,雖然大多數是農家子弟,山野村夫,但在他們走上抗日道路之後,戰鬥時意氣風發,捐軀時慷慨就義。留下的都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作為他們的親友和後人,看了感到揚眉吐氣。而審視我準備寫的《記事》,雖也同樣熱情歌頌他們的革命精神,卻無法迴避一個事實,即在革命和建設事業取得成就的同時,卻在不斷的政治運動中,傷害了許多同志的感情、身體,甚至於生命。多少寶貴的青春,消耗在交代檢討和批判鬥爭之中。
滿懷激情的把青春獻給革命,獻給崇高的理想。在戰場上,在刑場上,無數同志倒下了!在槍林彈雨里,在風雪饑寒中。從九死一生中走過來的人們,卻在戰勝敵人奪取政權之後,在自己的隊伍內部,遇到頗為傷心、甚至悲慘的結局。觸動這些敏感的神經,無異於去揭被傷害者和他們親屬的流血瘡痂。於心不忍,於人無益,理智和感情都讓我停下筆來。
讓我始料不及的是:我的上述考慮,並不代表他們的想法。不少受過傷害的同志,卻支持我把這些歷史事件客觀的寫出來。以便讓人們在今後創建和諧社會中汲取教訓。而且,我們今天的輝煌勝利,也包括遭受過打擊、身處逆境,仍能忍辱負重、堅忍不拔,堅持鬥爭的人們所做的貢獻。這些同志堅定的革命信念、樂觀主義的革命精神,是永遠值得人們敬佩和學習的。
所以,我又不得不把已經擱置的筆拾了起來。
由於這一段歷史時間較長,隨著光陰的流逝,不少當事人已經物是人非。健在的人中,也由於年事已高,記憶不清,或觀察角度不同,常常對同一事物有多種說法。故某些情節或有出入難以避免。在此特表歉意。不過書中所記當代的悲劇和喜劇,都曾經發生過,絕無杜撰虛構。
為了讓書中所述的歷史事件更符合真實,本書的第二、三、五章,參考了許多親歷這些事件的領導和同志的《回憶錄》或有關文稿,包括周禮、曹瑛、閻子祥、沈立人、劉晴波、黃人凌、王化中、劉景泉、王甸彬、青鋒、劉約三等同志,在此,對他們所做的歷史貢獻,特表示敬意和感謝。
最後,本書編採過程中,許多老同志熱情接待我的訪問,積極提供許多珍貴史料。成稿後,又得到王蔚琛、朱尚同、潘基礩 、青鋒、俞紹昌、劉約三、周瑞生、方功一、陳克如、張仲昆、肖可移等同志的認真校核,對多處情節或文字提出修改意見。肖可移同志還特地邀集原共青團市委文教團委的老同志座談,對有關章節作了修改和補充。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作者簡介
何若,長沙人,著名學者,現代詩人。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名 城 記
一 天上的一顆星
二 辛追女士
三 大投機家
四 北伐之星
五 旭日東升
六 抗戰焦土
第二章 會 師 記
一 中央抽調幹部南下
二 我的蜜月
三 酷暑南征
四 兵臨城下
五 地下鬥爭
六 勝利會師
第三章 接 管 記
一 迎接解放的28天
二 接收了個破破爛爛的城市
三 和平解放不和平
四 一次政治大地震
五 清掃舊世界的污泥濁水
六 閻市長和建設城市的人們
七 共青團市委
第四章 奇 聞 記
一 蟒蛇洞的傳說
二 撈刀河的神話
三 馬王街的故事
四 營盤街的故事
第五章 挨 斗 記
一 頭號“走資派”
二 劉晴波“反叛集團”
三 市委派來的“工作組長”
四 “大華大學”
五 她要求“四落實”
六 紅章的慘重代價
第六章 出 國 記
一 難辦的簽證
二 警官小姐
三 天上掉下個餡餅來
四 外國公司機票
五 日出之國
六 阿拉斯加的長晝
七 小鎮維也那
八 華盛頓掠影
九 威廉斯堡和維吉尼亞
十 費城和賓夕法尼亞
十一 紐約
十二 尼亞加拉奇觀
十三 馬里蘭海上釣魚
十四 阿靈頓公墓
十五 白宮和“弗洛伊德”
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