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金鏤空鳳紋墜

明金鏤空鳳紋墜

此展品為明代文物。長14.2厘米,寬7.8厘米,高10.2厘米,重72.4克。由宋至明,大戶人家準備聘禮,必送三金:金釧、金鐲、金帔墜。金帔墜是霞帔的墜子,形似香囊。這件金帔墜是來自朝廷的賞賜品,它與墓中出土的金鈒花釧和金鑲寶石鐲相配,是一套完整的聘禮。2001年出土於湖北省鐘祥市梁莊王墓。現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明金鏤空鳳紋墜
  • 出土地點:湖北省鐘祥市梁莊王墓
  • 館藏地點:湖北省武漢市東湖路156號
  • 所屬年代:明
  • :14.2厘米
  • :7.8厘米
  • :10.2厘米
  • :72.4克
  • 所屬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
  • 所屬地區:湖北武漢
此展品為明代文物。長14.2厘米,寬7.8厘米,高10.2厘米,重72.4克。出土時間:2001年,出土地點:湖北省鐘祥市梁莊王墓。
宋代的富貴人家為女方準備結婚禮物,必須送三樣金飾:金釧、金鐲、金帔墜。明代沿襲了這一傳統。金帔墜是霞帔(古代女性禮服的披肩)的墜子,形似香囊,明代皇妃的霞帔上綴玉帔墜,王妃使用金帔墜。
這件金帔墜的器鉤內壁有銘文“隨駕銀作局宣德柒年拾貳月內造柒成色金壹兩玖錢”。銀作局是明朝京城內廷的宦官機構,專門製作金銀錢幣和器具,說明這件器物是來自朝廷的賞賜品,它與墓中出土的金鈒花釧和金鑲寶石鐲相配,是一套完整的聘禮。
梁莊王墓——鄭和時代的瑰寶梁莊王,原名朱瞻垍(1411-1441),是明仁宗朱高熾(1378-1425)第九個兒子,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被冊封為梁王,宣德四年(1429年),來到封地湖廣安陸州(今湖北省鐘祥市)。前任王妃去世後,梁王於宣德八年(1433年)迎娶妃子魏氏(1413-1451),魏妃來自湖北襄陽的一個平民家庭,王子與她十分恩愛,即使沒有子嗣,也不再納妃。正統六年(1441年)梁王薨,享年30歲,諡號為“莊”,葬在封地內。悲痛欲絕的魏妃願以身殉葬,皇帝勸慰她繼續撫養王子的2名幼女。十年後,魏妃也離開了人世,為了遵從她的遺願,工匠們撞破梁莊王的墓門,將這對夫妻合葬一處。2001年梁莊王墓的發掘,讓這段深情再次打動了世人。
梁莊王生活在明朝永樂、宣德、正統年間,這一時期,明朝政府派鄭和前後七次出使西洋列國(1405-1433年),擴大中國與世界的交往。墓中許多名貴寶石和黃金皆購自西洋,見證了鄭和時代的輝煌。另有銀器、玉器及首飾、佩飾、冠飾、腰帶和佛教密宗法器,均是明代早期金玉工藝的代表作品,具有深遠的學術和藝術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