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縣土地誌》是易縣土地誌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易縣土地誌
- 作者:易縣土地誌編纂委員會
- 出版時間:2001年11月
- 類別:地方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包括土地資源、土地所有制、用地管理、地籍管理、土地規劃與保護等章。
作品目錄
封面
易縣土地誌
圖片
開元街新貌
南湖風光
皇家鐵路開通儀式
龍湖霧景
1 出讓荒山建度假村
2 皇家陵園
3 新開發的易興路
4 土地開發
5 舊城改造
6 沙灘造地
系統整訓
土地法律法規宣傳
宣傳土地法
拆除違章建築
勘查違章建築
制止破壞農田
破土勘查調解糾紛
拆除違章建築
1 紫荊關水電站
2易縣天然石板
3天安門鋪地石
4 112國道
5化肥廠碳化車間
6台壇硯石
1 磨盤柿喜獲豐收
2 圍山轉造林工程
3 莎連娜農業綜合開發基地
4 速生林
5 龍灣頭奶牛場
1 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
2 燕下部遺址
3 紫刑關明長城
4 永福寺
5 清西陵
6 燕國城
7 荊軻塔
縣委書記劉金勇視察柿村基地
縣長劉建立(右一)、常務副縣長連書君(左一)視察“四荒”治理工程
土地局長瞿聯海(左一)、副局長王山(右一)陪同縣委副書記王舟(右二)、副縣長楊瑞林(左二)視察舊城改造工程
易縣土地局領導成員左起:紀檢組長許成福、副局長劉寶生、局長瞿聯海、副局長王山、副局長崔猛審閱土地誌志稿
《保定市土地誌》評審與《易縣土地誌》編委成員合影
易縣行政區圖
序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行政建置
第一節建置沿革
第二節地理位置
第三節境域變遷
一、隋代以前
二、隋至元代
三、明代至清代
四、民國至1996年
第二章自然條件
第一節地貌類型
一、山地
二、丘陵
三、平原
第二節地質構造
一、地質
二、地層
三、岩漿岩
四、地質構造
第三節氣候特徵
一、四季特徵
二、太陽幅射與日照
三、溫度
四、降水
五、災害性天氣
第四節河流與治理工程
一、河流
二、河流治理工程
第五節土壤與植被
一、土壤
二、土壤肥力
三、植被
第六節人口與耕地
一、農村人口統計
二、農業人口與非農業人口統計
第七節農業種植區劃
一、東部平原區
二、中部丘陵區
三、西部淺山區
四、西北部深山區
第八節礦產資源
第三章土地資源
第一節農業用地
一、歷代農業用地統計
二、土地清查
第二節土地利用現狀調查(1989年)
一、耕地
二、園地
三、林業用地
四、公路、鐵路交通占地
五、工礦企業占地
六、農業宅基地占地
七、學校占地
八、特殊用地
第四章土地所有制
第一節封建社會土地所有制
第二節農民土地所有制
第三節社會主義時期的土地所有制
一、農民土地私有制
二、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時的土地制度
四、農業生產責任制
第五章用地管理
第一節土地使用制
一、私有土地使用制
二、集體土地使用制
三、國有土地使用制
第二節建設用地管理
一、國家建設用地管理
二、鄉鎮企業用地管理
三、經濟小區建設
四、農村、城鎮宅基地用地管理
第三節用地制度改革
第六章土地開發與復墾
第一節土地開發
一、治理荒山
二、非耕地開發
三、岸區土地復墾及開發
第二節城區土地開與利用
第七章地籍管理
第一節土地調查
一、境域面積調查
二、耕地面積
第二節土地利用現狀調查
一、準備工作
二、試點鄉調查
三、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外業工作
四、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內業工作
第三節土地登記
一、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
二、非農業占地清理登記
三、集體土地變更登記
四、國有土地使用權登記
五、初始登記
六、變更登記
第四節土地統計
一、統計內容
二、統計制度
第八章土地規劃與保護
第一節土地規劃
一、土地利用現狀、特點與存在問題
二、土地利用戰略方針
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方案
四、土地利用總體規模的實施
第二節基本農田保護
第九章土地監察
第一節監察組織與隊伍
第二節監察內容
第三節土地糾紛調處
第四節土地案件法律程式
一、土地行政複議
二、查處土地違法案件
第十章地稅和地價
第一節土地賦稅
一、隋朝建置至清代的田賦
二、民國時期的土地賦稅
三、民主革命時期的土地賦稅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土地賦稅
第二節土地價格
一、清代、民國時期的土地價格
二、社會主義時期的土地價格
第十一章科技、表彰和宣傳
第一節科技與表彰
一、科技獎項
二、表彰
第二節土地宣傳
一、學習、宣傳土地法令、法規
二、開展“土地日”活動
第十二章土地管理機構
附錄
後記
《易縣土地誌》評審人員表
易縣土地誌編委會成員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