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說經典重讀:尋找失落的傳統》內容簡介:諸葛亮、劉備、宋江、孫悟空、玄奘、玉帝、如來、老君、元始、潘金蓮、賈寶玉……到底分別是單純的足智多謀,執著人生價值自我求證的智士;以拯救天下為己任的仁君義士;急人危難的俠士;神權秩序的叛逆與顛覆者,伏魔降妖的英雄;虔誠的佛門弟子,有道高僧;除惡布善,領導人鬼神三界走向太平極樂的神佛;生性淫蕩的淫婦;紈絝子弟,多餘人?還是分別與執著功名忠義的沽名釣譽者;盲流政治梟雄;走無賴政治終南捷徑的功名權力之徒;曲線基本人權者;迂腐愚忠的王奴佛奴;腐朽僵化的俗權與神權的象徵;基本人權的追求者;男權與淫慾祭壇的犧牲……相反相成,互包互孕,兩位一體?《西遊記》到底是西天取經,還是送經東土?……《明清小說經典重讀:尋找失落的傳統》將與您一起作消解中心、權威、崇高,回歸文本、大眾、傳統的後現代解讀!
基本介紹
- 書名:明清小說經典重讀:尋找失落的傳統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285頁
- 開本:32
-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作者:徐揚尚
- 出版日期:2006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0454554, 978750045455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明清小說經典重讀:尋找失落的傳統》是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徐揚尚,紹興文理學院比較文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兼中國比較文學教學研究會理事、湘潭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文化、大眾文化。
出版專著7部:《〈紅樓夢〉的精神分析與比較》(1996)、《中國比較文學源流》(1998)、《什麼是比較文學》(1998)、《多元文化語境中的通俗文學》(1999)、《金庸破譯》(2001)、《金庸解讀》(2001),發表論文六十餘篇。
出版專著7部:《〈紅樓夢〉的精神分析與比較》(1996)、《中國比較文學源流》(1998)、《什麼是比較文學》(1998)、《多元文化語境中的通俗文學》(1999)、《金庸破譯》(2001)、《金庸解讀》(2001),發表論文六十餘篇。
圖書目錄
序
緒論:尋找失落的傳統
第一節 明清小說經典重讀:尋找失落的傳統
一 自我正名,有言在先
二 經典重讀:尋找失落的傳統
第二節 文本分析,民眾立場與經典重讀的必要性
一 堅持文本分析與經典重讀的必要性
二 堅持民眾立場與經典重讀的必要性
第三節 經典重讀的“後人本主義”原則與必要性
一 從“後人本主義”出發及其必要性
二 人生學問三境界
三 “六大經典”的“後人本主義”
第四節 經典重讀的“一元暨多元主義”方法論與必要性
一 “一元暨多元,二元互包互孕”的哲學理念
二 “天人物我合一,相反相成”的認知模式
三 “以人證我,以物證人”的表述模式
四 “多向思維,太極思維”的思維模式
第五節 重讀的發現與重讀的意圖
一 重讀的發現:“六大經典”的共同主題
二 “六大經典”重讀的意圖
上編:謳歌獨立、自由、平等、抗爭
第一節 《紅樓夢》:以自我放逐,抗爭“權力化”儒家文化扼殺基本人權的文學經典
一 《紅樓夢》的三重文本意義
二 追求基本人權:寶黛叛逆的本質意義
第二節 《西遊記》:追求基本人權,反出“權力化”儒家文化牢籠的文學經典
一 《西遊記》的三重文本意義
二 找回基本人權:悟空被迫送經東土的本質意義
第三節 《水滸傳》:追求基本人權,反抗“權力化”儒家文化扼殺的文學經典
一 《水滸傳》:基本人權反抗“權力化”儒家文化扼殺的象徵隱喻
二 梁山:反抗“權力化”儒家文化扼殺,充分享有基本人權的人間樂園
第四節 《封神演義》:基本人權反抗或遭受“權力化儒家文化扼殺的文學經典
一 《封神演義》作為經典的成敗得失
二 哪吒、妲己:基本人權的追求者與被剝奪者
三 截教助紂為虐:原是為捍衛基本人權而鬥爭
中編:控訴扭曲、異化、放縱、扼殺
第一節 《金瓶梅》對性本能遭受“權力化”儒家文化扭曲、異化、放縱、扼殺的表現
一 《金瓶梅》的故事載體與思想主旨
二 象徵隱喻:“權力化”儒家文化對人類性本能的扭曲、異化、放縱、扼殺
第二節 《紅樓夢》對性本能遭受“權力化”儒家文化扭曲、異化、放縱、扼殺的表現
一 “權力化”儒家文化的禮教對性愛的扭曲、異化、扼殺
二 “權力化”儒家文化的政治婚姻對性愛的扭曲、異化、扼殺
三 “權力化”儒家文化的貞節觀對性愛的扭曲、異化、扼殺
四 出家對“權力化”儒家文化規範下的性愛的自我放逐
第三節 《三國演義》對死亡本能遭受“權力化”儒家文化扭曲、異化、放縱的表現
一 被“權力化”儒家文化的國家、社會、道義扭曲、異化、放縱的死亡本能
二 被“權力化”儒家文化的國家、社會、道義扭曲、異化、放縱的破壞衝動
第四節 《水滸傳》對死亡本能遭受“權力化”儒家文化扭曲、異化、放縱的表現
一 梁山好漢:在“權力化”儒家文化俠義、忠義、天意的名義下殺人、自殺、破壞、毀滅
二 田虎、王慶、方臘:“權力化”儒家文化俠義、忠義的叛逆者與天意的受害者
第五節 《西遊記》對死亡本能遭受“權力化”儒家文化扭曲、異化、放縱的表現
一 被王法、神權扭曲、異化、放縱的妖魔精怪的死亡本能與破壞衝動
二 被王法、神權扭曲、異化、放縱的悟空
三 兄弟的死亡本能與破壞,中動
三 在權力、法力下放縱自我死亡本能的神佛
第六節 《封神演義》對性本能與死亡本能遭受“權力化”儒家文化扭曲、異化、放縱的表現
一 “權力化”儒家學說天命之下的本能欲望放縱與破壞衝動滿足
二 “權力化”儒家學說忠義之下的死亡本能欲望放縱與破壞衝動滿足
下編:戲謔、反諷、解構
第一節 《三國演義》對“權力化”儒家文化仁義忠、天命天理的戲謔、反諷、解構
一 《三國演義》的三重文本意義
二 《三國演義》對“權力化”儒家文化仁義忠、一天命天理的戲謔、反諷、解構
第二節 《水滸傳》對“權力化”儒家文化仁義忠孝、天命天理的戲謔、反諷、解構
一 《水滸傳》的三重文本意義
二 《水滸傳》對“權力化”儒家文化仁義忠孝、天命天理的戲謔、反諷、解構
第三節 《金瓶梅》對“權力化”儒家文化禮孝節義、天命天理的戲謔、反諷、解構
一 義父子即假父子:對“權力化”儒家禮教之禮義的戲謔、反諷、解構
二 女不賢,子不孝:對“權力化”儒家禮教之孝義的戲謔、反諷、解構
三 主僕私通,娼婦為姘頭守節:對“權力化”儒家禮教之婦節的戲謔、反諷、解構
四 西門慶之惡,命中注定:對“權力化”儒家封建天命論的戲謔、反諷、解構
第四節 《封神演義》對“權力化”儒家文化仁義忠節孝、天命天理的戲謔、反諷、解構
一 《封神演義》的故事載體與思想主旨
二 象徵、隱喻:對“權力化”儒家文化功名權力、仁義忠節孝、天命天理的戲謔、反諷、解構
後記
緒論:尋找失落的傳統
第一節 明清小說經典重讀:尋找失落的傳統
一 自我正名,有言在先
二 經典重讀:尋找失落的傳統
第二節 文本分析,民眾立場與經典重讀的必要性
一 堅持文本分析與經典重讀的必要性
二 堅持民眾立場與經典重讀的必要性
第三節 經典重讀的“後人本主義”原則與必要性
一 從“後人本主義”出發及其必要性
二 人生學問三境界
三 “六大經典”的“後人本主義”
第四節 經典重讀的“一元暨多元主義”方法論與必要性
一 “一元暨多元,二元互包互孕”的哲學理念
二 “天人物我合一,相反相成”的認知模式
三 “以人證我,以物證人”的表述模式
四 “多向思維,太極思維”的思維模式
第五節 重讀的發現與重讀的意圖
一 重讀的發現:“六大經典”的共同主題
二 “六大經典”重讀的意圖
上編:謳歌獨立、自由、平等、抗爭
第一節 《紅樓夢》:以自我放逐,抗爭“權力化”儒家文化扼殺基本人權的文學經典
一 《紅樓夢》的三重文本意義
二 追求基本人權:寶黛叛逆的本質意義
第二節 《西遊記》:追求基本人權,反出“權力化”儒家文化牢籠的文學經典
一 《西遊記》的三重文本意義
二 找回基本人權:悟空被迫送經東土的本質意義
第三節 《水滸傳》:追求基本人權,反抗“權力化”儒家文化扼殺的文學經典
一 《水滸傳》:基本人權反抗“權力化”儒家文化扼殺的象徵隱喻
二 梁山:反抗“權力化”儒家文化扼殺,充分享有基本人權的人間樂園
第四節 《封神演義》:基本人權反抗或遭受“權力化儒家文化扼殺的文學經典
一 《封神演義》作為經典的成敗得失
二 哪吒、妲己:基本人權的追求者與被剝奪者
三 截教助紂為虐:原是為捍衛基本人權而鬥爭
中編:控訴扭曲、異化、放縱、扼殺
第一節 《金瓶梅》對性本能遭受“權力化”儒家文化扭曲、異化、放縱、扼殺的表現
一 《金瓶梅》的故事載體與思想主旨
二 象徵隱喻:“權力化”儒家文化對人類性本能的扭曲、異化、放縱、扼殺
第二節 《紅樓夢》對性本能遭受“權力化”儒家文化扭曲、異化、放縱、扼殺的表現
一 “權力化”儒家文化的禮教對性愛的扭曲、異化、扼殺
二 “權力化”儒家文化的政治婚姻對性愛的扭曲、異化、扼殺
三 “權力化”儒家文化的貞節觀對性愛的扭曲、異化、扼殺
四 出家對“權力化”儒家文化規範下的性愛的自我放逐
第三節 《三國演義》對死亡本能遭受“權力化”儒家文化扭曲、異化、放縱的表現
一 被“權力化”儒家文化的國家、社會、道義扭曲、異化、放縱的死亡本能
二 被“權力化”儒家文化的國家、社會、道義扭曲、異化、放縱的破壞衝動
第四節 《水滸傳》對死亡本能遭受“權力化”儒家文化扭曲、異化、放縱的表現
一 梁山好漢:在“權力化”儒家文化俠義、忠義、天意的名義下殺人、自殺、破壞、毀滅
二 田虎、王慶、方臘:“權力化”儒家文化俠義、忠義的叛逆者與天意的受害者
第五節 《西遊記》對死亡本能遭受“權力化”儒家文化扭曲、異化、放縱的表現
一 被王法、神權扭曲、異化、放縱的妖魔精怪的死亡本能與破壞衝動
二 被王法、神權扭曲、異化、放縱的悟空
三 兄弟的死亡本能與破壞,中動
三 在權力、法力下放縱自我死亡本能的神佛
第六節 《封神演義》對性本能與死亡本能遭受“權力化”儒家文化扭曲、異化、放縱的表現
一 “權力化”儒家學說天命之下的本能欲望放縱與破壞衝動滿足
二 “權力化”儒家學說忠義之下的死亡本能欲望放縱與破壞衝動滿足
下編:戲謔、反諷、解構
第一節 《三國演義》對“權力化”儒家文化仁義忠、天命天理的戲謔、反諷、解構
一 《三國演義》的三重文本意義
二 《三國演義》對“權力化”儒家文化仁義忠、一天命天理的戲謔、反諷、解構
第二節 《水滸傳》對“權力化”儒家文化仁義忠孝、天命天理的戲謔、反諷、解構
一 《水滸傳》的三重文本意義
二 《水滸傳》對“權力化”儒家文化仁義忠孝、天命天理的戲謔、反諷、解構
第三節 《金瓶梅》對“權力化”儒家文化禮孝節義、天命天理的戲謔、反諷、解構
一 義父子即假父子:對“權力化”儒家禮教之禮義的戲謔、反諷、解構
二 女不賢,子不孝:對“權力化”儒家禮教之孝義的戲謔、反諷、解構
三 主僕私通,娼婦為姘頭守節:對“權力化”儒家禮教之婦節的戲謔、反諷、解構
四 西門慶之惡,命中注定:對“權力化”儒家封建天命論的戲謔、反諷、解構
第四節 《封神演義》對“權力化”儒家文化仁義忠節孝、天命天理的戲謔、反諷、解構
一 《封神演義》的故事載體與思想主旨
二 象徵、隱喻:對“權力化”儒家文化功名權力、仁義忠節孝、天命天理的戲謔、反諷、解構
後記
文摘
如此看來,無數帝王將相、達官貴人,乃至教主大師、大眾救星、仁人君子、英雄豪傑等,有幾人敢說他們有眾生平等之心,而無役使他人,欺世盜名,變相追求功名權力的欲望?從不結黨營私、仗勢欺人、強姦人意、逼人為奴、逼良為娼?從無將自己的圈子利益意志,美化為國家民族的利益意志,將個人利益意志,美化為圈子利益意志的思想行為;將自己的圈子利益意志,凌駕於國家民族的利益意志之上,將個人利益意志,凌駕於圈子利益意志之上,從而實現竊國‘為王的企圖與行為?尊重他人的基本人權;從不以他人為地獄,嫉賢妒能,而是與人友善,尊重賢能?從未做過危害他人與社會的事,潔身自好,敢於聲稱自己是好人?賈寶玉卻敢說,也可以說:他安富尊榮,不思進取,卻不偷不搶,不坑蒙拐騙,不弄虛作假,不拉幫結派、黨同伐異、強姦民意,於他人與社會無害(據脂批與判詞,賈家敗落,寶玉曾流落街頭,乞討為生);他不學儒術,抵制高考,重視並追求基本人權,否則寧死不生,於他人與社會無害;他與侍女私通,喜歡在女兒堆廝混,屬於周瑜打黃蓋,於他人與社會無害;他遇事逃避,不抗爭,同樣是基於普通動物都有的一種被弗洛伊德稱之為自衛自足的本能,於他人與社會無害。反之,寶玉不僅自己追求基本人權,也尊重他人的基本人權,是一位難得的“後人本主義”者典範。當然,對“後人本主義”的認同與張揚,也正是曹雪芹的創作意圖與《紅樓》的文本意義。
後記
拙著《的精神分析與比較》曾承蒙周汝昌前輩不棄,提攜作序,抬愛之詞,令我汗顏,殷切期望,更令我感動難忘:
說到這兒,我又不禁萌生“異想”:本書設題,女主角人物上只標出一個黛玉,一個襲人,而不及妙玉,也不及湘雲,不及鳳姐。我倒盼望徐先生再出續集,比如史大姑娘,自幼喜扮男裝,把葵官扮成小童而名之“韋大英”——即“唯大英雄為本色”之意。她“英豪闊大寬宏量”,無俗常女子扭捏脂粉氣。至於鳳姐,幼名“鳳哥兒”,也是當男孩養大的,其性“殺伐果斷”,能做敢為,“不怕陰司地獄”,而且雪芹特筆,托可卿之口尊之為“脂粉隊里的英雄”!凡此,又須反覆思考,深入尋繹,雪芹既否定男子的“濁臭”,而又能從女性心理上窺見她們心靈深處如何看男性的真正優長之所在。
可是,十年之後,前輩看到的並非《紅樓》的女性研究成果,而是包括《紅樓夢》在內的明清長篇小說“六大經典”重讀。原來,早年的《紅樓》研究,令我越來越感覺到:有令中國古代文學解讀回歸龍文化風骨的必要;重讀由西方斯芬克斯文化的“一元暨中心主義”觀念機制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課本《中國文學史》,其觀點方法,更是給人一種孤立、隔絕、割裂之感。
說到這兒,我又不禁萌生“異想”:本書設題,女主角人物上只標出一個黛玉,一個襲人,而不及妙玉,也不及湘雲,不及鳳姐。我倒盼望徐先生再出續集,比如史大姑娘,自幼喜扮男裝,把葵官扮成小童而名之“韋大英”——即“唯大英雄為本色”之意。她“英豪闊大寬宏量”,無俗常女子扭捏脂粉氣。至於鳳姐,幼名“鳳哥兒”,也是當男孩養大的,其性“殺伐果斷”,能做敢為,“不怕陰司地獄”,而且雪芹特筆,托可卿之口尊之為“脂粉隊里的英雄”!凡此,又須反覆思考,深入尋繹,雪芹既否定男子的“濁臭”,而又能從女性心理上窺見她們心靈深處如何看男性的真正優長之所在。
可是,十年之後,前輩看到的並非《紅樓》的女性研究成果,而是包括《紅樓夢》在內的明清長篇小說“六大經典”重讀。原來,早年的《紅樓》研究,令我越來越感覺到:有令中國古代文學解讀回歸龍文化風骨的必要;重讀由西方斯芬克斯文化的“一元暨中心主義”觀念機制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課本《中國文學史》,其觀點方法,更是給人一種孤立、隔絕、割裂之感。
序言
揚尚是較早從事比較文學教學與研究,且成就突出的青年學者之一。我與他相識有日,有他送我的《的精神分析與比較》、《中國比較文學源流》等多部著作。今又收到他即將出版的《明清小說經典重讀》要我作序,說是:“如副題所標,這個課題旨在尋找失落的龍文化風骨——一元暨多元主義,及其四要素:‘一元暨多元,二元互包互孕’的哲學理念,‘天人物我合一,相反相成’的認知模式,‘以人證我,以物證人’的表述模式,‘多向思維,太極思維’的思維模式。本人也正是以此建構中國比較文學理論話語體系:以‘一元暨多元主義’為中國比較文學風骨,其四要素分別構成中國比較文學的哲學理念、認知模式、表述模式、思維模式。而先生既是當下尋找龍文化傳統的先鋒:診斷出現代中國文論的‘失語症’,對症下藥,呼籲並身體力行,重建‘漢語批評’;又長期致力於中國比較文學理論話語建構,固有所請。”看來,我也就只好應承了。