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秉鐸(~),東安縣紫溪市鎮人。
易幼年家境貧苦,僅讀過幾年私塾。為謀生之道,從縣內老畫家唐海樓學習國畫。同時,認真臨習道縣何紹基的書法。他學習刻苦,四年之後,掌握多種繪畫技巧。後回家繼續苦練,畫藝大進。
基本介紹
- 本名:易秉鐸
- 字:子振
- 出生日期:1870年
- 逝世日期:1954年
- 國籍:中國
- 性別:男
早年經歷,作畫風格,
早年經歷
一偶然的機會,易的書法為新寧一個小官僚賞識,並介紹到其同鄉兩江總督劉坤一的幕府內當小職員,專門謄寫來往應酬的書札。公餘之暇,易偶爾為人作畫。對索畫者要求潤筆之資,招致物議。此時,湘潭王閭運到南京,以一代鴻儒的身分成為劉坤一的座上賓,他發現易的作品,甚為賞識,想見見這位作者。恰在此時,有個對易不滿的人在座,便意存誹謗地說:“此人人品卑下,為人作畫,開口便是要錢!”王聽後,嘆息著說:“士先器識而後文藝,他這樣滿身銅臭,便一無足取,我也不願見他了。”因為一言之毀,易失去名人獎掖的機會。
辛亥革命後,易返回家園,常持畫到永州、邵陽及廣西全州等地廉價求售。後年老力衰,憚於遠行,不再外出,只在家鄉為人作畫。他作畫常於酒酣耳熱之時,解衣揎袖,對客揮毫,潑墨淋漓,大筆寫意,胸有成竹。大幅中堂和四張條屏,他可以揮筆而成。
易筆下出現的,或花卉,或蟲魚,或飛禽,或走獸,都神形兼備,栩栩如生。尤以老鷹、飛燕、雄雞、鴨、鵲與貓畫得最為生動傳神。相傳他畫的貓掛在屋中能避鼠,雖過於誇張,亦足見其逼真神似。
有一位國小教師擅長書法,寫一條幅送他,並請他作畫。二人談論甚為投機。他笑著說:“求什麼畫!‘投桃報李’,我要畫幅芭蕉回贈你。”他畫到芭蕉中心那一支卷而未舒的長葉時,把筆在水盂中飽吸清水,將筆尖放到硯池濃墨中一浸,立即提起,張口伸舌,以筆在舌面上作圓形揉動,然後緊握筆桿按在紙上,頻頻一按一提,向上推去,於是芭蕉葉卷上的螺旋形,便通過濃淡相間的墨色很逼真地表現出來。這時,他滿口盡墨,卻不急於嗽口,反而注視畫面,莞爾而笑,在垂覆的蕉葉之下匆匆塗抹,很快地添上一隻蜷臥的貓,似睡非睡,意態安閒。他收拾畫具漱洗後告訴這位教師,說這種畫法是他恩師唐海樓的絕技之一,他是經過長期苦練才掌握這種畫法的。但這種畫一般人並不賞識,他只在知音面前才肯獻藝。
作畫風格
易一生作畫,多為水墨大筆寫意,技法嫻熟,須臾可就。他畫技全面,擅長工筆。白牙市首富唐某請他畫一幅工筆山水中堂,他請唐某命題。唐某說:“題請自定,只要捨得費功夫,酬謝從優。”他在家中費時一月,畫成一幅山水工筆畫,畫得情景交融,意境幽遠,十分真切,頗受唐某稱讚。
年老時,他仍重視寫生。一天,他負手庭階,諦視營巢紫燕,穿簾越戶,體態輕盈,便萌發創作意念。此後,他經常觀察燕子各種飛翔的姿態,畫成多幅草稿。後來據此繪成一幅巨型的《百燕圖》。圖中近百隻飛燕,飛舞輕盈,千姿百態,自以為平生得意之作。有人願出高價收藏,他婉言謝絕說:“這是傳家之物,非賣品也。”後來由於貧病交加,不得不以一千斤稻穀的代價,忍痛割愛。事後與人談及此事,還頻頻搖首,嘆息不止。
他古稀之後,長髯飄胸,白髮如雪,精力日衰,門庭寒落,求畫者更為稀少,家境甚為清貧。大耋之年,鬱鬱而終。
新中國成立前,他的畫在零陵地區各縣馳名,曾在省會長沙畫展中榮膺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