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易代3:關寧鐵騎》從努爾哈赤的寧遠之敗寫起,到皇太極冒險繞過山海關深入明朝腹地,開創明清之戰的新方略為止。在寧遠城下,努爾哈赤遭受平生第一次挫敗。守寧遠者為袁崇煥,此時尚名不見經傳,此役之後,袁崇煥成為明在遼西的長城。努爾哈赤不久病死,皇太極在兄長代善的力挺之下,得以繼承汗位。皇太極為解決進攻朝鮮的後顧之憂,袁崇煥為築城防敵,明清之間展開第一次議和。議和不成,寧錦之戰爆發,皇太極鎩羽而歸。皇太極不敢再攖其鋒,繞道蒙古奔襲京師。
基本介紹
- 書名:明清易代3:關寧鐵騎
- 出版社: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 頁數:240頁
- 開本:32
- 品牌: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 作者:呂向輝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4059903, 730405990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明清易代3:關寧鐵騎》是一個風雲變幻、天崩地裂的大時代,萬曆朝宮廷權謀層出不窮,邊關大將殺良冒功;努爾哈赤借勢而起,終成明朝心腹大患,全書呈現了一幅氣象萬千、跌宕起伏的明清易代圖景。
作者簡介
呂向輝,男,1974年出生。畢業於河北大學哲學系,現就職於河北日報報業集團。目前已在河北日報工作十五年,前七年在編輯部做記者,後八年轉至經營崗位。工作之餘,喜歡閱讀歷史書籍,尤其喜歡明清史。通過大量閱讀,對明清歷史有了更多獨特的感悟,時常沉醉其中,而且一邊讀史一邊做筆記,感覺歷史中字字珠璣。漸漸地集腋成裘,分出章節,最後著成《明清易代》。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閹黨亂政 10
第二章 金國太子 18
第三章 寧遠血戰 26
第四章 大汗歸天 35
第五章 天聰皇帝 43
第六章 緩兵之計 52
第七章 征戰朝鮮 60
第八章 寧錦之戰 69
第九章 崇禎登基 77
第十章 剷除閹佞 85
第十一章 大明督師 94
第十二章 兵臨城下 102
第二章 金國太子 18
第三章 寧遠血戰 26
第四章 大汗歸天 35
第五章 天聰皇帝 43
第六章 緩兵之計 52
第七章 征戰朝鮮 60
第八章 寧錦之戰 69
第九章 崇禎登基 77
第十章 剷除閹佞 85
第十一章 大明督師 94
第十二章 兵臨城下 102
文摘
魏忠賢要依靠外臣方能控制朝廷,而外臣要依靠魏忠賢方能人閣拜相。雙方一拍即合,顧秉謙、魏廣微等大臣如願以償。
尤為無恥的是顧秉謙,他此時已經七十一歲,但名利之心甚熾。為得魏忠賢的青睞,甚至想拜比他小十八歲的魏忠賢為父,只是擔心魏忠賢不喜歡“白須兒”,才讓自己的孫子認了魏忠賢做乾爺爺。
魏廣微因性格“陰險狡猾”,為吏部尚書趙南星所摒棄。魏廣微父親的別號是建泉,趙南星與魏父為好友,故而以世伯的身份稱“建泉無子”。魏廣微為趙南星排擠,便轉人魏忠賢旗下。
曾在“移宮”案中立下奇功的楊漣按捺不住,上疏彈劾魏忠賢二十四條大罪。首輔葉向高不忍與魏忠賢決裂,要緩圖而行。葉向高兩頭不討好,只得辭職回鄉。
顧秉謙得任首輔,他向魏忠賢通訊息,在封套上大書“內閣家報”。魏忠賢得以完全操控政局,排除異己,屢興大獄。
魏忠賢唯一忌憚的是手握兵權的督師孫承宗,於是便處心積慮地想要解除這一威脅。
自古宦官專權,都要與外廷相表里方能如意。最早成為魏忠賢在朝堂耳目的是兵科給事中霍維華。霍維華是東光人,與魏忠賢算是同鄉;他的內弟是宮中太監陸蓋臣。由於陸蓋臣的關係,霍維華盡知宮中底細,他很清楚魏忠賢將會有所成就。故此上奏摺彈劾司禮監太監王安。致使魏忠賢得以矯詔。王安是魏忠賢的座主,可惜現在已成為魏忠賢掌權的障礙,故而魏忠賢必欲除之而後快。霍維華為魏忠賢立下首功一件。
另兩位可以和霍維華比肩的是刑部員外郎徐大化和刑科給事中孫傑。但是由於當時魏忠賢的力量還不足以袒護同黨,結果這三位被鄙視他們的人排擠出京師,落職閒住。直到天啟四年,魏忠賢的權勢可以籠罩一時之際,霍維華、徐大化、孫傑才紛紛回到朝廷,接受魏忠賢的酬庸,在短短几年內,都做到了尚書的高位。
魏忠賢剛剛與外廷建立起來的線還沒有發揮作用,就被掐斷了。因為朝臣鑒於前代王振、劉瑾等宦官篡權,為防微杜漸,彈劾魏忠賢的奏疏很多。尤其是御史周宗建,直言魏忠賢“目不識一丁”,且蠱惑皇上,“其為隱禍,可勝言哉”。魏忠賢的地位岌岌可危。
為了對付周宗建,魏忠賢啟用了郭鞏。郭鞏就是當年和姚宗文等人一起因攻擊熊廷弼而落職的御史,現在他憑藉魏忠賢的關係得以回朝,自然是對其感恩戴德,以圖厚報。郭鞏做了攻擊周宗建的急先鋒。
郭鞏舊事重提,將熊廷弼祭出來作為“殺手鐧”。郭鞏將推薦熊廷弼為經略歸結到周宗建的頭上,而熊廷弼失掉廣寧則周宗建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郭鞏這樣做一舉兩得,既可以報一己之仇,又得以報答魏忠賢的私恩。這是熊廷弼遭關押一年多之後,被人們重新從記憶中拾取。至此,熊廷弼成為魏忠賢攻擊敵人的工具,熊廷弼的生死已經與廣寧無關。魏忠賢要將其最終的價值榨盡之後才給他一個痛快。
周宗建自然要反擊。兩人幾個回合下來之後,牽扯的人越來越多,這樣做,終究難以了局,而且勝敗未定。魏忠賢很清楚,如果沒有外廷諸臣與自己呼應,他便很難在朝中呼風喚雨,白己在宮中的位置也會如同風雨中飄搖的小舟。
魏忠賢到底是“吉人天相”,朝中又有兩個人來幫他。這兩個人,一個是魏廣微,一個是顧秉謙。魏廣微時任南京禮部侍郎,顧秉謙為禮部尚書,這兩人功利心極強,一心想著“大拜”,成為大學士人內閣。但他們想通過廷推的正常方式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當時朝野對二人的評價極壞:魏廣微“陰險狡猾”,顧秉謙“庸劣無恥”。吏部尚書趙南星很鄙視他們,而吏部是執行廷推的主要部門。
顧秉謙將自己的孫子帶到魏忠賢面前,讓孫子叩頭認他做乾爺爺。並且解釋唯恐魏忠賢不喜歡“白須兒”,否則自己便會拜倒在其膝下。六卿之一的禮部尚書如此刻意結納,魏忠賢自然是喜不自勝。
魏廣微是趙南星好朋友魏允貞的兒子。趙南星時任吏部尚書,掌官員銓選之權。魏允貞卒於天啟初年,史稱其“清操絕俗”。趙南星談及魏廣微則日“建泉無子”。“建泉”是魏允貞的別號。這樣的考語,魏廣微是難以忍受的。也由此證明,趙南星是靠不住的;只有魏忠賢是“終南捷徑”。
魏忠賢自然是非常高興,如此,經過一番運作,魏廣微和顧秉謙得以進入內閣。
魏廣微似乎可以導之以正,觀其後來受刑部尚書崔景榮手書即諫止對楊漣等人的追贓可知。奈何趙南星對其如棄敝屣,不僅日“建泉無子”,又三拒其於府門之外,導致魏廣微死心塌地地追隨魏忠賢,成為閹黨在內閣的代理人。有了兩個內閣成員為自己出力,魏忠賢的勢力越來越大。天啟四年六月,魏忠賢遭遇了一場政治危機。渡過這次危機之後,魏忠賢脫胎換骨,成為大明朝的第一號人物。P2-5
尤為無恥的是顧秉謙,他此時已經七十一歲,但名利之心甚熾。為得魏忠賢的青睞,甚至想拜比他小十八歲的魏忠賢為父,只是擔心魏忠賢不喜歡“白須兒”,才讓自己的孫子認了魏忠賢做乾爺爺。
魏廣微因性格“陰險狡猾”,為吏部尚書趙南星所摒棄。魏廣微父親的別號是建泉,趙南星與魏父為好友,故而以世伯的身份稱“建泉無子”。魏廣微為趙南星排擠,便轉人魏忠賢旗下。
曾在“移宮”案中立下奇功的楊漣按捺不住,上疏彈劾魏忠賢二十四條大罪。首輔葉向高不忍與魏忠賢決裂,要緩圖而行。葉向高兩頭不討好,只得辭職回鄉。
顧秉謙得任首輔,他向魏忠賢通訊息,在封套上大書“內閣家報”。魏忠賢得以完全操控政局,排除異己,屢興大獄。
魏忠賢唯一忌憚的是手握兵權的督師孫承宗,於是便處心積慮地想要解除這一威脅。
自古宦官專權,都要與外廷相表里方能如意。最早成為魏忠賢在朝堂耳目的是兵科給事中霍維華。霍維華是東光人,與魏忠賢算是同鄉;他的內弟是宮中太監陸蓋臣。由於陸蓋臣的關係,霍維華盡知宮中底細,他很清楚魏忠賢將會有所成就。故此上奏摺彈劾司禮監太監王安。致使魏忠賢得以矯詔。王安是魏忠賢的座主,可惜現在已成為魏忠賢掌權的障礙,故而魏忠賢必欲除之而後快。霍維華為魏忠賢立下首功一件。
另兩位可以和霍維華比肩的是刑部員外郎徐大化和刑科給事中孫傑。但是由於當時魏忠賢的力量還不足以袒護同黨,結果這三位被鄙視他們的人排擠出京師,落職閒住。直到天啟四年,魏忠賢的權勢可以籠罩一時之際,霍維華、徐大化、孫傑才紛紛回到朝廷,接受魏忠賢的酬庸,在短短几年內,都做到了尚書的高位。
魏忠賢剛剛與外廷建立起來的線還沒有發揮作用,就被掐斷了。因為朝臣鑒於前代王振、劉瑾等宦官篡權,為防微杜漸,彈劾魏忠賢的奏疏很多。尤其是御史周宗建,直言魏忠賢“目不識一丁”,且蠱惑皇上,“其為隱禍,可勝言哉”。魏忠賢的地位岌岌可危。
為了對付周宗建,魏忠賢啟用了郭鞏。郭鞏就是當年和姚宗文等人一起因攻擊熊廷弼而落職的御史,現在他憑藉魏忠賢的關係得以回朝,自然是對其感恩戴德,以圖厚報。郭鞏做了攻擊周宗建的急先鋒。
郭鞏舊事重提,將熊廷弼祭出來作為“殺手鐧”。郭鞏將推薦熊廷弼為經略歸結到周宗建的頭上,而熊廷弼失掉廣寧則周宗建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郭鞏這樣做一舉兩得,既可以報一己之仇,又得以報答魏忠賢的私恩。這是熊廷弼遭關押一年多之後,被人們重新從記憶中拾取。至此,熊廷弼成為魏忠賢攻擊敵人的工具,熊廷弼的生死已經與廣寧無關。魏忠賢要將其最終的價值榨盡之後才給他一個痛快。
周宗建自然要反擊。兩人幾個回合下來之後,牽扯的人越來越多,這樣做,終究難以了局,而且勝敗未定。魏忠賢很清楚,如果沒有外廷諸臣與自己呼應,他便很難在朝中呼風喚雨,白己在宮中的位置也會如同風雨中飄搖的小舟。
魏忠賢到底是“吉人天相”,朝中又有兩個人來幫他。這兩個人,一個是魏廣微,一個是顧秉謙。魏廣微時任南京禮部侍郎,顧秉謙為禮部尚書,這兩人功利心極強,一心想著“大拜”,成為大學士人內閣。但他們想通過廷推的正常方式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當時朝野對二人的評價極壞:魏廣微“陰險狡猾”,顧秉謙“庸劣無恥”。吏部尚書趙南星很鄙視他們,而吏部是執行廷推的主要部門。
顧秉謙將自己的孫子帶到魏忠賢面前,讓孫子叩頭認他做乾爺爺。並且解釋唯恐魏忠賢不喜歡“白須兒”,否則自己便會拜倒在其膝下。六卿之一的禮部尚書如此刻意結納,魏忠賢自然是喜不自勝。
魏廣微是趙南星好朋友魏允貞的兒子。趙南星時任吏部尚書,掌官員銓選之權。魏允貞卒於天啟初年,史稱其“清操絕俗”。趙南星談及魏廣微則日“建泉無子”。“建泉”是魏允貞的別號。這樣的考語,魏廣微是難以忍受的。也由此證明,趙南星是靠不住的;只有魏忠賢是“終南捷徑”。
魏忠賢自然是非常高興,如此,經過一番運作,魏廣微和顧秉謙得以進入內閣。
魏廣微似乎可以導之以正,觀其後來受刑部尚書崔景榮手書即諫止對楊漣等人的追贓可知。奈何趙南星對其如棄敝屣,不僅日“建泉無子”,又三拒其於府門之外,導致魏廣微死心塌地地追隨魏忠賢,成為閹黨在內閣的代理人。有了兩個內閣成員為自己出力,魏忠賢的勢力越來越大。天啟四年六月,魏忠賢遭遇了一場政治危機。渡過這次危機之後,魏忠賢脫胎換骨,成為大明朝的第一號人物。P2-5
序言
明熹宗實在是明王朝皇室中的一個異數。但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位皇帝與其個性恰恰相反,那就是正德皇帝。按照輩分算下來,正德皇帝明武宗是明熹宗的高祖。
兩人即位時的年齡都很小,明武宗是十五歲即位,明熹宗是十六歲即位。兩人雖同稱為“異類頑童”,但兩人還是有所區別的。明武宗之“頑”是“頑劣不堪”;明熹宗之“頑”是“冥頑不化”。明武宗好動,其志向是做一個馳騁疆場的大將軍,而且自擬封號,用這一封號時他的名字不再是朱厚照,而是大將軍朱壽。相比而言,明熹宗則好靜,喜歡在宮中做木匠活,據說其手藝之精即使是在能工巧匠中也能占到一席之地。
……
張太后在宮中的尷尬可想而知,她必定又悔又恨,無臉去見死去的丈夫明孝宗。張太后的弟弟犯法當死,張太后為了求情竟然在世宗面前長跪不起,但仍不能挽回“聖心”。如果是武宗的兒子繼位,貴為太皇太后的張氏,哪裡會有此等屈辱。
熹宗與武宗童年的苦樂大相逕庭,二人即位之後一靜一動。但其共同點則至少有四個:一個是二人皆無子;再一個就是二人手下各有一個在明朝提起來響噹噹的大太監——魏忠賢和劉瑾;第三個便是兩人的資質必定也不會錯,明武宗有乃父的評點,明熹宗竟然能夠成為“能工巧匠”,其資質必在中人以上;第四個相同之處便是,兩人都死於“水厄”。明武宗在積水潭泛舟,失足落水,由此成疾。明熹宗則是在宮內乘船遊玩,清水荷葉,衣襟飄飄,望之如神仙中人。得意之間,熹宗竟然掉入水中,他的死即肇因於此。明武宗輕捷彪悍,尚不能承受這秋水一激,何況熹宗。
明熹宗無子而有弟,他死後由他的弟弟朱由檢即位,是為明思宗。明熹宗不理朝政,明思宗卻是宵衣旰食,可惜他才具不足,此時明朝的形勢也是大不如前。結果明思宗身死國滅。
兩人即位時的年齡都很小,明武宗是十五歲即位,明熹宗是十六歲即位。兩人雖同稱為“異類頑童”,但兩人還是有所區別的。明武宗之“頑”是“頑劣不堪”;明熹宗之“頑”是“冥頑不化”。明武宗好動,其志向是做一個馳騁疆場的大將軍,而且自擬封號,用這一封號時他的名字不再是朱厚照,而是大將軍朱壽。相比而言,明熹宗則好靜,喜歡在宮中做木匠活,據說其手藝之精即使是在能工巧匠中也能占到一席之地。
……
張太后在宮中的尷尬可想而知,她必定又悔又恨,無臉去見死去的丈夫明孝宗。張太后的弟弟犯法當死,張太后為了求情竟然在世宗面前長跪不起,但仍不能挽回“聖心”。如果是武宗的兒子繼位,貴為太皇太后的張氏,哪裡會有此等屈辱。
熹宗與武宗童年的苦樂大相逕庭,二人即位之後一靜一動。但其共同點則至少有四個:一個是二人皆無子;再一個就是二人手下各有一個在明朝提起來響噹噹的大太監——魏忠賢和劉瑾;第三個便是兩人的資質必定也不會錯,明武宗有乃父的評點,明熹宗竟然能夠成為“能工巧匠”,其資質必在中人以上;第四個相同之處便是,兩人都死於“水厄”。明武宗在積水潭泛舟,失足落水,由此成疾。明熹宗則是在宮內乘船遊玩,清水荷葉,衣襟飄飄,望之如神仙中人。得意之間,熹宗竟然掉入水中,他的死即肇因於此。明武宗輕捷彪悍,尚不能承受這秋水一激,何況熹宗。
明熹宗無子而有弟,他死後由他的弟弟朱由檢即位,是為明思宗。明熹宗不理朝政,明思宗卻是宵衣旰食,可惜他才具不足,此時明朝的形勢也是大不如前。結果明思宗身死國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