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村

易武村隸屬勐臘縣易武鄉,地處易武鄉南部,村委會距勐臘縣112公里、距易武鄉政府所在地0公里。東鄰麻黑村委會,南鄰瑤區鄉,西鄰納么田村委會,北鄰曼臘村委會。轄高山村、么連村、團山村、大園村、十字街村、田壩村、易比村、三合社村、灑代村、橋頭村等10個村民小組。村、組道路均為沙石路面,交通方便。現有農戶417戶,有鄉村人口1930人,其中農業人口 1930人,勞動力88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81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易武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勐臘縣易武鄉
  • 人口:1930人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23.6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1,050米,年均氣溫 17.50℃,年均降水量1700-22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茶葉 、橡膠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8,790.9畝,人均耕地 4.7畝,林地15,017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88.6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3047元。該村不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糧食、茶葉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790.9畝(其中:田1,443畝,地 7,347.9畝),人均耕地4.66畝,主要種植糧食、茶葉、橡膠等作物;擁有林地15,01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4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畝,主要種植茶葉、橡膠、桔子、荔枝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75畝,其中養殖面積31畝;荒山荒地3,600畝,其他面積7,899畝。有鐵礦、鉛鋅礦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322戶通自來水,有3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20.84%)。有403 戶通電,有32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4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81.64 %和85.61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5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50戶(分別占總數的86.85%和86.85%)。
易武村
該村委會有5個自然村村內幹道為硬化路面;村委會距離最近的車站0.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5公里。全村擁有汽車13輛,拖拉機89輛,機車5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43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0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2 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8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36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78戶。全村有1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1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為主,其中有416戶磚木結構住房;有21戶居住於磚混結構的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為主,主要作物有茶葉、咖啡、橡膠等。銷售往縣內、省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94.8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4.43%。該村目前正擴大茶葉種植、生產加工、橡膠種植等特色產業。未成立專業合作組織。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24戶,人口1945人,其中男性1002人,女性943人。勞動力881人。村內以漢族、彝族、瑤族為主,其中漢族698人,彝、瑤族1030人,其他民族217 人。截止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7人,占人口總數的2.49%;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916人,參合率99.27%;享受低保446人。村民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3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1公里。該村委會建有公廁3 個,無垃圾集中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擁有教師3人,在校學生41人,距離 鄉中學1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49人,其中小學生195人,中學生54人。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9人,少數民族黨員23人,占40.35%,其中男黨員50人、女黨員9人。
村委會由支委委員、村委委員組成,設支書、主任、副主任各一人。
該村建有團支部 1 個,共有團員 11人。

人文地理

易武村委會位於易武鄉南部,主要居住著彝族,是瑤族、彝族、漢族混居地。主要產業以種植業為主,畜牧業為輔,盛產優質普洱茶,是茶古道起點。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身著節日盛裝的彝族男女老少,就殺豬、宰牛、上山找野菜,下河摸魚蝦,烤米酒、包粑粑、對山歌、跳三跺腳、打坨羅、盪鞦韆等,夜晚還要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彝族同胞熱情好客,來自四面八方的賓客與他們一道歡度自己的節日。每年農曆十月十四、十五是瑤族同胞的"盤王節",節日期間,男女老少歡聚一堂;每年農曆三月三,又是瑤族一大節日,染紅綠飯,獻耕牛,祭祖先,以求來日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也標誌著一年農耕的開始。

新農村建設

2010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正積極組織、開展高山村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集體無經濟收入來源,部分村道路、公廁未建,髒、亂、差點現象較為嚴重,給生產、生活帶來不便,無文化娛樂設施,村民法律法規觀念淡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較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逐步規劃並實施村內基礎建設,改善環境衛生條件和文化娛樂設施;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茶葉、橡膠產業;發展村集體經濟,鞏固第一產業,拉動二、三產業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