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肉脯乾製作工藝

明溪肉脯乾製作工藝

明溪肉脯乾製作工藝,福建省三明市明溪縣傳統技藝,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明溪肉脯乾製作工藝歷史悠久,據《明溪縣誌》記載:肉脯乾製作可追溯到700多年前。明溪肉脯乾以豬後腿精肉切成薄片,用山田晚季糯米加工的紅粬酒糟作為輔料,加入多種名貴香料配製,經醃製後上架精心烘烤而成。明溪肉脯乾色、香、味俱全,酥脆香甜,營養豐富。

2007年8月28日,明溪肉脯乾製作工藝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6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溪肉脯乾製作工藝
  • 批准時間:2007年8月28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福建省三明市
  • 保護單位:明溪縣文化館(明溪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 項目編號:Ⅷ-69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明溪肉脯乾是明溪獨具客家飲食文化韻味的名優食品,居“閩西八大幹”之首,具有700多年的悠久歷史。相傳南宋祥興元年(1278)文天祥丞相護幼帝趙昺御駕南征,途徑明溪,品嘗過肉脯乾頗為讚賞。
清同冶六年(1867),縣城惠利橋賴元祿糕餅肉脯乾店,開始加工製作肉脯乾。為適應市場需求,賴元祿先後招收了王斗妹、袁賽官、羅用潘、吳進財、梁應成、李吉興、羅林希等人做學徒。他們做糕餅肉脯乾功夫不遜其師,後來分別自己開業。清末民初,明溪城關製作經營肉脯乾店有十幾家。
“榮興牌”肉脯乾是明溪肉脯乾代表性產品,榮興牌創建於1939年。
改革開放以來,明溪縣積極發揮製作肉脯乾的傳統工藝優勢,肉脯乾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當地養殖、種植、旅遊、商業的發展,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工藝特徵

明溪肉脯乾製作工藝製作出來的肉脯色、香、味、形俱佳。色,具有特有的紅褐色,油潤均勻有光澤,略帶透明感;香,散發出的是豬肉烘烤的自然香氣;味,具有特有的紅曲醇味,鹹中微甜帶植物香辛,耐咀嚼有韌性感,回甘留香;形,厚薄均勻,纖維完整。
成品肉脯乾有三大特點:一是使用有機原料,無添加,是放心食品;二是用文火烘烤,完整地保持了肉質的纖維原紋理,色彩紅潤透亮;三是鹹香乾透,其味香,細品入味,食後留香。

工藝流程

明溪肉脯乾製作時,選用新鮮的豬後腿瘦肉,用專用利刀平削成薄片,然後配上紅酒娘糟、川椒、肉桂、丁香、八角、小茴香等配料浸醃於缸內,待香味滲入後,取出敷貼於特製的竹籠上,用木炭火烤熟烤乾。

傳承保護

傳承狀況
傳承人才缺失、缺少產品開發資金、生產規模止步不前、銷售地域難以拓展,幾乎是所有明溪肉脯乾企業面臨的共同難題。
傳承人物
羅顯光,漢族,三明市明溪縣人,1951年6月生,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明溪肉脯乾製作工藝”第一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羅顯光祖父羅林希於1932年開始學習明溪肉脯乾加工製作技藝。羅顯光師承祖父羅林希、父親羅遠聲學習明溪肉脯乾的全套生產工藝及加工技術。
明溪肉脯乾製作工藝
羅顯光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1979年,福建省政府在龍巖市召開“汀州八乾”會議,明溪肉脯乾被評為“閩西八大幹之首”。
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授予明溪“榮興牌”肉脯乾為“中華老字號”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