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故昧

明知故昧

“明知故昧”,照詞解意就是明明知道了這件事情,卻故意裝不知道。 這種態度,是一般處事哲學,俗語有云“不痴不聾,不作阿姑翁”,也即所謂明哲保身,其目的是避免是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知故昧
  • 含義:明明知道事物或事情真相和真
  • 詞性:名詞
  • 出處:《韓詩外傳》
詞語含義,成語原故,相關故事,

詞語含義

明知故昧的字面意思是:明明知道事物或事情真相和真實情況,卻裝著不知道的樣子,或把它掩蓋、隱藏起來。在社會生活中,明知故昧一般有兩種含義,一是用表面的不知,去隱藏內心的別有用心和企圖;二是不與計較、不屑顧,有點類似大智若愚大辯若訥的味道。
【典源】明知故昧,楚莊王絕纓盡歡:事見《韓詩外傳》卷七,另見《說苑·復恩》。
同床異夢,周瑜扮懵蔣乾上當。 明知故昧,徐達佯醉破史彥忠。
呂蒙正參知政事時,初入廟堂,有人指著譏訕說:“此小子亦來參政?”蒙正詐聽不見地上殿,同列中有不平的,想追問說此話的人,蒙正卻阻止說:“不必若知其人姓名,會終生記在心裡,還是不知的好。”這種故昧,表現出“大人有大量”,真不愧是“宰相肚裡好撐船”。
但“明知故昧”成為一種謀略,就非明哲保身,避免是非了。計謀是用來對付人家的,逃避現實的態度又怎能排除當前障礙,為自己大展宏圖呢? 實際說來,對一件事,能夠做到“明知”而“故昧”的,絕非易事,非有高度涵養不行。人之所以有聰明傻子與奴才之分,就在於知與不知,能昧不能昧中分出來。傻子與奴才,莫測聰明人之高深,動輒說人家包藏禍心,陰險奸詐,殊不知妙就在其中。此之所謂“大智若愚”。

成語原故

楚莊王絕纓盡歡
春秋時,楚莊王大宴群臣,文武官員和莊王的愛姬美妾都出席宴會。大家開懷暢飲,直喝到天黑酒酣,興猶未盡。於是又點上燈繼續夜宴。正喝得高興時,一陣風吹來把所有的燈都吹滅了.宴會廳里一片漆黑,大家亂鬨鬨的。這時,突然有人趁亂去扯莊王一個美妾的衣服,這位美妾也未叫喚。只是順手把那人帽上的帶子扯了下來。然後悄悄對莊王說:“剛才有人趁黑扯我的衣服,我已順手把他的帽帶扯了下來。趕快點上燈,看誰的帽上沒有了帶子,就是誰犯下了非禮的罪行。”莊王聽了心想:既然是我賞酒給大家喝,要求人人都一醉方休,現在這人是酒後失禮,我又何必為了顯示美人的節操而去羞辱處罰他呢?於是莊王叫不要忙點燈,而宣布說:“今天我請大家一醉方休,不扯斷帽帶不算盡興。大家都趁黑把帽帶扯下來吧!”
喝酒的一百多位大臣都紛紛把帽帶扯了下來,莊王這才叫人把燈重新點上。大家繼續飲酒,尺歡而散。誰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只有那個非禮的人自己心中有數!兩年後,吳國興兵攻打楚國,楚莊王親自率軍迎敵。有一位大臣總是沖在前面,奮不顧身。兩軍五次交鋒,那人五次都砍下了敵人的腦袋,打退敵人,使楚軍取得了勝利。莊王對他的勇敢又感動又吃驚,忍不住問他說:“我德行淺薄,平常並沒有特別對你好,你為什麼這樣把生死置之度外為我效力呢?”那人回答說:“臣下實在不好意思,我就是那天晚上酒後失禮被美人扯掉帽帶的人啊!我犯下了死罪,大王卻不忍心治我的罪,並且不讓大家知道。大王的仁德我不能不報答。所以,我一直在想為大王肝腦塗地,用我的一腔熱血去濺灑敵人。現在好不容易有了機會,我還有什麼可顧惜的呢?”
莊王聽了感嘆不已。於是重用那人率兵退敵,楚軍大勝。
【新說】
正所謂:
“美人空自絕冠纓,豈為娥眉失虎臣。”(《古今小說》卷六)楚莊王明明可以知道誰是那個非禮的大臣,但卻故意想法放過了他,裝作不知道這事。結果得到那人出生入死的報答。這就是明知故昧所見的奇效。
它既是一種處世策略,又是一種領導藝術。對一般人來說,生活在紛繁複雜、人際關係險惡的社會之中,明哲保身
不過是一種避免禍害的態度,明知故昧也不過是一種少惹是非的策略罷了。別說是一般百姓,就是那三度為宰相,以敢說敢言著稱的呂蒙正,當初入朝參政時,曾有人不滿而發出譏諷,呂蒙正也明知故昧,裝作沒聽見。有人想為他追查那譏諷的人,呂蒙正卻阻止說:“不必了,如果知道了他是誰,必然會終生記在心頭,對雙方都不好,所以,還是不知道的好。”(《宋史·呂蒙正傳》)這就是“宰相肚裡能撐船”,大人有大量。
作為領導藝術,明知故昧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於非原則問題,能夠放過去的就放過去。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大戴禮記·子張問人官》)也就是這個意思。宋太宗時有兩位名將叫孔守正和王榮,他們在邊疆屢建奇功。一次陪太宗宴飲,酩酊大醉後發酒瘋爭功,侍從官請太宗治他們的罪,太宗卻叫迭他們回家。第二天兩人酒醒後向太宗請罪,太宗卻說:“那時大家都喝醉了,你們二人講些什麼我可沒有聽見啊!”(《宋史·孔守正傳》)這個故事與楚莊王絕纓盡歡異曲同工,都顯示了領導者用人的藝術。可見,明知故昧實在是“明”而不是“昧”啊。

相關故事

明知此事,卻裝不知的戰術“明知故昧”包含兩重意思。一是指一般的處世哲學,明明知道此事,卻故意裝作不知道,明哲保身,避免是非;一是用於計謀,是用來對付別人的。
要做到“明知”而“故昧”,亦非易事,必須有高度的涵養。“大智若愚”者與智商愚昧者,絕不能同日而語,前者是知之故昧、莫測高深、包藏用心,而表面故意裝著什麼都不知道。這種“故昧”是一種計謀,為達到某種目的而偽裝的。一般對手往往被這種“故昧”的伎倆所迷惑而輕易上當。
三國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因能戰善謀,挾天子以令諸侯,誅董卓,擒呂布,滅袁紹,破荊州,逼得劉備亡魂喪膽,於是陳兵長江,傳檄江南,想以泰山壓卵之勢,迫孫權臣服。
東吳的孫權,在都督周瑜的鼓勵下,奮然發兵抵抗,與曹軍隔江對峙。當時曹操雄師三十萬,周瑜僅有五六萬兵,兵力十分懸殊。有人說,與操對陣,無異螳臂當車,雞蛋對巨石,不要說進攻,連防守都相當困難。
周瑜了解北軍不善水戰,想先除掉曹操的水軍都督蔡瑁、張允(這兩人原是劉表部下,後來才投降曹操的),卻苦於無計可施。
他正在帳中議事的時候,聞報同學蔣乾到訪,便笑著對諸將說:"曹操的說客到了。"
周瑜重整衣冠出迎,一見蔣乾就問:"子翼(蔣乾的字),隔江來訪,是不是來做說客,勸我投降曹操?"
蔣乾一聽,愕然說:"什麼?你疑心真大,我不外和你離別得久,特來敘敘舊,幹嗎疑我是說客呢?"
周瑜挽住他的臂,笑著對他說:"說句笑話罷了,老友面上,這算什麼?既然老兄不是來做說客,不妨住在這裡玩幾天,敘敘舊情!"
說罷,不由分說就把蔣乾請入帳去。寒暄過後,周瑜傳令各文武將士入帳與蔣乾見面。接著大擺筵席,故意對各將士說:"蔣先生是我最要好的同學,雖是從江北來的,卻不是曹操的說客,各位不要見疑!"說完,解下身上的佩劍遞給太史慈,說:"你拿著我的劍做監酒,今天宴飲,只敘朋友之情或討論詩詞歌賦,如有提起曹操或本國軍情者,可即席處斬!"
蔣乾驚愕,不敢說什麼。周瑜又說:"我自領軍以來,從沒有飲過酒,今日見了老同學,理當飲到不醉不歸!"
說罷大笑,和各人頻頻敬酒,猜拳行令,熱鬧非常。
大家有點醉意了,周瑜拉著蔣乾的手,一同出帳漫步。周瑜問:"你看我的將士英勇嗎?"
蔣乾說:"真是名不虛傳,強將手下無弱兵!"
周瑜又帶他到帳後一望,見糧草堆積如山,又問:"你看軍糧充不充足?"
"果然兵精糧足,你真不愧文武全才!"
周瑜佯醉大笑起來,說:"想我周瑜當年和你同學之時,做夢也想不到會有今日哩!"
"那是當然,以兄之才,實不為過!"
"大丈夫處世,得此際遇,還有什麼話可說?遇知己之主,名雖君臣,情同骨肉,言必聽,計必從,禍福相依,甘苦共嘗。縱使蘇秦張儀再生,口若懸河,舌如利劍,也難動我初衷了!"
周瑜這番話,分明是一種暗示,嚇得蔣乾麵如土色。
夜深了,蔣乾不勝酒力,乃興盡而散。周瑜詐作大醉之狀,挽住蔣乾說:"很久沒有和子翼同床了,今晚要聯床夜話,說個痛快!"
真真是同床異夢,各懷鬼胎。一個是詐醉,嘔吐狼藉;一個是假睡,提心弔膽。 軍中已打過三更了,蔣乾如何睡得著?起身一看,殘燈尚明,周瑜卻鼻息如雷。他看見帳內的桌子上堆著一沓公文,乃躡手躡腳地走過去偷看,發現都是往來書信,內有一封寫著"張允、蔡瑁謹封",急取出一看,內中說:"某等降曹,實迫於形勢。今已賺北軍困於寨中,但得其便,即將曹賊之頭,獻於麾下……"
蔣乾暗驚,原來張允、蔡瑁有這般陰謀,便將此信藏在身上。周瑜翻身了,蔣乾忙把燈吹滅,潛步回來,聽周瑜在作囈語:"子翼!在這幾天內,我拿曹賊的頭顱給你看看!"
蔣乾伏在枕頭上假睡,留心四周的聲響。已是四更天了,聽得有人走進帳來低聲喚:"都督!都督!"
"唔!"周瑜被搖醒了,矇矓中問,"床上睡著的是什麼人?"
"這是都督的同學蔣先生呀,怎么又忘卻了呢?"那人答。
"唉!糟了!"周瑜懊悔地說,"我平日未曾飲過酒,唯恐醉後失事,不知曾說過什麼沒有?"
那人說:"江北有人來了!"
"噓--"周瑜警告他,即叫道,"子翼!子翼!"
蔣乾裝作已經睡熟。周瑜潛出帳外,聽外面人低聲說:"張蔡二都督叫我來報,近日防範甚嚴,一時未能下手……"以後的話,聲音更低,聽不清楚。不一會兒,周瑜回來了,又喚蔣乾,蔣乾只是不應,蒙頭假睡。周瑜又上床睡覺,馬上鼾聲大作。
睡到五更,蔣乾低喚周瑜,周瑜已睡得像死豬一樣。當即戴起頭巾,披上衣服,徑出轅門。守軍問他往哪裡去,蔣乾託詞一番,守軍才放他走。
蔣乾乘小艇回到江北見曹操,說:"雖不能說服周瑜,卻與丞相探得一件要緊事,請遣開左右!"說罷,取出那封信來交給曹操,並將經過報告了一番。
曹操看罷,勃然大怒:"二賊如此無禮!居然想打老子的主意!"立即把張允、蔡瑁二將斬了。
接著,周瑜繼續明如故昧地造謊,向曹操施行"反間計",利用降將蔡中、蔡和送假情報,派黃蓋用"苦肉計"詐降,派龐統深入曹營獻"連環計",然後乘"東風"之便,一把火把曹軍燒得焦頭爛額,敗回老巢。因此一仗,曹操元氣大傷,再無南進之力,三國對峙的局面形成了。
與明知故昧這種造謊術相似的還有欲擒故縱,通俗的說法就是等豬養肥了再宰。也就是說,凡是想控制別人的,在形勢未許可時,必稱滿足其欲望,驕其志氣,培養其矛盾,加速其滅亡。
漢初,北方的東胡聽說匈奴冒頓殺父自立,便前來尋釁,試探匈奴的態度。他們派使臣到匈奴來,要冒頓送他們一匹千里馬。
冒頓知其來意後,問群臣。群臣齊聲說:"我國只有一匹千里馬,乃是先王遺下來的,怎可輕易送人呢?"
冒頓微笑,搖著頭說:"我與東胡為鄰,不能為了匹馬失了鄰誼,送給他罷了。"即叫人把千里馬牽出來,交給使者帶回去。
過了十多日,東胡使者又來了。他們送上國書,欲要冒頓把老婆送給他們的國王。
冒頓將信傳給左右,皆義憤填膺,怒沖沖地說:"東胡國王恁般無禮,連我國王后都想要,這還了得?請斬來使,發兵進討!"
冒頓又搖頭說:"他既喜歡我的老婆,給他便了,豈可為了一個女子而得罪一個鄰國?"立即又把王后交使者帶回去。
東胡國王得了冒頓的良馬、美人,認為對方畏懼自己的勢力,所以心存輕視,日夜荒淫,毫不戒備。
又過了幾個月,東胡又遣使到匈奴,索取兩國交界的空地。
冒頓又召集群臣計議,有主張給予的,有反對的,議論紛紛,莫衷一是。但冒頓卻勃然起座,說:"土地乃國家根本,怎能給人?"喝令把來使和贊成給予的臣子一齊綁起來,全體斬首。
接著,冒頓馬上披上戰袍,一聲令下,揚聲擊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奔東胡而去。
東胡的軍隊猝不及防,慌得不知所措,連戰皆敗,頃刻全軍覆沒。冒頓直奔宮廷,殺了東胡王,盡滅其國。
楚莊王一鳴驚人
楚莊王即位三年時,既不料理朝政,也不發布命令,只是日夜縱樂。他還向國人宣布說:“有敢來向我進諫的,格殺勿論。”莊王的恣意荒淫使大臣們非常擔憂。大臣伍舉冒死前來進諫,他看到莊王毫不在意,左手抱著鄭姬,右手摟著越女,陶醉於鐘鼓之樂。於是,伍舉就以隱語向莊王進諫說:“有一隻鳥落在丘阜上,三年不飛翔也不鳴叫,大王您能告訴我那是什麼鳥嗎?”楚莊王回答說:“那鳥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你下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
此後的幾個月,莊王非但沒有收斂,反而更加荒淫無度。大夫蘇從又去進諫,莊王說:“你難道不知道我已下達進諫者死的命令嗎?”蘇從回答說:“只要大王明白了治國的根本,我就是死了也心甘情願。”
楚莊王覺得時機已到了,於是罷卻了淫樂,親理朝政,誅殺數百個奸佞之徒,任用了數百名賢達之士,將冒死進諫的忠良伍舉、蘇從委以重任,輔佐國政,舉國上下,歡欣鼓舞。五年以後,國力大振,終於問鼎周郊,旋成諸侯霸主。
竟歲默默,一發驚人
裴政有一個習慣,就是不管對方是誰,只要有錯在身且知而不改,他都敢當面指責,為此,他得罪了以巧佞媚上、頻頻出入東宮的雲定興,從而受到太子楊勇的疏遠,由內臣出任襄州(今湖北襄樊)總管。裴政心懷感憤,將妻兒子女都留在京城,隻身一人赴任,決計用他自己的方式將襄州變成一個政通人和的地方。
下車伊始,他就意識到團結下屬官吏的重要性,為調動這些人的積極性,他將自己的俸祿統統分給同僚及左右屬吏,勸勉大家同心同德,共同搞好本州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秩序的整頓。
對付猾民,他有自己的一套巧妙方法,有人犯罪,他只一一收集好他們的材料,並不聲張,也不去驚動罪犯本人,以一種三不知狀態維持了將近一年的無為治理。
然後,當這批犯罪者自以為得計竟屢犯不止時,他才從容不迫地利用大都會的時機,將他們從熱鬧的人群中揪出來,親自審理,按情節輕重治罪,叛處五人死刑,其次流放一大批。
由於事先掌握了充分的證據,他在審理時將各人的罪狀大到殺人犯奸,小到偷雞摸狗,皆娓娓道來,滴水不漏,以至於當事人啞口無言,旁觀者亦驚若神明,渾身冷汗淋漓。自此以後,境內百姓紛紛自覺守法,連普通的爭訟現象都十分罕見,該州監獄竟成虛設。
謙虛中產生的威力
美國報社一位記者,奉命向一個政要採訪醜聞的內幕。當記者興致勃勃地發問,那位政界人物立刻打了岔,說:“有的是時間,咱們慢慢地聊吧!”說著就不慌不忙地坐下來。他這個態度使那個記者感到氣勢被挫。不一會,女傭人端來咖啡。就在這時候發生了小小的插曲。這位政要好像是怕喝燙的東西,才啜飲了一口咖啡就直嚷“好燙”!這一嚷,竟把咖啡杯翻落在地。等到傭人跑出來擦試乾淨,兩人才聊了幾句,這位政要拿起香菸往嘴裡送,也沒看清楚香菸拿反了,記者連忙提醒他,他竟在慌張中把菸灰缸碰落在地。這位在國會上一向叱吒風雲的政要,竟這般窘態百出,使記者心中暗自發笑。這個事實,不但使原本打算追根究底的記者失去了挑戰意願,甚至對他產生一種親近感。其實,只要是處世經驗豐富的人就知道,這位政要的這些舉止,是心有所圖之下,是一種巧妙的表演。
當我們看到眼前的一些大人物,在當場出醜或顯露出小小的弱點時,我們原有的緊張就化為烏有,並產生“接納”對方心理的傾向。假如你是有心人,可以利用這種心理傾向,故意亮出自己的窘態,使對方消除戒心,甚至使對方接納你,成為朋友。
一位一流企業的高級幹部,在他成為財務經理時,循例做就任致辭。當時他說的第一句話是:“我對數字最不擅長,以後,但望大家多多幫忙!”
後來,他的這一席話,使那些原是戰戰兢兢迎接他的部屬,大為放心,然而,每當部屬送檔案給他,他總是若無其事地指出:“這個數字錯了。”
由他的指正可以看出,他不但很細心並且糾正的事都是一針見血。這種事經常發生後,大家都產生這樣的感受:“我們的經理為人很謙虛,說是對數字最不擅長,其實他的財務經驗相當豐富……”就這樣,在短期內他贏得了部屬的信賴。
解除他人的戒心或緊張,使其成為自己的“朋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暴露自己的缺點、弱點。頭銜大、名氣大的人,如能運用這個方法,其社會地位或威望也將更大。
[計論]與權威人物見面時,若看到他小小的失敗或弱點,一般都會消除原有的緊張,並產生“接納”他的心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