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港鎮志》是《明港鎮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明港鎮志
- 作者:《明港鎮志》編纂委員會
-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09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既繼承我國史志秉筆直書的實錄精神,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去偽存真,實事求是,系統記述了明港鎮新中國成立以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發展狀況和歷史發展進程,力圖存史資治,有益後人,服務於本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二、《明港鎮志》是明港鎮首部志書,也是一部斷代志。相對斷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至2008年。因本鎮歷史上無志書,故部分內容適當上溯;少數內容延至成書之日,儘可能較全面的展現明港的歷史面貌,也為後來續修者儘可能多的提供史料。
作品目錄
封面
明港鎮志
《明港鎮志》編纂委員會
《明港鎮志》編纂及工作人員
圖片
明港鎮政區圖
1978年8月,耿飈(前排左五)、方毅(前排左六)、谷牧(前排左七)、王震(前排左八)四位副總理接見出席全國建築材料工業科學技術大會代表,明港張萬富(前三排左十九)。
2006年10月,彭佩雲(前排左六)副委員長等領導接見出席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研討會代表,明港鎮三中校長翁家銀(前三排左九)。
2002年3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張以祥(前排左五)、信陽市委書記李中央(前排左四)等領導在明港鎮龔莊村調研時留影。
2009年4月24日,中紀委科技部紀檢組原組長吳忠澤(中)、省政府副秘書長張廷喜(右一)、信陽市委副書記、市長郭瑞民(中)等領導視察中央投資項目——明港污水處理廠工程進展情況。
2009年8月19日,河南省副省長張大衛帶領省有關牛享膠廳、委及信陽市、駐馬店市主要領導到明港機場現場辦公。
2008年,濟南軍區政治部福利處處長馬得江(左三)等首長充糊虹在趙金鳳園長(左四)陪同下視察明港部隊幼稚園。
信陽市委書記王鐵(左五)、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廣勝(左四)在平橋區委書記張明春(左七)、區委副書記、區長王繼軍(左六)、區委常委、統戰部長、明港鎮黨委書記趙志陽(左二)等領導的陪同下,視察明港杭氧集團。
2008年,信陽市委書記王鐵(左三)、副市長張傑(左二)、平橋區委常委、統戰部長、明港鎮黨委書記趙志陽(左一)視察信鋼技改項目。
2008年,平橋區委書記張明春(左一)、區委常委、統戰部長、明港鎮黨委書記趙志陽(左三)視察信鋼征地拆遷工作。
2009年2月6日,平橋區委副書記、區長王繼軍(左三)、區教、體局局長陳勇(左五)、副區長鬍凌雲(左六)、明港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李紹軍(左七)到市三職高視察工作。
2009年5月,市教育局副局長趙朝陽(左六)、平橋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熊保良(左七)、區教體只鍵尋凝局局長陳勇(左八)、明港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李紹軍(左四)等領導,到明港中心幼稚園指導工作。
2008年,平橋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張宗福(左二)、區委常委、統戰部長、明港鎮黨委書記趙志陽(左四)到市四高視察工作。
獎勵·榮譽
淮頁刪愉河風光
明河風光
雞公山風光
南灣湖風光
天目山小金頂風光
震雷山風光
清真寺禮拜大殿
八里岔新石器文化遺址
明河古商埠口
大營村漢代古井遺址
大胡殷周墓遺址
尚河老寨北寨牆遺址
龍口遺址
三千年以上城陽城水井
張灣村四百年以上樹齡的老槐樹
城陽城跑馬嶺
農民老住房
市民舊住房
鎮區老街景一角
明港鎮農牛享殼民新村
工人街搬運站老大門
鎮區市民新居
農民新居客廳一角
大營村部
鎮區市民怡景新居
明河舊橋
107國道明港段
信陽市、駐馬店市交界處107國道明河大橋
京-港-澳高速公路明港出入口
在建的石武高鐵明港段
信陽市公交總公司明港分公司公車
段灣村“村村通”公路一瞥
京廣鐵路明港火車站
凱旋大道
明港飛機場
石武高鐵明港站
鎮政府辦公大樓
興港大采檔道
農工路與建設路交叉處
大世界
鎮區市民新居
凱旋大道夜景
220千伏變電站
電網掠影
安鋼集團信陽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廠景一角
街景小品
擁軍廣場夜景
擁軍廣場
通訊信號塔
在建的污水處理廠
淮泉供水公司淨化裝置
環組拳地蜜衛所灑水車正在作業
垃圾中轉站
“黃淮海”開發工程——三里井社區郭河水庫
段灣村在建的沼氣池
楊樓村水渠
“黃淮海”開發工程——郭樓村電力提灌站
信鋼生產車間
河南明港杭氧氣體罐
信陽鋼鐵有限責任公司
鴻潤毛織廠生產車間
明港亞通交通安全設施公司生產車間
明港鎮磐固水泥廠生產車間
沿淮花生種植基地
小麥豐收掠影
鄒莊村香蔥生產基地
水稻豐收在望
河沙資源
前進村玫瑰園
張莊村蓮菜種植基地
段灣村蘿蔔
段灣村沙窩西瓜
三里井社區水牛養殖基地
明河橋社區種植的“金棒錘”黃瓜
三官廟村養羊基地
段灣村個體養雞場
明港種豬場從加拿大引進種豬
劉莊村個體養鴨基地
三里井社區個體黃牛養殖基地
劉莊村養魚基地
李廣謙作品
2008年8月8日,國務委員戴秉國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贈李超作品給美國總統布希,陳列白宮及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各一件
明港鎮老年協會藝術團200 9年慶祝“三·八”節演出
明港鎮鄉音藝術團參加第三屆精彩平橋才藝展示
安鋼集團信鋼公司慶祝建黨88周年紅歌演唱比賽
李兆龍作品《報春圖》
劉輝書法
年炳勛書法作品
郭德柱書法
張建才書法
2008年8月,信陽市、平橋區、明港鎮黨政領導歡迎71897部隊抗震救災勝利凱旋,市委書記王鐵致詞。
明港鎮社會各界載歌載舞歡迎71897部隊和71998部隊抗震救災勝利凱旋。
明港駐軍部隊向明港鎮黨委、政府贈匾。部隊首長夏世富(左二),平橋區委常委、統戰部長、明港鎮黨委書記趙志陽(左三),明港鎮黨委副書記、明港鎮人民政府鎮長李紹軍(左一)。
同唱60華誕讚歌
文藝演出
信陽市明港國家稅務局
信陽市國土資源局明港分局
明港鎮計畫生育服務中心
明港鎮“六城聯創”工作指揮部
信陽市工商局明港分局註冊服務大廳
河南省普通示範性高中——信陽市第四高級中學教學樓
河南省示範性職業高中——信陽市三職高
明港鎮一中校園一角
明港鎮四小學生課間操掠影
明港鎮四中校園一角
明港鎮幼稚園小朋友慶“六·一”節目表演
明港鎮首屆農民運動會拔河比賽
2009年迎信陽“茶文化節”、慶“五·一”,明港鎮老年協會代表隊太極拳表演
2007年明港鎮首屆農民運動會開幕式
71897部隊醫院
信鋼醫院醫務人員為民眾義診
平橋區中醫院
鄒莊村衛生室
平橋區光榮院活動室
明港鎮敬老院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信陽明港支行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信陽明港行銷部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信陽明港營業部
中國聯合網通公司明港網通支局程控機房
明港郵政支局郵政車
明港金輝物流
東方明珠明港娛樂會所
明港金鼎中西餐廳迎賓大廳
明港大河浴都
百佳購物廣場
西亞生活廣場
金港賓館客房
夜市一角
東河坡農貿市場
建材大市場
時代愛家購物中心
亞興購物廣場
明港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合影
《明港鎮志》評審會,市、區、鎮領導與編纂人員合影。
明港鎮黨政領導集體學習
鎮志編纂辦公室人員合影。
編纂人員研究工作
明港交警大隊
明港地稅所
明港公安分局
明港規劃分局
明港工商分局
明港鹽業分局
明港郵政支局
明港房管分局
明港市場發展服務中心
明港國稅局
信陽市國土資源局明港分局
明港鎮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熱烈祝賀明港鎮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隆重召開
平橋區明港鎮二00九年經濟工作會議召開
序言(一)
序言(二)
凡例
目錄
總述
大事記
第一章 建制 區劃
第一節 地理位置
第二節 建制沿革
第三節 行政區劃
第四節 行政村
第五節 社區居委會
第六節 集市
第七節 駐鎮行政企事業單位
一、省屬
二、市屬
三、區屬
四、鎮屬
第二章 環境與資源
第一節 地質地貌
一、地質
二、地貌
第二節 氣候
一、四季特點
二、氣候要素
三、物候
第三節 水文河流
一、河流
二、庫、塘、堰、壩
三、地下水
第四節 土壤
一、土壤種類與分布
二、土壤利用與改良
第五節 資源
一、土地
二、礦藏
三、水力
四、林業
五、植物
六、動物
七、山水名勝
第六節 自然災害
一、旱災
二、澇災
三、風災
四、雷電災害
五、寒潮
六、病蟲災害
七、地震
八、瘟疫
第三章 環境保護 土地管理
第一節 環境保護
一、環境狀況
二、環境管理
三、污染防治
第二節 土地管理
一、土地利用與保護
二、土地專項整治
三、地籍管理
四、建設用地管理
五、機構簡介
第四章 居民
第一節 人口
一、人口變動
二、人口分布
三、人口構成
第二節 民族宗教
一、民族
二、宗教
第三節 婚姻家庭
一、婚姻
二、家庭
第四節 姓氏
一、姓氏情況
二、分布情況
第五節 民俗
一、生活習俗
二、禮儀習俗
三、生產習俗
四、歲時和其他習俗
五、稱謂
六、諺語
七、方言、俚語
八、軼聞、傳說
九、歇後語
十、歌謠
第六節 居民生活
一、農村居民生活
二、城鎮居民生活
第五章 人口控制
第一節 宣傳教育
第二節 政策法規
一、生育政策
二、晚婚晚育
三、優生優育
四、計生服務
五、獎懲
第三節 生育管理
一、人口目標管理
二、生育指標管理
三、已婚育齡婦女管理
四、流動人口管理
五、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
六、計畫生育村民自治管理
第四節 計生隊伍
一、管理機構
二、計生管理員
第六章 經濟和社會發展概況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前的經濟及社會
一、歷史上明港境內的經濟狀況
二、民國時期的經濟政治形勢
三、農業生產力的水平低下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後經濟社會的變革與發展
一、剿匪反霸
二、減租、減息
三、土地改革與複查
四、鎮壓反革命
五、抗關援朝
六、農業合作化運動
七、反右派鬥爭
八、人民公社化和“大躍進”
九、民主補課和反“五風”
十、“四清”運動
十一、“文化大革命”時期
十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十三、粉碎“四人幫”糾正冤假錯案
十四、改革開放的30年巨變
第七章 改革開放與招商引資
第一節 政治體制改革
一、民主政治建設
二、鄉鎮機構改革
第二節 經濟體制改革
一、建立家庭聯產承包制度
二、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
三、建立多種經濟聯合體
四、積極推行稅費改革
第三節 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一、就業再就業
二、社會保險體系建設
三、城鄉基本醫療保險
四、管理機構
第四節 對外開放與勞務經濟
一、招商引資
二、信陽明港產業集聚區簡介
三、勞務經濟
第八章 城鄉建設
第一節 城鎮建設
一、新中國成立前的鎮區概況
二、新中國成立後至改革開放前的城鎮建設
三、改革開放以後的全面發展
四、機構選介
第二節 新農村建設
一、20世紀農村住房
二、新時期新農村建設
第九章 水利 電力
第一節 水利
一、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二、蓄水工程
三、機電井
四、機電提灌站
五、抗旱防汛
六、水利管理部門
第二節 電力
一、發展簡述
二、電力建設
三、電力供應
四、電力市場與用電管理
五、管理機構
第十章 交通 郵電
第一節 公路
一、路網建設
二、公路橋涵
三、養路費徵收及使用
四、路面施工及養護
五、公路運輸
六、管理機構
第二節 鐵路
一、主幹線及主要橋樑
二、車站營運
三、鐵路專用線
四、地方鐵路
第三節 水運
第四節 郵政
一、古驛站
二、郵政線路及設施
三、郵政業務
四、郵政儲蓄
五、郵政機構
第五節 電信
一、電報
二、電話
三、無線尋呼
四、移動通信
五、數據通信
六、信息服務
七、電信機構
第十一章 農業
第一節 種植業
一、種植區劃
二、結構調整
三、糧食作物
四、經濟作物
五、植保植檢
六、農業科技推廣
七、種子
八、管理機構
第二節 養殖業
一、畜禽業
二、漁業
第三節 林業
一、植樹造林
二、林業資源開發利用
三、退耕還林
四、林木管護
五、林業管理機構
第四節 農業機械
一、農機發展 推廣 運用
二、農機經營 維修 管理
第五節 農業開發
一、扶貧開發
二、“黃淮海”綜合開發
三、農村能源開發
第六節 農經管理
一、農村財務管理
二、農業承包契約管理
三、農民負擔監督
第十二章 工業 鄉鎮企業
第一節 發展簡述
第二節 鎮辦企業
一、鎮辦工業
二、村、組、聯合、個體四級企業
三、經營管理
四、企業選介
第三節 駐鎮工業企業
第十三章 商貿服務業
第一節 市場與網點
一、發展概貌
二、主要集貿市場
三、商業網點
四、集貿市場選介
第二節 商品經營
一、紡織 百貨
二、副食 菸酒
三、五金 交電 化工
四、機電
五、煤炭
六、石油
七、農業生產資料
八、生豬禽蛋
第三節 糧食 貿易
一、糧食經營
二、糧食儲運
三、糧食部門簡介
第四節 飲食服務業
一、基本概況
二、單位選介
第五節 商貿機構選介
第十四章 金融
第一節 錢莊 當鋪
一、錢莊
二、當鋪
第二節 貨幣
一、硬幣
二、紙幣
第三節 債券
一、公債
二、國庫券
第四節 銀行
一、發展簡述
二、機構簡介
第五節 信用合作社
一、發展簡述
二、機構簡介
第六節 保險
一、發展簡述
二、部分保險機構簡介
第十五章 財政 稅收
第一節 財政
一、財政體制改革
二、財政收入與支出
三、非稅收入管理
四、財政管理
第二節 稅收
一、稅制改革
二、農業稅收
三、工商稅收
四、稅源培養
五、稅務管理
六、機構簡介
第十六章 工商 物價
第一節 工商管理
一、體制改革
二、企業登記
三、市場監督管理
四、經濟契約管理
五、商標廣告管理
六、消費者權益保護
七、個體勞協
八、管理機構
第二節 物價管理
一、物價改革
二、物價監督檢查
三、清理亂收費
四、管理機構
第十七章 司法
第一節 公安
一、治安管理
二、刑事偵查
三、戶政管理
四、消防管理
五、交通管理
第二節 檢察
第三節 審判
第四節 司法行政
一、普法教育、宣傳
二、民事調解
三、法律服務
第十八章 人民武裝
第一節 軍事活動
一、近代農民起義
二、革命武裝鬥爭
三、戰事
第二節 地方武裝
一、人民武裝部
二、民兵
第三節 兵役制度
一、舊政權兵役制度
二、人民政權兵役制度
第十九章 共產黨地方組織
第一節 早期革命活動
第二節 黨員代表大會
第三節 組織機構
一、黨委會
二、黨支部
第四節 黨務工作
一、組織建設
二、老幹部工作
三、宣傳工作
四、統一戰線
五、紀律檢查
六、綜合治理
七、信訪工作
第二十章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節 組織機構
第三節 人大工作
第二十一章 人民政府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政府組織
第三節 政府工作
第四節 基層組織
第二十二章 政協參事組 工業管理區 經濟聯合社
第一節 政協參事組
第二節 工業管理區
第三節 經濟聯合社
第二十三章 民眾團體
第一節 工會組織
第二節 農民團體
一、農民協會
二、貧農下中農協會
第三節 青年團體
一、少年組織
二、共產主義青年團
第四節 婦女團體
第五節 科技 文化 工商團體 老區建設促進會 老年協會
一、科技團體
二、文化藝術團體
三、工商團體
四、老區建設促進會
五、老年協會
第二十四章 民政
第一節 優撫安置
一、撫恤
二、殘疾撫恤
三、其他退伍在鄉軍人撫恤
四、優待
五、擁軍
六、退伍安置
七、移民 支邊
第二節 社會救濟
第三節 社會福利
一、城鎮社會福利
二、農村福利
三、福利生產
四、募捐
第四節 社會事務管理
一、地名志編纂與地名勘界
二、殯葬管理
三、婚姻登記
四、收容遣送
五、民間組織管理
六、基層政權建設
第二十五章 教育 科技
第一節 教育
一、新中國成立前教育簡述
二、學前教育
三、國小教育
四、中學教育
五、成人教育
六、中等職業教育
七、學校建設
八、教師
第二節 科學技術
一、科技普及與科研活動
二、科研成果
三、科技隊伍
四、科技經費
第二十六章 文化
第一節 文學藝術
一、文學創作
二、書法、繪畫創作
三、藝術創作
第二節 文化基礎設施
一、文化館
二、圖書館
三、檔案室
四、影劇院
五、新華書店
六、其他設施
第三節 民眾文化
一、廣場文化活動
二、節慶文化活動
三、企業文化活動
四、電影放映
第四節 新聞媒體
一、廣播電視
二、報刊
第五節 文物 古蹟 遺址
一、文物
二、古蹟遺址
第六節 文化市場管理
一、文化活動的組織開展
二、文化市場的管理
第二十七章 衛生 體育
第一節 衛生
一、新中國成立前醫藥衛生髮展簡述
二、醫療機構及隊伍
三、醫療醫術及醫療專業
四、疾病防治
五、婦幼保健
六、愛國衛生運動
七、藥政管理
八、醫療管理
九、醫療體制改革
十、機構簡介
第二節 體育
一、民眾體育
二、學校體育
三、競技體育
四、體育設施
第二十八章 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節 創建活動
一、認真開展“五講四關三熱愛”
二、創建“十星級文明戶”活動
三、開展“八榮八恥”教育活動
四、進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動
五、講文明、促和諧活動
六、建設文明新農村
第二節 文明新風尚
一、尊老愛幼 助人為樂
二、家庭團結 鄰里和睦
三、樂善好施 扶貧濟困
四、奉獻愛心 真情賑災
五、揚善懲惡 見義勇為
六、廉潔奉公 勤政為民
七、健康文明的生活
八、新的生殖、生育觀念
第二十九章 人物
第一節 明港鎮黨委、政府現任領導成員
趙志陽
李紹軍
魯浩
吳啟坤
熊偉
余彬
孫斌
井建軍
張軍
萬永勝
劉國偉
盧浩然
劉曉龍
潘長軍
陳春安
張尚生
陳法能
袁梅
焦荔花
郭邨
第二節 傳略
仝凌霄
吳斗南
仝履愫
雷孝女
李汝礪
李開東
楊柳堂
仝鎮
張庚先
仝靜如
仝書德
仝位西
郭力平
張志才
陳廣倫
馬保柱
朱洪貴
段汝訓
程大荒
周士林
龔明堂
李松年
郝守德
方立英
李金慶
黃雨妮
郭富錦
張恩珍
馮羨之
岳金山
第三節 簡介
一、行政
二、軍隊
三、企業、事業
四、教育、科技
五、文化、藝術
六、民間
第四節 簡表
附錄:
一、關於印發《明港鎮志》資料徵集提綱的通知
二、提供資料人員名單
編纂始末
著作權頁
南灣湖風光
天目山小金頂風光
震雷山風光
清真寺禮拜大殿
八里岔新石器文化遺址
明河古商埠口
大營村漢代古井遺址
大胡殷周墓遺址
尚河老寨北寨牆遺址
龍口遺址
三千年以上城陽城水井
張灣村四百年以上樹齡的老槐樹
城陽城跑馬嶺
農民老住房
市民舊住房
鎮區老街景一角
明港鎮農民新村
工人街搬運站老大門
鎮區市民新居
農民新居客廳一角
大營村部
鎮區市民怡景新居
明河舊橋
107國道明港段
信陽市、駐馬店市交界處107國道明河大橋
京-港-澳高速公路明港出入口
在建的石武高鐵明港段
信陽市公交總公司明港分公司公車
段灣村“村村通”公路一瞥
京廣鐵路明港火車站
凱旋大道
明港飛機場
石武高鐵明港站
鎮政府辦公大樓
興港大道
農工路與建設路交叉處
大世界
鎮區市民新居
凱旋大道夜景
220千伏變電站
電網掠影
安鋼集團信陽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廠景一角
街景小品
擁軍廣場夜景
擁軍廣場
通訊信號塔
在建的污水處理廠
淮泉供水公司淨化裝置
環衛所灑水車正在作業
垃圾中轉站
“黃淮海”開發工程——三里井社區郭河水庫
段灣村在建的沼氣池
楊樓村水渠
“黃淮海”開發工程——郭樓村電力提灌站
信鋼生產車間
河南明港杭氧氣體罐
信陽鋼鐵有限責任公司
鴻潤毛織廠生產車間
明港亞通交通安全設施公司生產車間
明港鎮磐固水泥廠生產車間
沿淮花生種植基地
小麥豐收掠影
鄒莊村香蔥生產基地
水稻豐收在望
河沙資源
前進村玫瑰園
張莊村蓮菜種植基地
段灣村蘿蔔
段灣村沙窩西瓜
三里井社區水牛養殖基地
明河橋社區種植的“金棒錘”黃瓜
三官廟村養羊基地
段灣村個體養雞場
明港種豬場從加拿大引進種豬
劉莊村個體養鴨基地
三里井社區個體黃牛養殖基地
劉莊村養魚基地
李廣謙作品
2008年8月8日,國務委員戴秉國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贈李超作品給美國總統布希,陳列白宮及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各一件
明港鎮老年協會藝術團200 9年慶祝“三·八”節演出
明港鎮鄉音藝術團參加第三屆精彩平橋才藝展示
安鋼集團信鋼公司慶祝建黨88周年紅歌演唱比賽
李兆龍作品《報春圖》
劉輝書法
年炳勛書法作品
郭德柱書法
張建才書法
2008年8月,信陽市、平橋區、明港鎮黨政領導歡迎71897部隊抗震救災勝利凱旋,市委書記王鐵致詞。
明港鎮社會各界載歌載舞歡迎71897部隊和71998部隊抗震救災勝利凱旋。
明港駐軍部隊向明港鎮黨委、政府贈匾。部隊首長夏世富(左二),平橋區委常委、統戰部長、明港鎮黨委書記趙志陽(左三),明港鎮黨委副書記、明港鎮人民政府鎮長李紹軍(左一)。
同唱60華誕讚歌
文藝演出
信陽市明港國家稅務局
信陽市國土資源局明港分局
明港鎮計畫生育服務中心
明港鎮“六城聯創”工作指揮部
信陽市工商局明港分局註冊服務大廳
河南省普通示範性高中——信陽市第四高級中學教學樓
河南省示範性職業高中——信陽市三職高
明港鎮一中校園一角
明港鎮四小學生課間操掠影
明港鎮四中校園一角
明港鎮幼稚園小朋友慶“六·一”節目表演
明港鎮首屆農民運動會拔河比賽
2009年迎信陽“茶文化節”、慶“五·一”,明港鎮老年協會代表隊太極拳表演
2007年明港鎮首屆農民運動會開幕式
71897部隊醫院
信鋼醫院醫務人員為民眾義診
平橋區中醫院
鄒莊村衛生室
平橋區光榮院活動室
明港鎮敬老院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信陽明港支行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信陽明港行銷部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信陽明港營業部
中國聯合網通公司明港網通支局程控機房
明港郵政支局郵政車
明港金輝物流
東方明珠明港娛樂會所
明港金鼎中西餐廳迎賓大廳
明港大河浴都
百佳購物廣場
西亞生活廣場
金港賓館客房
夜市一角
東河坡農貿市場
建材大市場
時代愛家購物中心
亞興購物廣場
明港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合影
《明港鎮志》評審會,市、區、鎮領導與編纂人員合影。
明港鎮黨政領導集體學習
鎮志編纂辦公室人員合影。
編纂人員研究工作
明港交警大隊
明港地稅所
明港公安分局
明港規劃分局
明港工商分局
明港鹽業分局
明港郵政支局
明港房管分局
明港市場發展服務中心
明港國稅局
信陽市國土資源局明港分局
明港鎮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熱烈祝賀明港鎮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隆重召開
平橋區明港鎮二00九年經濟工作會議召開
序言(一)
序言(二)
凡例
目錄
總述
大事記
第一章 建制 區劃
第一節 地理位置
第二節 建制沿革
第三節 行政區劃
第四節 行政村
第五節 社區居委會
第六節 集市
第七節 駐鎮行政企事業單位
一、省屬
二、市屬
三、區屬
四、鎮屬
第二章 環境與資源
第一節 地質地貌
一、地質
二、地貌
第二節 氣候
一、四季特點
二、氣候要素
三、物候
第三節 水文河流
一、河流
二、庫、塘、堰、壩
三、地下水
第四節 土壤
一、土壤種類與分布
二、土壤利用與改良
第五節 資源
一、土地
二、礦藏
三、水力
四、林業
五、植物
六、動物
七、山水名勝
第六節 自然災害
一、旱災
二、澇災
三、風災
四、雷電災害
五、寒潮
六、病蟲災害
七、地震
八、瘟疫
第三章 環境保護 土地管理
第一節 環境保護
一、環境狀況
二、環境管理
三、污染防治
第二節 土地管理
一、土地利用與保護
二、土地專項整治
三、地籍管理
四、建設用地管理
五、機構簡介
第四章 居民
第一節 人口
一、人口變動
二、人口分布
三、人口構成
第二節 民族宗教
一、民族
二、宗教
第三節 婚姻家庭
一、婚姻
二、家庭
第四節 姓氏
一、姓氏情況
二、分布情況
第五節 民俗
一、生活習俗
二、禮儀習俗
三、生產習俗
四、歲時和其他習俗
五、稱謂
六、諺語
七、方言、俚語
八、軼聞、傳說
九、歇後語
十、歌謠
第六節 居民生活
一、農村居民生活
二、城鎮居民生活
第五章 人口控制
第一節 宣傳教育
第二節 政策法規
一、生育政策
二、晚婚晚育
三、優生優育
四、計生服務
五、獎懲
第三節 生育管理
一、人口目標管理
二、生育指標管理
三、已婚育齡婦女管理
四、流動人口管理
五、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
六、計畫生育村民自治管理
第四節 計生隊伍
一、管理機構
二、計生管理員
第六章 經濟和社會發展概況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前的經濟及社會
一、歷史上明港境內的經濟狀況
二、民國時期的經濟政治形勢
三、農業生產力的水平低下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後經濟社會的變革與發展
一、剿匪反霸
二、減租、減息
三、土地改革與複查
四、鎮壓反革命
五、抗關援朝
六、農業合作化運動
七、反右派鬥爭
八、人民公社化和“大躍進”
九、民主補課和反“五風”
十、“四清”運動
十一、“文化大革命”時期
十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十三、粉碎“四人幫”糾正冤假錯案
十四、改革開放的30年巨變
第七章 改革開放與招商引資
第一節 政治體制改革
一、民主政治建設
二、鄉鎮機構改革
第二節 經濟體制改革
一、建立家庭聯產承包制度
二、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
三、建立多種經濟聯合體
四、積極推行稅費改革
第三節 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一、就業再就業
二、社會保險體系建設
三、城鄉基本醫療保險
四、管理機構
第四節 對外開放與勞務經濟
一、招商引資
二、信陽明港產業集聚區簡介
三、勞務經濟
第八章 城鄉建設
第一節 城鎮建設
一、新中國成立前的鎮區概況
二、新中國成立後至改革開放前的城鎮建設
三、改革開放以後的全面發展
四、機構選介
第二節 新農村建設
一、20世紀農村住房
二、新時期新農村建設
第九章 水利 電力
第一節 水利
一、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二、蓄水工程
三、機電井
四、機電提灌站
五、抗旱防汛
六、水利管理部門
第二節 電力
一、發展簡述
二、電力建設
三、電力供應
四、電力市場與用電管理
五、管理機構
第十章 交通 郵電
第一節 公路
一、路網建設
二、公路橋涵
三、養路費徵收及使用
四、路面施工及養護
五、公路運輸
六、管理機構
第二節 鐵路
一、主幹線及主要橋樑
二、車站營運
三、鐵路專用線
四、地方鐵路
第三節 水運
第四節 郵政
一、古驛站
二、郵政線路及設施
三、郵政業務
四、郵政儲蓄
五、郵政機構
第五節 電信
一、電報
二、電話
三、無線尋呼
四、移動通信
五、數據通信
六、信息服務
七、電信機構
第十一章 農業
第一節 種植業
一、種植區劃
二、結構調整
三、糧食作物
四、經濟作物
五、植保植檢
六、農業科技推廣
七、種子
八、管理機構
第二節 養殖業
一、畜禽業
二、漁業
第三節 林業
一、植樹造林
二、林業資源開發利用
三、退耕還林
四、林木管護
五、林業管理機構
第四節 農業機械
一、農機發展 推廣 運用
二、農機經營 維修 管理
第五節 農業開發
一、扶貧開發
二、“黃淮海”綜合開發
三、農村能源開發
第六節 農經管理
一、農村財務管理
二、農業承包契約管理
三、農民負擔監督
第十二章 工業 鄉鎮企業
第一節 發展簡述
第二節 鎮辦企業
一、鎮辦工業
二、村、組、聯合、個體四級企業
三、經營管理
四、企業選介
第三節 駐鎮工業企業
第十三章 商貿服務業
第一節 市場與網點
一、發展概貌
二、主要集貿市場
三、商業網點
四、集貿市場選介
第二節 商品經營
一、紡織 百貨
二、副食 菸酒
三、五金 交電 化工
四、機電
五、煤炭
六、石油
七、農業生產資料
八、生豬禽蛋
第三節 糧食 貿易
一、糧食經營
二、糧食儲運
三、糧食部門簡介
第四節 飲食服務業
一、基本概況
二、單位選介
第五節 商貿機構選介
第十四章 金融
第一節 錢莊 當鋪
一、錢莊
二、當鋪
第二節 貨幣
一、硬幣
二、紙幣
第三節 債券
一、公債
二、國庫券
第四節 銀行
一、發展簡述
二、機構簡介
第五節 信用合作社
一、發展簡述
二、機構簡介
第六節 保險
一、發展簡述
二、部分保險機構簡介
第十五章 財政 稅收
第一節 財政
一、財政體制改革
二、財政收入與支出
三、非稅收入管理
四、財政管理
第二節 稅收
一、稅制改革
二、農業稅收
三、工商稅收
四、稅源培養
五、稅務管理
六、機構簡介
第十六章 工商 物價
第一節 工商管理
一、體制改革
二、企業登記
三、市場監督管理
四、經濟契約管理
五、商標廣告管理
六、消費者權益保護
七、個體勞協
八、管理機構
第二節 物價管理
一、物價改革
二、物價監督檢查
三、清理亂收費
四、管理機構
第十七章 司法
第一節 公安
一、治安管理
二、刑事偵查
三、戶政管理
四、消防管理
五、交通管理
第二節 檢察
第三節 審判
第四節 司法行政
一、普法教育、宣傳
二、民事調解
三、法律服務
第十八章 人民武裝
第一節 軍事活動
一、近代農民起義
二、革命武裝鬥爭
三、戰事
第二節 地方武裝
一、人民武裝部
二、民兵
第三節 兵役制度
一、舊政權兵役制度
二、人民政權兵役制度
第十九章 共產黨地方組織
第一節 早期革命活動
第二節 黨員代表大會
第三節 組織機構
一、黨委會
二、黨支部
第四節 黨務工作
一、組織建設
二、老幹部工作
三、宣傳工作
四、統一戰線
五、紀律檢查
六、綜合治理
七、信訪工作
第二十章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節 組織機構
第三節 人大工作
第二十一章 人民政府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政府組織
第三節 政府工作
第四節 基層組織
第二十二章 政協參事組 工業管理區 經濟聯合社
第一節 政協參事組
第二節 工業管理區
第三節 經濟聯合社
第二十三章 民眾團體
第一節 工會組織
第二節 農民團體
一、農民協會
二、貧農下中農協會
第三節 青年團體
一、少年組織
二、共產主義青年團
第四節 婦女團體
第五節 科技 文化 工商團體 老區建設促進會 老年協會
一、科技團體
二、文化藝術團體
三、工商團體
四、老區建設促進會
五、老年協會
第二十四章 民政
第一節 優撫安置
一、撫恤
二、殘疾撫恤
三、其他退伍在鄉軍人撫恤
四、優待
五、擁軍
六、退伍安置
七、移民 支邊
第二節 社會救濟
第三節 社會福利
一、城鎮社會福利
二、農村福利
三、福利生產
四、募捐
第四節 社會事務管理
一、地名志編纂與地名勘界
二、殯葬管理
三、婚姻登記
四、收容遣送
五、民間組織管理
六、基層政權建設
第二十五章 教育 科技
第一節 教育
一、新中國成立前教育簡述
二、學前教育
三、國小教育
四、中學教育
五、成人教育
六、中等職業教育
七、學校建設
八、教師
第二節 科學技術
一、科技普及與科研活動
二、科研成果
三、科技隊伍
四、科技經費
第二十六章 文化
第一節 文學藝術
一、文學創作
二、書法、繪畫創作
三、藝術創作
第二節 文化基礎設施
一、文化館
二、圖書館
三、檔案室
四、影劇院
五、新華書店
六、其他設施
第三節 民眾文化
一、廣場文化活動
二、節慶文化活動
三、企業文化活動
四、電影放映
第四節 新聞媒體
一、廣播電視
二、報刊
第五節 文物 古蹟 遺址
一、文物
二、古蹟遺址
第六節 文化市場管理
一、文化活動的組織開展
二、文化市場的管理
第二十七章 衛生 體育
第一節 衛生
一、新中國成立前醫藥衛生髮展簡述
二、醫療機構及隊伍
三、醫療醫術及醫療專業
四、疾病防治
五、婦幼保健
六、愛國衛生運動
七、藥政管理
八、醫療管理
九、醫療體制改革
十、機構簡介
第二節 體育
一、民眾體育
二、學校體育
三、競技體育
四、體育設施
第二十八章 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節 創建活動
一、認真開展“五講四關三熱愛”
二、創建“十星級文明戶”活動
三、開展“八榮八恥”教育活動
四、進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動
五、講文明、促和諧活動
六、建設文明新農村
第二節 文明新風尚
一、尊老愛幼 助人為樂
二、家庭團結 鄰里和睦
三、樂善好施 扶貧濟困
四、奉獻愛心 真情賑災
五、揚善懲惡 見義勇為
六、廉潔奉公 勤政為民
七、健康文明的生活
八、新的生殖、生育觀念
第二十九章 人物
第一節 明港鎮黨委、政府現任領導成員
趙志陽
李紹軍
魯浩
吳啟坤
熊偉
余彬
孫斌
井建軍
張軍
萬永勝
劉國偉
盧浩然
劉曉龍
潘長軍
陳春安
張尚生
陳法能
袁梅
焦荔花
郭邨
第二節 傳略
仝凌霄
吳斗南
仝履愫
雷孝女
李汝礪
李開東
楊柳堂
仝鎮
張庚先
仝靜如
仝書德
仝位西
郭力平
張志才
陳廣倫
馬保柱
朱洪貴
段汝訓
程大荒
周士林
龔明堂
李松年
郝守德
方立英
李金慶
黃雨妮
郭富錦
張恩珍
馮羨之
岳金山
第三節 簡介
一、行政
二、軍隊
三、企業、事業
四、教育、科技
五、文化、藝術
六、民間
第四節 簡表
附錄:
一、關於印發《明港鎮志》資料徵集提綱的通知
二、提供資料人員名單
編纂始末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