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鑲金嵌玉葫蘆形耳環(一對)

明鑲金嵌玉葫蘆形耳環(一對)

明 鑲金嵌玉葫蘆形耳環(一對),明,尺寸:各長5.5厘米,最寬4.6厘米,上海市黃浦區李惠利中學明墓出土。上海博物館藏。

一式兩件,成對。主體為兩個圓珠組合成的白玉葫蘆,玲瓏剔透,上覆花葉,腰纏連珠,有金葉托底。鉤腳細長彎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鑲金嵌玉葫蘆形耳環(一對)
  • 館藏地點:上海博物館
  • 所屬年代:明
  • 類別:耳環
文物歷史,文物特徵,

文物歷史

中國的耳飾起源可追溯到遠古,到了唐代似乎中斷,無論實物還是圖像都很少見。遼宋以降,耳飾重新興盛,至元代格外重寶石,葫蘆、天茄、一珠形制常見。明代對此多有繼承,又結合金銀工藝,製作得更為細巧。
明代耳飾有耳環、耳墜之分,典型的明式耳環簪戴起來會露出很長的彎腳,耳墜則否。從《明史》所列品官命婦的冠服制度來看,耳飾均為環,可見耳環比耳墜更為正式。葫蘆形耳環又稱“二珠環子”,在明代宮廷和民間都十 分流行。

文物特徵

尺寸:各長5.5厘米,最寬4.6厘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