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大寨鎮土巷村史氏家族於大清乾隆1736年期間由昔陽川口收戶自平定蔭營(今陽泉蔭營)遷至昔陽縣土巷。
土巷村史氏始祖——化臣、化宰、化相(五十二世)、存清、存蘭、存紅(五十五世) 明字輩是62世。
土巷村《史氏族譜》首先介紹了家族文化方面的基礎知識,其次是家鄉記事部分,也可以說是一部略簡的村史,正文族譜記錄了一世至六十五世,分世表、世錄二大部分。力求全面性、真實性、嚴謹性。同時將一些歷史資料收錄在中。
山西晉中昔陽縣大寨鎮土巷村《史氏族譜》於2009年6月已經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史氏族譜》
- 又名:山西、昔陽、土巷村《史氏族譜》
- 作者: 史明瑞
- 頁數:114
- 出版時間:2009年6月
寫在<<史氏族譜>>前面的話,《史氏族譜》編輯成員,史氏族譜目錄,《史氏族譜》序一,《史氏族譜》序二,土巷村沿革,土巷村歷任黨支部書記,土巷村歷任教師,土巷村地名(40個),“接官亭”與“虹橋關”,土巷村史氏輩字,1、續譜說明,土巷史氏始祖——化臣、化宰、化相、,存清、存蘭、存紅(五十五,世),明字輩是62世,土巷史氏始祖,——化臣、化宰、化相(五十二世),、存清、存蘭、存紅(五十五,世),明字輩是62世。,後記,土巷村照片,
寫在<<史氏族譜>>前面的話
古人云:國無史難鑑古人,地無志難沿習俗,家無譜難辯支脈。故朝廷撰史,地方修志,家族修譜。
家譜亦稱族譜、宗譜、家乘。它是家族歷史的記錄,它以血緣為紐帶由家庭漸至家族而譜寫,它與國史、方誌稱作中華傳統文化的三大典籍。不僅能別姓氏、析傳承、明家規、誡後人,而且能反映出歷史發展的脈絡,社會生活及居住地的山川地理地貌之演變。近來,國外學者認為同一族姓的人就會有相同的DNA。譜牒學涉及人口學、社會學、歷史學、遺傳學、民族學的內容,是我國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家譜的整理歷史被人們看做是社會文明、國泰世盛的象徵。
史姓是個有悠久歷史的大姓,在幾千年的發展中有四次是與皇室聯繫密切的。史姓每一代的傳承都清晰明白,這是史姓人值得驕傲的一點。史氏家族於大清乾隆1736年期間由昔陽川口收戶自平定蔭營遷至昔陽縣土巷。祖先們定居繁衍於此,一代傳至一代,承接著且耕且讀、嚴於教子,為人誠信的良好家風、祖先的勤勞勇敢、創業經驗值得發揚光大。
為此,我在父親的倡導下,於2008年著手整理土巷家譜。該譜首先介紹了家族文化方面的基礎知識,其次是家鄉記事部分,也可以說是一部略簡的村史,正文族譜記錄了一世至六十五世,分世表、世錄二大部分。力求全面性、真實性、嚴謹性。同時將一些歷史資料收錄在中。人物部分由古及今,記錄了全國範圍內數位史氏優秀人物, 當然我族傑出人才不止這些。
願我族源遠流長,世代永昌!
六十二世: 史明瑞
二零零九年六月
《史氏族譜》編輯成員
顧問(倡導者): 史傑林
編寫: 史明瑞
題字: 史永林
村地名提供及
負責族人校對: 史相林
電腦打字: 姜 毅
姫保榮
史氏族譜目錄
一世祖(諱)崇像
元朝名將鎮陽王史天澤雕像
題字
寫在《史氏族譜》前面的話-------昔陽縣土巷村62世史明瑞-------(1)
序言一-------------------------------------陽泉市蔭營61世史有昌-------(2)
序言二----------------------------------昔陽縣土巷村61世史永林-------(3)
一、家族文化
1、史姓由來-----------------------------------------------------------------------------(4)
2、史氏考證-----------------------------------------------------------------------------(4)
3、“史”字之考------------------------------------------------------------------------(6)
4、史氏人口與分布-----------------------------------------------------------------(7)
5、史氏家族專用楹聯--------------------------------------------------------------(8)
6、史氏祖廟-----------------------------------------------------------------------------(8)
7、史氏家訓-------------------------------------------------------------------------(10)
8、史氏100個第一-----------------------------------------------------------------(11)
9、二00五年全國史氏大祭祖祭文----------------------------------------------(16)
10、其它相關知識-----------------------------------------------------------------(18)
①“姓”“氏”之考----------------------------------------------------------(18)
②姓氏與圖滕------------------------------------------------------------------(19)
③古人的“名”“字”“號”與“諡號”---------------------------------(25)
④當代100家大姓排行------------------------------------------------------(26)
二、家鄉紀事
1、土巷村沿革-----------------------------------------------------------(28)
2、圖片
(1)古昔陽全圖-----------------------------------------------------(30)
(2)沽城圖------------------------------------------------------------(31)
(3)昔陽縣今城區圖------------------------------------------------(32)
(4)土巷村照片------------------------------------------------------(33)
3、土巷村歷任黨支部書記------------------------------------------(36)
4、土巷村歷任教師---------------------------------------------------(36)
5、土巷村地名---------------------------------------------------------(37)
6、“接官亭”與“虹橋關”---------------------------------------(37)
7、異祥記---------------------------------------------------------------(38)
三、族譜
1、續譜說明-----------------------------------------------------------(39)
2、土巷村史氏輩字--------------------------------------------------(40)
3、史氏世系傳承例--------------------------------------------------(41)
4、史氏總世表--------------------------------------------------------(42)
5、史氏總世錄--------------------------------------------------------(66)
6、土巷村史氏姓名與別名(曾用名)-------------------------(92)
四、資料
1、土巷始祖考證--------------------------------------------------------(93)
2、民國時賣地契約---------------------------------------------------(97)
3、民國時土地房產所有證-------------------------------------------(98)
4、同治十年字據--------------------------------------------------------(99)
5、史維祿書法--------------------------------------------------------(100)
6、史明瑞書“陽泉史氏家族文化”-----------------------------(103)
7、史明揚書法--------------------------------------------------------(104)
五、人物(詳見譜書)
六、後記
後記-------------------------------------------------62世史明瑞(11
《史氏族譜》序一
四海之肆,百泉歸之不為泱,尾閭泄之不少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泱泱乎其因大而為美也。涓滴之水於坳堂之上,氣侯少懊而已涸,朝陽未露而已渴!淺淺乎微痕在地,故深則堅,大則固也。溧陽為吾祖之始,其譜已審矣。天涯海角,大江南北,無處沒有我史氏後裔之蹤跡。故歷盡蒼桑,幾經世變而史氏家譜不失,實是因為其深則美,大則固矣。
賢哲視大海而美,不以為懼。而我史氏子孫眾多,各有其守。居四海之內各有其宗,故相見而不相識者眾矣!眾則為美不為懼,只要有一譜在握,我氏子孫就可以很容易地溶入史氏家族的大洋之中。走遍天下也不覺孤單。
《史氏族譜》的出版是我史氏家族的一件大事、喜事。在該譜的編輯過程中史明瑞先生歷盡艱辛,他為了追根溯源,續譜連宗,足跡遍布我市三區二縣,在浩瀚的歷史遺存中捕捉有關信息,在《史氏族譜》的編輯出版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功不可沒。
家譜是衡量一個家族文化的準繩,是傳承家族文化的主要載體,是聯繫族人的重要紐帶。望我史氏後人,人人關心續修家譜之事,使這一珍貴的家族文化遺產世世代代傳承下去,不要因為自己的不盡責任使這一優秀的文化而被迷失,使我們的後人有遺珠之憾!
溧陽侯六十一世孫史有昌
2009年7月1日於蔭營、橋上
《史氏族譜》序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年,歲在己丑,正逢盛世。元月初,史氏家族由明瑞主持於土巷與陽泉蔭營尋求吾祖之根源,以修家譜。
是時,同族少長鹹集。土巷轄境,乃崇山峻岭,茂田修林,具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氣象,又有柏油公路帶於村貌,適為人才輩出之鄉。
是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視宇宙之大,俯察生靈之貴,眾抒己見,人生相與,俯仰一世,或取悲歡離合,或因淚訴先人饑寒,一求放浪形骸之外。
向時所憶,己為陳跡。修家譜、辨清吾族支脈、傳家訓、教化後人,乃萬世之重也。
故明瑞列敘錄其戶,自小追其祖,並於平定蔭營遷地往返數回,究其史祖幾十代一脈正(真)傳,繼史氏先人耕讀傳家,勤勞勇敢,敢於與不同社會風雲抗爭,以仁、義、禮、智、信、教子為德,傳至萬世之子孫,求後人一代勝於一代.代代發揚光大。
昔陽土巷村六十-世
史永林
公元二OO九年元月撰
(序言二作者系昔陽縣教師進修學校高級講師、一九五九年畢業於太原師專)
土巷村沿革
土巷村位於昔陽縣正中間,地理坐標約東徑113°44′,北緯37°36′。乾隆18年(1753)年《樂平縣誌》記(昔陽縣古稱樂平)述當時全縣分6都,轄村210個。六都分別為:在城都、昔陽都、黃岩都、叔尚都、郭莊都、石馬都【當時為鄉都制】土巷村屬石馬都;民國初年全縣分一鎮3鄉,系501個自然村,沾城鎮共領199村【當時為鄉村制】土巷村屬沽城鎮;1945年9月1日昔東昔西合併為昔陽縣後,仍保持區村建制,全縣共分14個區,1946年6月昔陽縣調整為8個行政區,土巷村屬一區,區公駐地東關;後實行縣對鄉直接領導,將全縣500個自然村重劃為46鄉,當時有閆莊窩鄉、大寨鄉等。1953年7月將全縣行政村劃為80個鄉,第一區轄26鄉,土巷村屬虹橋關鄉;1958年8月開始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本縣以原7個行政區的區劃架子置7公社轄344個管理區(相當於原行政村);1959年3月將7個公社劃分為14個社,共轄368個管理區,500個自然村【當時為區、鄉村制】;1961年管理區改為生產隊,後全縣遂穩定在20個人民公社,轄415個生產大隊,大寨公社駐地武家坪村(1967年遷大寨),共轄23生產大隊,當時土巷生產大隊屬大寨公社【當時為社隊制】;1968年大寨公社大南山、小南山二大隊與虹橋關並為紅聯大隊,1973年大寨公社土巷大隊併入紅聯大隊。1982年大寨公社小南山、虹橋關、土巷三村各恢復為生產大隊,全縣的生產大隊增為423個,1984年政社分離,改20個人民公社為鄉、鎮,大寨公社改為大寨鄉,土巷生產大隊改為土巷村,仍隸屬於大寨鄉【當時為鄉(鎮)村制】;土巷村後與井溝村合併(井溝村於1982年改稱北井溝,因三都鄉也有一井溝村以別)。後又分開。現在大寨鄉稱大寨鎮(包括原來的洪水鄉)。土巷村屬大寨鎮至今。參考資料: 【昔陽縣誌編纂委員會.昔陽縣縣誌.昔陽縣:中華書出版,1999年7月:75-----83部分.】
土巷村與井溝村合併的一段時間內,土巷村山上的樹木全部砍完,分開時以一台彩
色電視機為“酬”於土巷村。
土巷村儘管人口不多,但人傑地靈。不斷社會怎樣變革,它的山水依舊,村莊炊煙如故。傍臨公路交通便利,只是公路從村中間經過改為由村外通過而己,人們仍勤勞耕田、安居度日。
土巷村歷任黨支部書記
(截止2009年1月份)
史思雨--------------------→史寬林---------→史明元------→
(道光元年1821年總經理)(書記)(1958年至1971年書記)
--------→史明耀--------------→於四九--------------→
(1971年至2000年)(2000年至今)
註:史思雨源自蒙山石碑記載,(補修蒙山正殿、老廟、虎神廟、金柱神像、補修鐘樓新建北房三間碑記)因寫《晉中古百景》赴蒙山實地考察蒙山石碑時發現。
附:歷任村會計----------------------史會文、史忠瑞
歷任村大隊長-------------------史明耀、史玉懷、高長鎖
土巷村歷任教師
趙和銀----→張順昌----→焦世軍----→王二千----→李懷堂-
(大清道光元年)
---→史仲林--→--→史明楊---→李玉江---→王素清------→
----孔彥梅---→李瑞清---→石萬鎖--------→張愛良(停了校)
土巷村地名(40個)
小南溝 三畝眼 大南掌 南坡垴 槐樹平 石圪得溝 黃岩咀 垴上 小李家溝 金圪搭坪 火燒凹 荒地凹 前黑小凹 麻地掌 大羊坡 大、中、小郭家岺 小東溝橋坡圪梁 土橋溝 華樹凹 新橋溝 七畝地 八畝 地 窯垴 水教圪台 北大會(今高速公路占用) 楞 北彎 南彎 坡底 桑樹岩 南楞底 高架底 石卜咀 咀 墳 榆樹溝 上、下二畝諺 桃諺 四畝諺
“接官亭”與“虹橋關”
板橋溝永興橋(俗稱“接官亭”)於乾隆15年(1751年)由生員李儀迥鄉民李渾穆同修,又於1753年建立茶棚三楹、火房一座。
虹橋關距土巷村二里,山間架橋七孔,晼蜒八九里,中有鐵梁一橋,中架以鐵梁、橋旁田間有碑,系明天順八年修的(1465年)今觀只存石橋一座,在厚莊村、虹橋關村與土巷村之公路交接處,距縣城15里。舊有虹橋關鄉,今有虹橋關村。
土巷村史氏輩字
55世:存 | 56世:成 | ||||||
57世 | 58世 | 59世 | 60世 | 61世 | 62世 | 63世 | 64世 |
思 | 文 | 可 | 維 | 林 | 明 | 昶 | 忠 |
65世 | 66世 | 67世 | 68世 | 69世 | 70世 | 71世 | 72世 |
慶 | 祥 | 同 | 德 | 順 | 乃 | 志 | 信 |
73世 | 74世 | 75世 | 76世 | 77世 | 78世 | 79世 | 80世 |
誠 | 令 | 立 | 昭 | 孝 | 友 | 勤 | 業 |
81世 | 82世 | 83世 | 84世 | 85世 | 86世 | 87世 | 88世 |
學 | 廣 | 希 | 家 | 泰 | 康 | 顯 | 世 |
89世 | 90世 | 91世 | 92世 | 93世 | 94世 | 95世 | 96世 |
經 | 師 | 賢 | 剛 | 立 | 有 | 方 | 繁 |
上為土巷村四十代輩字,按祖先命名之訓: 一代字中,一代字末 如:61世史福林“林”字居末 62世史明揚“明”字居中 |
1、續譜說明
A.本譜以土巷村現存老家譜(譜布上只載先人)為基礎,上朔一世祖史崇(全國統一前四世均稱始祖)下至2009年1月份。
B.從60世起男女同譜,真正體現男女平等之原則,同時遵循全國慣
例,先人與現人均入載不受年齡限制。
C.上行者為大,下行者為小;標有“”表示嗣子,即箭頭指向為他“頂門”;名字下面劃“”表示重複名字;名字右下角劃“O”表示無子。世錄名字後劃③表示兄妹排行次序。
D.為及時記錄家族變遷、繁衍名字下面括弧內特記(遷XXX)。
E.此次續譜限於能力、精力有限,難免有誤,但求真實客觀。希望後人將日後傳承記錄於書後空白之頁,建議到2070年時再續族譜。
F.望妥善保管,代代相傳。願我族繁榮興旺,世代永昌。
六十二世史明瑞篡修
公元二OO九年元月於昔陽縣城
史氏總世表(詳見譜書) 參考資料: 1、【史衛東.鎮陽王后裔史氏族譜.山西陽泉:陽泉市海峰印刷廠,2007.10.】2、【2005年第一版 史文岱 主編 《山西陽泉下蔭營史氏支族譜》】
土巷史氏始祖——化臣、化宰、化相、
化臣、化宰、化相
(五十二世)
、
存清、存蘭、存紅(五十五
世)
明字輩是62世
土巷史氏始祖
——化臣、化宰、化相(五十二世)
、存清、存蘭、存紅(五十五
世)
明字輩是62世。
史氏總世錄(詳見譜書)
土巷村史氏姓名與別名(曾用名)(詳見譜書)
後記
歷時一年多時間《史氏族譜》終於落筆了,當我將草稿交於父親審閱時,父親露出了喜悅的笑容,他說:“你做了一件善亊”。
說實在的,整理家譜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挨門逐戶了解、詢問、核對,陽泉蔭營多次走訪、考證。我也不知為什麼,只求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後人。
在這次修譜工作中,父親多次指導擬定目錄,並最後審核了全稿。叔父相林對基礎資料的採集與核對提供了幫助。在哥嫂探親回家時,他們得知家譜初稿已定待列印時,當即表示列印工作他們負責,可見沒有大家的支持,這次修譜也是不好完成的。在此特别致謝陽泉蔭營史有昌在考證上給予的大力支持與幫助。
限於本人能力有限,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懇請下次修譜時能夠補遺勘誤。
六十二世史明瑞寫於昔陽縣城
土巷村照片
土巷村史永林為《史氏族譜》題的字
土巷村史明楊為陳永貴墓書寫的碑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