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代之悲

易代之悲

《易代之悲》是201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易代之悲
  • 作者:張暉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ISBN:9787020103980
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

  本書以明遺民錢澄之的詩歌創作、詩學交遊、詩史構建、詩論撰述為切入點,呈現明清易代之際士大夫的滄桑體驗與婉曲心境。緊扣遺民錢澄之在“詩”與“史”之間的交涉,承續並拓展了作者此籃企射騙前關於“詩史傳統”的縱向研究,更是他進入南明這一歷史橫斷面,探索“流亡帝國”士大夫心靈史的重要入口。

作者簡介

  張暉(1977.11—2013.03),上海崇明人,南京大學文學學士、碩士,凶只永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博士、台灣“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生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尋諒究員。著有《龍榆生先生年譜》(學林出版社,2001年)、《詩史》(台北學生書局,2007年)、《清詞的傳承與開拓》(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中國嬸淚殼采“詩史”傳統》(三聯書店,2012年)、《無聲無光集》(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年);整院歡微理作品《施淑儀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編有《量守廬學記續編:黃侃的生平和學術》(三聯書店,2006年)、《中國韻文史》(商務印書館,2010年)、《龍榆生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未刊稿有《帝國的流亡——南明詩歌與戰亂》。

目錄

悼念張暉(代序)
第一章 導論(提綱)
第二章 詩與史的交涉:凝兵項錢澄之《所知錄》書寫樣態及其意涵之研究
一、“每有記事,必系以詩”的史書《所知錄》
二、《所知錄》的版本、撰寫時間、詩歌來源、刪詩原則
三、《所知錄》與錢澄之的“詩史”寫作
四、尊永曆而貶隆武的史觀
五、忠義的歷史
六、餘論
附錄:《所知錄》所收詩歌與《藏山閣詩存》
之關係表
第三章 錢澄之1651年返鄉詩初探
一、望見家山
二、抵鄉
三、離鄉
四、結論
第四章 抵抗黑暗:錢澄之詩中的南京長乾寺塔塔光
一、長乾寺塔燈
二、秦淮船燈
第五章 從復明志士到窮愁遺老:錢澄之重返福建(1664—1667)的感傷旅程
一、入閩緣由
二、故地重遊與嘆老嗟貧:《延平感懷》組詩
三、重建歷史的努力與失敗:《建寧府志》的修撰
四、“勸我巴槳遙休心老此中”:與方以智的重逢
五、餘論
第六章 晚年著述文體與錢澄之“遺民”身份的自我建構
一、詩歌中展現出來的遺民心境
二、書札中所見遺民心境
三、墓志銘等所見遺民心境
四、史書中所見遺民心境
五、結論
第七章 真與悲:錢澄之詩論詮說
一、性情與學問
二、性與情之關係
三、“真”的詩學
四、以“性情”和“真”來否定唐宋詩之爭
五、“悲”的詩學與反對溫柔敦厚
六、錢澄之論杜詩
七、結論
附錄一 明遺民錢澄之集外詩文函札輯考
附錄二 錢澄之年譜初稿
譜前
年譜
譜後
附錄三 錢澄之研究文獻目錄
徵引文獻
後記
第七章 真與悲:錢澄之詩論詮說
一、性情與學問
二、性與情之關係
三、“真”的詩學
四、以“性情”和“真”來否定唐宋詩之爭
五、“悲”的詩學與反對溫柔敦厚
六、錢澄之論杜詩
七、結論
附錄一 明遺民錢澄之集外詩文函札輯考
附錄二 錢澄之年譜初稿
譜前
年譜
譜後
附錄三 錢澄之研究文獻目錄
徵引文獻
後記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