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位系,由染色體發生易位的種質中選育出的品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易位系
- 釋義:由染色體發生易位的種質中選育出的品系
易位系,由染色體發生易位的種質中選育出的品系。
易位系,由染色體發生易位的種質中選育出的品系。...
種),進行多點試驗,觀察分析6VS/6AL易位染色體的傳遞及其對主要農藝性狀(抗病性、抗逆性、產量和品質性狀)的影響,系統深入研究6VS/6AL在不同小麥遺傳背景中的遺傳效應,研究檢測追蹤外源基因和外源染色體片段的分子、細胞遺傳學方法,並在此基礎上提出通過異易位系方式利用外源優異基因資源的最佳方案。
《甘藍型油菜-白芥黃籽易位系的鑑定和遺傳分析》是依託揚州大學,由王幼平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黃籽油菜因皮殼率低,種子含油量高且油質好,餅粕中蛋白質含量高、纖維素和多酚含量低等優點已成為甘藍型油菜育種的重要目標之一。申請者通過電融合的方法克服有性雜交的不親和性獲得甘藍型油菜和白芥屬間...
本課題研究通過將輻照誘變、分子細胞遺傳學、分子標記鑑定與輔助選擇有機結合,創立了陸地棉—澳洲棉染色體易位系的創造與鑑定技術體系,這在棉花研究中鮮見報導。這一研究也為創造陸地棉—野生棉染色體易位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術途徑。 本研究共獲得陸地棉—澳洲棉染色體易位系27個,易位發生率為2.8%,涉及澳洲棉的...
染色體配對控制體系操縱,外源殺配子染色體誘發染色體斷裂重接高效誘發小麥與外源染色體間易位。選攜有目標基因但外源片段大小不同的易位系間互交經交換重組創造小片段中間插入易位。綜合運用外源性狀追蹤染色體分帶、分子原位雜交及RFLP快速精確鑑定易位斷點和片段大小,創造優異種質和新技術體系。
《兼抗性小偃麥小片段易位系創製及抗病基因的精細定位》是傅體華為項目負責人,四川農業大學為依託單位的面上項目。科研成果 項目摘要 將中間偃麥草和長穗偃麥草的抗條鏽病和白粉病基因通過染色體遺傳操作與輻射誘導相結合導入栽培小麥中,創製兼抗條鏽病和白粉病兩種病害、不含外源染色體大片段的小麥新種質。對抗病...
包括異附加系、異置換系、易位系。異附加系(alien addition line):在某物種染色體組的基礎上, 增加一個、一對或二對其他物種的染色體,從而形成一個具有另一物種特性的新類型個體。異置換系(alien substitution line ):是指某物種的一對或幾對染色體被另一物種的一對或幾對染色體所取代而成的新類型個體。易位...
先後育成了抗白粉病的小麥—簇毛麥和抗赤霉病的小麥—大賴草、小麥—鵝觀草異附加系、代換系和易位系,為小麥遺傳育種創造了優異新種質。將簇毛麥抗白粉病基因定位於6V染色體短臂並導入小麥,已被國際小麥基因命名委員會命名為Pm21。開展小麥抗白粉病分子標記輔助育種,育成含有Pm21基因的抗白粉病小麥新品種—南農9918...
自交系父本WW102屬東亞生態型西瓜。以遺傳學家木原均(Kihara)贈送的“旭大和”染色體易位系的種子為原始材料,用γ射線進一步誘變改良,採用劑量為10000倫琴,劑重率為186倫琴/分鐘的γ射線處理,並對其後代進行連續多代的自交選擇和培育,選擇方法及主要目標基本同於母本,即按照抗病、優質、籽粒小、果形指數大、座...
郝水在國際上首次創製了兩套完整的小冰麥異附加系,為套用冰草有用基因改良小麥奠定了基礎。獲得了帶有冰草有用基因的小冰麥易位系,並育成優質抗病小麥新品種“小冰麥33”,用原位研究技術證明了染色體骨架的真實性,並發現染色體骨架中除非組蛋白(NHP)外還有RNA存在,為核骨架和染色體骨架中存在收縮蛋白提供了免疫...
3、劉萍 楊寶軍 陳佩度. 普通小麥-簇毛麥6VS/6AL易位系抗病性在不同小麥遺傳背景中的傳遞.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4,27(2):1-5 4、劉 萍 馬宏瑋 劉生祥等 導入燕麥DNA的小麥後代光合特性及農藝性狀變化的研究.乾旱地區農業研究,2004,22(3):96-99 5、劉萍 李樹華 馬宏瑋等.燕麥DNA導入普通小麥後代...
選育出了國審高產優質廣適小麥新品種“科大1026”(國審編號:20210044)、“豫麥46”和“浚麥K8”等小麥新品種,創製了一批抗赤霉病小麥大賴草易位系、漸滲系,拓寬了小麥抗病育種的遺傳基礎,在此基礎上選育出了一批抗赤霉病小麥新品系,目前已進入國家綠色優質品種審定試驗程式,表現出了很好的套用前景。以第一...
2.甜菜無融合生殖基因的分離與功能鑑定 通過與美國德州農業與機械大學華人教授張洪斌博士合作,完成了天才單體附加系M14 biBAC庫的構建,平均插入片段MW=120kb;完成了與生殖相關的甜選單體附加系與栽培甜菜的差減文庫的構建;已成功鑑定出了9個甜菜易位系;建立了用於轉基因功能鑑定的雜種甜菜組織培養體系。3.提高C3...
2.小麥-黑麥易位染色體的創製和鑑定 將黑麥基因引入小麥,構建小麥-黑麥易位染色體,是提高小麥基因組多樣性,提高小麥抗病能力和產量的重要方法。我們利用染色體技術,將不同來源的黑麥優良基因轉入小麥,從而獲得大量的新小麥-黑麥易位系。3.多倍體植物基因組進化 小麥是研究多倍體植物的重要材料之一。我們利用人工創製的...
最先發現原產於地中海地區的二倍體物種――簇毛麥對小麥白粉病具有高度抗性,他率領學生們用細胞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技術育成並鑑定出小麥-簇毛麥抗白粉病異附加系、代換系和易位系,並將其抗性基因定位於染色體6V短臂上,經國際小麥基因命名委員會認定,正式命名為Pm21。80年代中期,他又發現鵝觀草、纖毛鵝觀草對小麥...
29.利用細胞學和RAPD技術鑑定抗病小偃麥易位系 作物學報, 卷號27, 期號6, 頁碼886 2001-10-15 作者:王洪剛、朱軍、劉樹兵 30.陸地棉種子物理性狀的發育遺傳研究 棉花學報, 卷號13, 期號6, 頁碼323 2001-06-15 作者:葉子弘 、盧正中、朱軍 31.Study on property of sample size and different traits for ...
3. 套用螢光原位雜交技術研究小冰麥異附加系TAI-27的變異 中國科學(C輯) 1998,28(4),362-365 4. 套用FISH技術鑑定一個小冰麥易位系,植物學報,1998,(40)6:500-502 5. 套用螢光原位雜交技術研究小冰麥異附加系TAI-14中的冰草染色體變異 植物學報1998,40(1):33-36 成就及榮譽 曾獲曾憲梓高等...
首次建立了世界上唯一的兩套完整的小冰麥異附加系列,在國際同類研究中處於領先地位。在這些異附加系材料的基礎上獲得了抗鏽病及高蛋白的小冰麥易位系。利用這些材料已培育出一批小麥新品種,其中“小冰麥33”、“小冰麥32”和“小冰麥34”已先後被審定為優質小麥新品種,“小冰麥33”獲得農業部頒發的博覽會銀獎。...
核型可分為三型,各型的比例是:典型的(游離型),即47,+21占95%;嵌合型即46/47,+21占1%-2%;易位型占3%-4%。游離型全身體細胞均多一條21號染色體,臨床症狀典型而且顯著。由於嵌合型通常具有兩個細胞系,其症狀表現取決於異常細胞所占的比例,故差異很大,但一般較典型者為輕。如果三體細胞很少,則表現...
and Kirkbride,取得黃瓜屬作物種間雜交及遺傳育種的重要突破;(3)創製了系列黃瓜特異細胞育種種質,包括“異源三倍體”(2n=26)、“黃瓜單體異附加系“(2n=15)、“異源易位系”等,重要基礎,提升了我國黃瓜遺傳育種研究的水平。品種改良的重要進步。 圍繞上述研究,使我國研究處於國內外同類研究先進水平。
一種規模化創製小麥異源易位系的方法 [8] 鄭琪、李宏偉、李濱、李振聲 ZL201410056588.2 一種比較植物耐強光能力的方法 [8] 李宏偉、鄭琪、李濱、李振聲 ZL201410549301.X 一種利用螢光原位雜交分離植物細胞中染色體的方法 [8] 鄭琪、李振聲、胡贊民、李濱、李宏偉 ZL200910086727.5 人才培養 李振聲指導學生,跳出了...
3、利用易位創造玉米核不育系的雙雜合保持系 4、易位在家蠶生產上的套用 上述染色體結構的改變,都會使排列在染色體上的基因的數目和排列順序發生改變,從而導致性狀的變異。大多數染色體結構變異對生物體是不利的,有的甚至會導致物體死亡。更嚴重的是如果這些變異被發現在配子中,將來形成的合子也就含有了變異的...
1 .遺傳基礎豐富 泰山 9818 親本之一的新 21-11 是重組的 IBL/IRS 易位系,由於黑麥 IRS 和小麥 IBL 有益染色體的結合,遺傳結構產生了較大的互作優勢,豐富了遺傳基礎。導致品種外部形態發生了質的變異。成功的解決了高產與優質、高產與倒伏、高產與抗病、高產與廣適的矛盾。2 .株型結構合理 泰山 9818 幼苗...
1997.9-2000.7 安徽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學習,研究方向是作物品質改良,論文題目是《中國小麥栽培品種中1B/1R易位系的研究》,獲農學碩士學位;2002.2-2002.8 赴CIMMYT(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參加小麥育種和生物技術培訓,小麥遺傳育種的理論和技術得到進一步提升;2003.9-2008.7 安徽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
小冰麥易位系“小冰麥32”ד龍輻麥3號”,經系統選 育和系統集團法相結合選育多代而成。原代號9236-5-5-3。選育單位 東北師範大學 特徵特性:1、種子性狀:硬淡紅粒,千粒重36-40克,每升容重788-822克左右。2、植株性狀:株高95-100厘米,桿有彈性,落黃好。3、穗部性狀:穗長方形,穗長10-12厘米,白...
普通小麥-簇毛麥易位系T4VS.6AL的選育 湖北農業科學 2008,47(6)低濃度NaCl對菠菜生長的效應 西北農業學報 2008,17(6)轉PEPC+PPDK雙基因水稻的光合特性 中國農業科學 2008,41(10)鹽脅迫下不同耐鹽性水稻幼苗葉綠素螢光差異性研究 江蘇農業科學 2008年第4期 鹽角草幼苗對鹽離子脅迫生理回響的特性研究 ...
美國遺傳學家C.B.布里奇斯在1917年發現染色體缺失,1919年發現重複,1923年發現易位。美國遺傳學家A.H.斯特蒂文特在1926年發現倒位。染色體數目畸變最早也在果蠅中發現。1916年布里奇斯在果蠅的研究中發現多一個和少一個 X染色體的現象。1920年美國遺傳學家A.F.布萊克斯利等在曼陀羅的研究中發現比正常植株多一個染色體...
該實驗室在小麥染色體分子細胞生物學研究中已形成自己的特色,提出了染色體小片段易位理論、小麥異源易位育種理論,培育一系列小麥-黑麥,小麥-簇毛麥,小麥-偃麥草附加系和易位系,用這些特異材料作為育種中間材料,選育出“協調性”小麥新類型。在國際刊物《Genome》《Euphtica》《Plant Breeding》《T.A.G.》等SCI...
Ogura 雄性不育油菜-蘿蔔異附加系及易位系的培育,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0萬元,2001-2004 通過細胞工程培育適應酸性紅壤的雙低油菜新品系 ,武漢市重點科技攻關項目,15萬,2001-2004 海甘藍轉基因研究,瑞典農業大學國際合作項目,2萬瑞典克郎,折合人民幣2.1562萬元,2006.1-2006.12 特種工業用油料作物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