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縣博物館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北112國道易水名苑,博物館以易縣本地區的歷史文化遺產陳列為基礎,貫穿易縣8000年的歷史,展線500多米,展出文物500餘件(套),其中仿製9件(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易縣博物館
- 外文名稱:the Museum of Yixian County
- 類別:綜合博物館
- 地點:易縣112國道南側
- 竣工時間:2017年10月
- 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周一閉館
- 館藏精品:清代道光年間《皇朝輿地總圖》等
2017年12月6日,易縣博物館正式開館。
易縣博物館位於縣城西部,112國道南側,建築為矩形三層單體建築,總建築面積4100平方米,展陳面積3000餘平方米,總投資6000萬元。博物館以易縣本地區的歷史文化遺產陳列為基礎,貫穿易縣8000年的歷史,展線500多米,展出文物500餘件(套),其中仿製9件(套)。
易縣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域內分布著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北福地文化遺址、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燕下都城址、明代長城重鎮紫荊關和清西陵等多處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遺存。目前,易縣有文化遺存300多處,世界文化遺產1處,其中北福地史前遺址發現成果位列2004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首。2005年被聯合國命名為首批“千年古縣”。可考證的人類歷史始於8000年的北福地史前文化,隋朝開皇元年置州,十六年置縣,迄今已有1400多年;春秋戰國時期,燕國國君擇易縣建都,史稱“燕下都”
。
基本陳列為易縣通史展覽,以“易水長歌”為展覽主題,採用實物、圖版、雕塑、場景復原等展覽藝術形式,綜合運用聲、光、電等多種現代展示手段。
基本陳列分為“先民足跡、燕都風範、郡縣之制、雄關福地、氣壯山河、夢想起航、易州流風、易州遺珍”8個部分,還設有序廳、臨時展廳和互動區域。易縣博物館位於易縣縣城西2.5公里處的易水文化產業園,其中北福地遺址單元復原了1985年發掘文物的現場,展出了複製的刻陶面具(上圖)。據介紹,北福地遺址出土十餘件刻陶假面面具,大的與真人面部基本相同,小的10厘米左右,雕刻技法屬平面淺浮雕單面雕刻,造型風格集寫實、象徵、裝飾於一體,為史前原始藝術的精品。這是目前我國所見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史前面具,在我國同時期遺址中屬首次發現,是研究史前宗教或巫術的重要實物資料。在“燕都風範”展廳,展出了複製的宮門構件“透雕龍鳳紋銅鋪首”(上圖)。該構件1966年在燕下都遺址出土,舉世罕見,原件保存在河北博物館,曾作為河北館的鎮館之寶向世界展示。
在眾多展品中較為珍貴的還有國家一級文物、清代道光年間的《皇朝輿地總圖》,該圖是最早以格線化體現經緯度的地圖,每格代表200公里。
易縣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西北部,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是聯合國首批命名的千年古縣,可考證的人類歷史始於8000年前的北福地史前文化,北福地史前遺址發現成果居2004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首。該縣現在有文化遺存300多處,世界文化遺產1處,國家、省、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0處。12月6日上午,易縣博物館正式開館,新石器時期陶面具、戰國瓦當、清代道光年間的《皇朝輿地總圖》等500餘件(套)當地歷史文化遺產悉數亮相。在博物館內,記者觀賞到了距今約8000年,新石器時期的刻陶面具,1966年易縣燕下都遺址出土的燕國宮門構件透雕龍鳳紋銅鋪首銜環、戰國時期的瓦當、清代龍椅及當地製作的巨型觀賞硯,每一件展品都閃耀著歷史文化的熠熠光輝。據介紹,在眾多展品中,國家一級文物、清代道光年間的《皇朝輿地總圖》較為珍貴,該圖是最早以格線化體現經緯度的地圖,每格代表200公里。
易縣城西112國道南側易水名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