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頌

《易經》也稱《周易》或《》,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據說是由伏羲氏與周文王姬昌)根據《河圖》、《洛書》演繹並加以總結概括而來(同時產生了易經八卦圖),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一本關於變化之書,長期被“卜筮”利用,“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天師後裔、易經專家張金華云:《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易經頌
  • 別名:《周易
  • 意義: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
  • 包含: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
古籍簡介,四庫提要,

古籍簡介

《易經頌》·十二卷(副都御史黃登賢家藏本)

四庫提要

明陳仁錫撰。是書多剖析字句,以發揮意義,亦間與《本義》異同。大抵據文臆斷之處多,而研究古訓之處少。蓋仁錫文士,於經學本非專門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