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貢茶傳習行

易武貢茶傳習行

為了更好地傳習易武貢茶文化,向外界展示其最新成就,雲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會、易武古鎮茶廠、普洱中國網發起了“2014易武貢茶傳習行”活動,依託“易武貢茶傳習2008—2013作品展”展示易武茶的陳化之美及獨到的品鑑收藏價值,召集雲南茶界的專家、學者、資深茶人、茶商共同探討與總結易武貢茶文化,並將優秀的茶品與貢茶文化成果利用推介會、作品展、品鑑會等形式向省外推廣。

簡介,正文,

簡介

易武是普洱貢茶之鄉。易武因茶而興,清雍正二年(1724年),茶商和工匠湧入易武達“數十萬”之眾,形成了“山山有茶園,處處有人家”的格局。
《普洱府志》記載:清乾隆九年(1744年),普洱茶被宮廷正式列入《貢茶案冊》,規定貢茶品種為“芽葉、團茶”,普洱府每年撥出採辦貢茶的專款“例銀”。普洱貢茶沿貢至宣統三年(1911年),歷時167年。貢茶初期采自六大茶山,漸以易武茶山為主。加工貢茶的茶莊一時名聲大噪,如易武茶商李開基的“安樂”號茶莊、車順來的“車順”號茶莊,因敬獻“易武正山七子餅茶”而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獲御賜“瑞貢天朝”匾額。因此,易武被譽為“貢茶之鄉”。貢茶大量入京,普洱茶在京城宮廷內外獲得好評,聲名遠播,《普洱府志》中就有“普洱茶名重京師”、“譽享京華”的記載。

正文

解放後,易武貢茶製作出現斷層達數十年之久。1996年,在易武老鄉長張毅等人的努力下恢復了傳統古法制茶,這是易武貢茶在當代復興之濫觴。易武茶真正重新興盛是始於2006年,廣東、港台人紛紛到易武收茶,做茶,易武本地人也重新拾起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貢茶製作技藝,開辦茶莊、茶廠生產貢茶,傳播易武貢茶文化。2011年以來,民間資本大量湧入易武收茶、做茶,易武貢茶價格節節飆升,成為了雲南普洱茶頂級產品的一個代表,古樹純料的一個重鎮。同時,易武貢茶走進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講述了“中國故事”,舉辦了三屆易武民間鬥茶大賽,展示了濃郁的貢茶文化。
活動將在易武古鎮茶廠建立“易武貢茶傳習基地”,全面展示易武恢復古法制茶近20年的發展歷程與成就,並作為培訓基地,為打造新一代的貢茶傳承人而努力。同時,在昆明舉辦高規格的易武貢茶文化學術研討會,邀請雲南茶界的知名專家、資深茶人、協會負責人、茶商參與,對新時代的貢茶製作技藝與貢茶文化進行系統性的階段總結,並組建“易武貢茶傳習行智庫”,對推廣貢茶文化提供民間智力與資源共享的支持。
活動將積極推動易武貢茶走出雲南,將在北京舉辦易武貢茶傳習行(北京)大型推介會,並在全國10個城市舉辦“易武貢茶傳習2008—2013作品展”及品鑑會,以及在省外建立10家易武貢茶傳習所。易武貢茶傳習所的建立,將為易武貢茶真正走出雲南提供了落腳點和根據地,將成為省外推廣易武貢茶文化的前沿和重鎮。易武貢茶傳習所將得到“易武貢茶傳習行智庫”的大力支持,提供專家指導、茶葉鑑定與審評、培訓、行銷、品牌策劃與形象設計、茶品知識、茶文化知識、舉辦活動、茶藝茶道表演、宣傳推廣等大力支持。
“2014易武貢茶傳習行”啟動雲南首家民間茶界智庫成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