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藍瑛仿張僧繇山水圖》是明朝藍瑛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江蘇省無錫市博物館。
該畫是一幅青綠沒骨山水畫,畫中水天交融,近處流淌的湖水與遠處的天際自然地連線在—起,從而產生一種寬闊遼遠之感,同時也把山、石、樹木自然地烘托出來,充分體現了藍瑛的繪畫風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藍瑛仿張僧繇山水圖
- 創作年代:明代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現收藏地:江蘇省無錫市博物館
- 規格:縱177厘米,橫91厘米
- 材質:絹本
- 作者:藍瑛
作品介紹,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介紹
《明藍瑛仿張僧繇山水圖》是明朝藍瑛的作品。該作品為絹本、設色,縱177厘米,橫91厘米,現藏於江蘇省無錫市博物館。
作品賞析
不知從何處集聚而來的清泉,在山澗中匯成飛流直下的瀑布,與白雲自然相融。一座小木橋跨過澗水,溝通了山間的小路。橋下流淌的小溪發出的清脆之音與瀑布“落九天”的隆隆之聲仿佛共同構成了一曲自然天成的交響樂。離橋不遠處有一座簡陋的小草亭,亭內有一文士端坐於案几上,人物雖微小但形象清晰,看他那低頭沉思之態,應是在讀書,在這清絕逸然的天然合奏曲的陪伴下層卷而讀,是何等的境界啊!
此圖為豎構圖,層次分明,布局疏密有致,筆墨濃淡相宜,意境清幽雅致。畫法濕潤厚重,色調鮮麗沉著,所運用的沒骨青綠法以張僧繇為宗,山石用石青、石綠敷染,石腳以赭色相接,樹幹用墨色勾畫之後,用赭色加以暈染。樹葉一律用硃砂、白粉、草綠等色點攢,而且筆墨清晰,似緊而舒。山腰間的白雲突破了傳統的或“勾”或“空”的方法,而是用花青與白粉暈染而成,既有白霧瀰漫之感又極富裝飾意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畫家對色彩的對比關係把握得尤為到位。比如,此圖是以青綠為主調的,但作者巧妙地運用幾株赭樹求得對比,再用花青、草綠加以協調,並且用雲霧的白色和樹葉的白色粉狀筆觸,在畫面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可見作者的藝術功力之深。
該幅《明藍瑛仿張僧繇山水圖》軸便充分體現了藍瑛的繪畫風貌。縱觀全畫,山水相接,紅樹青岩、小橋流水、白雲繚繞,好一派潔淨幽奇、絕妙脫俗的仙境!畫中水天交融,近處流淌的湖水與遠處的天際自然地連線在—起,從而產生一種寬闊遼遠之感,同時也把山、石、樹木自然地烘托出來。山石的突兀和樹木的複雜變化與水天合一的平靜簡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河岸上巒石林立、疊疊錯錯,石崖間挺立著各種姿態野逸、遒勁的樹木,它們深深地紮根於硬石之中,充分展現了其頑強的生命力。層層推遠的山石和錯落有致的樹木逶迤遠去,一直延伸至遠處群山的雲霧升騰處,引導觀者將視線層層推進。
作者簡介
藍瑛(1585—約1664)字田叔,號蝶叟,晚號石頭陀、山公、萬篆阿主者、西湖研民,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所居榜額日“城曲茅堂”,是浙派後期代表畫家之一。藍瑛一生以繪畫為職業,曾漫遊南北,眼界開闊,因而不斷豐富了創作內容。明未同時和稍後的如陳洪綬以及金陵八家等著名畫家,也都受他的影響。藍瑛擅長山水、花卉、蘭石。師法宋元名家,當代前舉沈周的畫也熱心師效。他的畫風是從多方面變化出來的,對以後的明末清初繪畫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