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聵,指眼花耳聾,頭腦糊塗。比喻不明事理,頭腦糊塗,不明是非。如:一個昏聵而又可憐的老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昏聵
- 外文名:ㄏㄨㄣ ㄎㄨㄟˋ
- 拼音:hūn kuì
- 解釋:眼花耳聾,頭腦糊塗。
基本資料,引證解釋,
基本資料
詞目:昏聵
拼音:hūn kuì
注音:ㄏㄨㄣ ㄎㄨㄟˋ
英語:unable to tell right from wrong
引證解釋
1. 眼花耳聾。形容神志昏亂。
宋 王安石 《上執政書》:“非獨以此也,某又不幸,今茲天被之疾,好學而苦眩,稍加以憂思,則往往昏聵不知所為。”《遼史·蕭撻不也傳》:“與北院宣徽使 耶律撻不也 善, 乙辛 嫉之,令人誣告謀廢立事。不勝搒掠,誣伏。上引問,昏聵不能自陳,遂見殺。” 清 袁枚 《新齊諧·女化男》:“ 耒陽 薛 姓女名 雪妹 ,嫁有日矣,忽病危,昏聵中,有白須老人……迫以物納之而去。” 冰心 《寄小讀者》二七:“等到一陣神力用過,倏忽中擲此百獸之王,於死的鐵門之內以後,他神志昏聵的抱頭頹坐。”
2. 眼花耳聾。比喻愚昧,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