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俗大先生》是2020年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余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易俗大先生
- 作者: 余靜
- 出版社:西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8月1日
- 頁數:274 頁
- 定價:89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0445540
《易俗大先生》是2020年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余靜。
《易俗大先生》是2020年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余靜。 1內容簡介西安易俗社,中國百年劇社,著名的秦腔科班,與莫斯科大劇院、英國皇家劇院並稱為世界藝壇三大古老劇社。易俗社是怎樣的一個群體,有怎樣的擔當與勇氣...
余靜 余靜,女,《易俗大先生》作者。代表作品《易俗大先生》《墨色》人物成就 《易俗大先生》出版於西北大學出版社。
市文史館館長。著有《樂學通論》《關中方言考》《關西方言鉤沉》《乾縣新志》《地球運轉之研究》和《西安市城郊勝跡志略》等。他是陝西易俗社創始人之一,長期兼任該社編輯部主任和評議長。一生編寫本戲41部、折子戲29出。代表作《三滴血》《軟玉屏》《翰墨緣》《花燭淚》等,1954年4月逝世。
2023年1月,以未來召集人身份參加北京衛視節目《大先生》;4月,參加“超級紅人節”並獲得年度微博連麥大V獎,並與李艾共同主持板塊“V影響力峰會”和“超紅互動展區”。5月27日,人工智慧學者高慶一受邀法國高等外貿學校(ESCE)擔任教授 ;6月28日,主持新浪新聞、新浪微博聯合出品的《新智者首席Time》,在第一期...
先生殿試後即請假回家探親,繼任榮縣鳳鳴書院山長。在書房門懸“請回俗士駕,笑讀古人書”一聯以明素志。1895年二十八歲。春初即到重慶主持質考,事畢回榮縣。1896年二十九歲。生母因病逝世,在榮守喪。 因此暫停北上,安居蜀中。1897年三十歲.應川東道黎庶呂聘,出任重慶東川書院山長,先後兩次主持重慶府考.遷任...
子列子窮,容貌有飢色。客有言之鄭子陽①者,曰:“列禦寇蓋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國而窮。君無乃②為不好士乎?”鄭子陽即令官遺③之粟。子列子出見使者,再拜而辭。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④曰:“妾聞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樂。今有飢色,君過⑤而遺先生食。先生不受,豈不命也哉?”子...
超類拔俗,迥出時流,此趙熙所以為趙熙故也。或又言:“凡天姿穎者喜南書,挾勝氣喜北書。南多工而北多拙,拙近古而工近今。各有長短,相濟而不相非,斯傑士矣。”讀此,益諳趙熙之智。北碑南帖,各有優劣,後人學古,蓋受性格趣味,修養高下,師承濡染,時空隔膜等諸多素的制約,所持態度,實易失於...
太極金闕帝君俗姓李,曾下降到人間當上了道教一大派別太平教的教主。這一等中世俗人間氣息較濃,左右兩邊有不少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左邊太極左真人中央黃老君以下有:尹喜、龔仲陽、龔幼陽、安期生、葛玄、孔子、顏回、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巢父,周穆王、許由等50餘位。右邊太極右真人西梁子文以下...
中國福建省福清市城頭鎮首溪村是一個有一條清澈明淨的小溪經過的村莊,在那裡居住著1000多人,是 福建省級鄉村振興試點示範村。2017年11月06日,入選福建省第二批農村社區建設省級示範單位。2017年12月08日,入選福州市移風易俗示範村。2018年09月29日,首溪村成立福清市第一家鄉賢促進會。2020年06月29日,...
其中無論說表唱做均有上手擔任,行中稱“大先生”;下手稱“小先生”,一般由徒弟擔任,專事打鼓擊板,鼓為兩面蒙皮,形似鐵餅的扁鼓,板為檀板(俗稱老郎板),為“大先生”幫腔,“拖下板”無弦管伴奏。 常州道情的曲調主要有:平調、長三調、陰陽調、悲調等,均按情節需要選唱。常州道情的正書書目,一般...
《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元來民間有個俗套,恐怕小兒養不大,常把賤物為名,取其易長的意思,因此每每有‘牛兒’、‘狗兒’之名。”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余大先生道:‘玉兄,二十年聞聲相思,而今才得一見。我和你只論好弟兄,不必拘這些俗套。’”趙樹理《李有才板話》七:“...
站在講台上,他是全身心投入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的教師;徜徉學海中,他是從未停止思考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躬耕哲學領域70餘載,陳先達始終高擎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發哲學新聲、立時代新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與研究早已成為他一生的志業。(《大先生 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大家訪談錄》評)倏忽間一甲子,他桃李滿天下。
”當年享有盛名的藝人有唐大阿法、三先生、黑阿桂、楊大先生、小駝子、陸雙福等人。辛亥革命前後,平湖較有名的花鼓戲班有“張挨老”、“高桂生”、“李順元”等三家。抗日戰爭爆發後,平湖花鼓戲衰落。1956年,文化部門在前港鄉發現已回鄉務農的花鼓戲老藝人林劍榮、林三觀,重新組織其演唱。1959年平湖花鼓戲...
乾隆皇帝南巡途中登臨蓮花山,寫下了著名的《新甫山》一詩,感懷漢武求仙往事:“傳聞新甫易宮山,漢武求仙遇此間。何事長生無大藥,茂陵秋樹鎖孱顏”。許多文人墨客也慕名前來,駐足流連,留下了大量精美的詩文。明代王應修的“新甫傳聞久,登臨始見奇”,清代趙希挩biàn)的“問俗久傳秦禪地,逢人爭道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