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漢口商鎮的社會變遷:1465-186》是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王慧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清漢口商鎮的社會變遷:1465-186
- 作者:王慧敏
-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9月1日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7380306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全書的主體由五個部分構成。第一部分分論述明中期至明末戰亂之前漢口勃興與變遷的歷史。首先追述江漢大市場自三國以來久遠的商業積澱,理清明中期漢口能藉助漢水大規模改道契機興起的歷史淵源。接著分析漢水改道後形成的新水口地帶——漢口占據了 ji jia區位,這是漢口在明代迅速勃興的地理動因,同時晚明時期全國性商品流通市場的形成和更趨活躍的商品經濟則為漢口在明末成為全國名鎮提供了良好的外圍環境。如果說江漢大市場的變遷和漢水改道是明代漢口得以興起的天時地利條件,那么嘉靖碑記則為我們展示了有關早期來此墾殖的民眾和楚地蕃王、各級官府之間產生的利益紛爭與博弈的實況,自然是給資料罕見的早期漢口歷史平添了幾許有關人的具體活動的寶貴歷史信息。晚明漢口藉助天時地利和移民與商人的努力,很快取代了附近有著百年繁盛聲譽的劉家隔的地位,在市鎮規模和商業貿易上均獲得巨大發展。但這條快速崛起之路並非坦途,各種天災人禍不斷降臨這個新興市鎮,造成極大的破壞。幸虧有廣大商民和有為官員的勠力經營,使得諸多不利因素最終都未能遏制晚明漢口的強勁發展勢頭。第二部分論述清前期漢口從戰亂重創走向全盛的發展歷程。主要論述全盛時期漢口的社會政治經濟面貌,併兼及水火災害、鴉片、弊政等給清中期漢口造成的重創。第三部分主要論及清代(開埠前)漢口市鎮除了商業獨步天下外,手工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透過這些內容我們可以對清前期漢口的發展狀況形成較為豐滿的認識,即此際漢口並非是對晚明漢口市鎮發展道路的簡單複製,而是擁有更豐富的內涵。第四部分則是聚焦學界很少關注的明清漢口的漁業和農業發展狀況,藉此對漢口市鎮“九分商賈一分民”的人口結構中的“一分民”形成具體的歷史感知,不再拘泥於“漢鎮士民惟貿易視事”的歷史評價。第四部分主要關注該時段漢口鎮開放、趨利與世俗的大眾消費文化景觀。第五部分嘗試在前兩個主體部分鋪陳和論述的基礎上,對明清漢口發展路徑的特點和歷史走向進行較為開放性的探討。也就是說,該部分的論述不是要給開埠前的漢口發展歷程進行類似“封建社會內部的資本主義萌芽” “現代化前夜”的標籤化定性,而是探討其歷史走向的可能性。
作者簡介
王惠敏,女,湖北羅田人,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學博士。2011年應屆博士畢業後留京在某央企工作,後因家人工作調動於2015申請至陝西師範大學中國史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專職科研。2017年6月博士後出站留校任教,現在陝西師範大學中國西部邊疆研究院任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邊疆民族社會文化史和明清社會史研究,先後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與他人合譯著作1部,並獨立主持國家社科後期資助項目、教育部青年基金項目、博士後面上資助一等資助項目,以及中央高校專項經費等4項課題。2018年分別赴中華台北故宮博物院和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從事短期合作研究。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美國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做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